張馳
隨著電子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很多孩子從小就與電子產(chǎn)品為伍,在不少場合,我們甚至會看到幼童拿著手機玩游戲。
孩子的網(wǎng)癮也逐漸成為令家長頭痛的難題。
有一個孩子,到了高二便輟學了,在其他同學奮力沖刺高考的時候,他選擇了退出,原因就是網(wǎng)絡游戲成癮。孩子的成績迅速下降,老師和家長頻繁找他談話,他不勝其煩,選擇逃避,更加依賴游戲,玩游戲到了不分晝夜的程度。經(jīng)了解,這個孩子從小就玩游戲,父母忙于生意無暇顧及,直到孩子成為問題少年,夫婦倆才長吁短嘆,并開始質疑:自己努力拼搏掙錢,意義何在。
孩子接近成年的時候,行為習慣已逐漸養(yǎng)成,除非孩子自己想改變,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否則改變不好的習慣會難乎其難。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原因。
但我們也常常發(fā)現(xiàn),不少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于嚴苛,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就變得厭學,沒有后勁。這也提醒父母,孩子童年時的天性是以玩耍為主,如果作業(yè)繁重很難和同伴一起玩耍,那么此時父母就要擔負起陪伴孩子玩耍的責任。在陪伴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教育,孩子更容易接納。
我兒子三歲的時候特別黏媽媽,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睡覺都要讓媽媽抱著上床,此時是孩子和母親分離的最好階段,爸爸的介入,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男性的力量。
于是,我就用游戲把他吸引到我的身邊,晚上他黏著媽媽的時候,我就說咱倆玩“坐飛機”的游戲。第一次玩耍的時候,他感覺到特別刺激和驚訝,因為在這之前我常常忙于工作,很少和他一起玩耍,所以我跟他提議玩游戲的時候,他張大嘴巴,驚喜而期待。我抱他,他并沒有排斥,張著小手撲到我的懷里。我迅速把他放在我的脖梗上,雙手抓住他的兩只小手,盡情地向外伸展,作起飛狀。
“起飛”之前我故意賣關子,“寶貝你要坐好了,千萬不要掉下來”,連續(xù)說了兩三遍,他急不可耐了,口中不停地喊著“爸爸我早準備好了,沒問題”,口氣就像一個大人,那一刻我感覺到了孩子的擔當,他為自己的“安全”負起了責任。
我口中不停地發(fā)出“嗡嗡”的聲音,孩子在我的脖頸上笑得前仰后合。那一刻父子倆融為一體,游戲結束后,我把他放到床上,告訴他明天游戲繼續(xù)。
自從和孩子做游戲之后,我發(fā)現(xiàn)對他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變得不那么艱難,他更愿意聽大人的話,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自己做,更主動積極和樂觀,原來在人前怯生生的狀態(tài)奇跡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從容與自信。
動物行為學家發(fā)現(xiàn),越聰明的物種,其幼崽玩耍打鬧游戲更加頻繁,因為在打鬧時大腦會分泌“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它會滋養(yǎng)大腦,并促進大腦皮質和海馬體當中神經(jīng)元的生長,這兩個區(qū)域負責高級學習能力、記憶力以及更復雜的大腦行為,如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所以,當兒子再大一點兒的時候,我們開始一起去打網(wǎng)球,有時我故意讓他勝利,他非常開心,在這樣的比賽中也獲得了自信。他輸?shù)舻臅r候會變得沮喪,這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告訴他比賽就會有輸贏,我們輸球了,要找到輸球的原因。如此引導促進他思考,在失敗時繼續(xù)堅持,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鍛煉了他遇到挫折時的耐受力和意志力。
親子間的肢體互動游戲,不僅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快樂,而且也能夠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在戶外運動的表現(xiàn),包括他們和同伴打鬧時的表現(xiàn),以及參與游戲的頻繁程度,甚至比在幼兒園的成績更能夠準確預示其學業(yè)表現(xiàn)。自由玩耍和打鬧會從整體上提高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表現(xiàn),他們在學校與同伴交往的能力,都超過了很少玩耍打鬧的孩子。
父母們,別忘了和孩子一起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