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梅
(黑龍江大學 國際文化教育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8)
鶴崗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臨近佳木斯、伊春、雙鴨山。鶴崗方言屬于東北官話黑松片的佳富小片,與哈爾濱方言、佳木斯方言較為接近,但是該方言中也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東北官話區(qū)的特征詞語。其中,對引發(fā)句內(nèi)容進行嘲諷式應答的否定應答詞“可得”就屬于鶴崗方言獨有的特殊語言現(xiàn)象。例如:
(1)甲:我對象長得老漂亮了!
乙:可得!
(2)甲:小王說他指定肯定能考上北大。
乙:可得!
這兩個例句中的“可得”用于否定應答,表示不相信或不以為然,類似于普通話中的“才怪!”這種用法是鶴崗方言中的特有現(xiàn)象。在附近市縣中,只有地理位置最近并且歷史淵源較深的湯原縣能夠理解這種用法,而黑龍江省境內(nèi)其他東北官話區(qū),包括較近的佳木斯、雙鴨山、伊春等地,尚未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
應答詞語是僅用于應答句或在應答句中有特定意義和用法的表示應答的詞或短語,包括應答詞和應答短語[1]?!翱傻谩弊鳛閼鹪~,可獨立成句,用于應答,表示對引發(fā)句內(nèi)容的否定,帶有嘲諷挖苦、不屑一顧的語氣,認為對方所說的情況根本不可能成立。在對話中,應答者常常拖長音調(diào),“可”字重讀,說成“可——得——”;有時則伴有略帶嘲諷意味的輕微冷笑,讀音較為短促,說成“可得[k'35tei21]”,“得”字聲調(diào)的后半部分弱化乃至脫落。
有時,為了加強否定、嘲諷的效果,“可得”后面會附加后續(xù)句,語義直接指向引發(fā)句所說情況成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例如:
(3)甲:我對象長得老漂亮了!
乙:可得!我咋沒看出來她哪兒漂亮。
(4)甲:小王說他指定肯定能考上北大。
乙:可得!他做夢呢吧!
東北地區(qū)其他方言中,類似例(3)(4)中的否定應答經(jīng)常使用“可不是呢”、“X個六”、“(你就/聽他)吹吧”、“(你)可得[t35]了吧”、“(你)可拉倒吧”等,例如:
(5)甲:我對象長得老漂亮了!
乙:a 可不是呢! b 漂亮個六! c 你就吹吧!
(6)甲:小王說他指定肯定能考上北大。
乙:a 可得了吧! b 可拉倒吧!
鶴崗方言中也有此類用法,但是使用頻率遠遠不及“可得”。在當?shù)厝苏Z感中,上面這些應答詞語的否定方式或過于直白,或過于生硬,相比之下,“可得”的表達效果更加含蓄生動,同時兼具東北式的豪爽與詼諧。
作為應答詞,“可得”的句法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凝固化,語義實現(xiàn)了整體化。應答詞多數(shù)可以重疊,例如“沒事兒”可以說成“沒事兒沒事兒”[2],但是“可得”卻沒有重疊用法,不能說成“可得可得”。
有時,為了加強嘲諷語氣,可以在“可得”后面附著語氣詞“喲”“呀”等,形成固定應答短語“可得喲”“可得呀”。例如:
(7)甲:我得像三叔似的,自個兒自己開個公司。
乙:a 可得喲! b 可得呀!
這些應答短語中的語氣詞可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在使用時,重音落在“可得”上面,句末語調(diào)下降,可視為“可得”的固定變體。
鶴崗方言的否定應答詞“可得”是由跨層非短語結(jié)構(gòu)“可得”詞匯化而來的,同時伴以句法語義功能的語法化。其間共經(jīng)歷兩次轉(zhuǎn)化:先由跨層非短語結(jié)構(gòu)“可得”詞匯化為語氣副詞,再由語氣副詞“可得”虛化為帶有嘲諷意味的否定應答詞。
所謂“跨層非短語結(jié)構(gòu)”,指的是不在一個句法層次上,只是表層形式上相鄰近的兩個成分的組合[3]??鐚臃嵌陶Z結(jié)構(gòu)“可得”主要出現(xiàn)于表示叮囑的祈使句中,這種用法與普通話相同。例如:
(8)一個人出門在外,[可][得]加小心吶!
(9)你二大爺囑咐你的那些話,你[可][得]往心里去呀!
句中的助動詞“得”修飾充當謂語的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表示“意志上或事實上的必要”(《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語氣副詞“可”用在“得+動詞性短語”構(gòu)成的小句之前,起強調(diào)作用。“可”、“得”原本不屬于同一個句法層次,但是因為同現(xiàn)頻率極高,用得久了,人們便習以為常,經(jīng)常使用含有“可+得”的祈使句表達命令、要求、懇求的語氣?!翱?得”用于第二人稱表示勸導[4]。例如:
(10)a 你李叔這輩子不容易,你可得幫幫他呀!
b 你可得幫幫你李叔??!你不幫他就沒人能幫他啦!
會話交際中的要求、懇求等語氣很容易引申出獨白式的期盼、祈禱等語義內(nèi)涵,“可得”也由“表示勸導”引申出“表示期盼”的情緒義。例如:
(11)小三子這回可得考上??!要不這孩子可就廢了!
(12)老天爺可得保佑小三子??!這回要是還考不上,這孩子可就廢了啊!
在例(11)(12)并非叮囑某人,而是表示期盼、祈禱,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夠?qū)崿F(xiàn),因而后面多數(shù)會附加表示虛擬后果的后續(xù)句。即使有時后續(xù)句被省略,其語義也仍然隱含在祈使句中。例如:
(13)他這回可得選上?。?如果選不上,會導致某種不佳后果)
(14)這個月可得下場透雨啦!(如果再不下雨,莊稼會減產(chǎn))
在這類句子中,“可得”往往會和句末語氣詞“啊(呀)”共現(xiàn),形成“可得Xp啊(呀)”構(gòu)式(以下簡寫為“可得Xp啊”),表示強烈期盼某種結(jié)果出現(xiàn)。此時,跨層非短語結(jié)構(gòu)“可得”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層次重組”,即由不同層次上的單位演變成同一個層次上的組合單位[5]。層次重組后的“可得”已經(jīng)具備語氣副詞的句法語義功能。
表示期盼的具有肯定意義的語氣副詞“可得”演變?yōu)閹в谐爸S語氣的否定應答詞“可得”,是在“可得Xp啊”構(gòu)式進入應答句之后實現(xiàn)的。
“可得Xp啊”構(gòu)式在會話交際中可充當應答句,對表示詢問的是非疑問句作出肯定應答,或者對表示期待、安慰的陳述句作出肯定應答,表示期盼對方所提到的事情能夠發(fā)生,常帶有擔憂的意味。例如:
(15)甲:你說他能買著票嗎?
乙:可得買著?。∫琴I不著咱們就回不了家啦!
(16)甲:別擔心,她會給你寫信的。
乙:可得寫呀!我這兒都盼紅眼啦!
例(15)中的引發(fā)句針對對方(或?qū)υ掚p方)關(guān)心的事情進行發(fā)問,應答句表示期盼此事能夠?qū)崿F(xiàn),帶有擔憂的成分;例(16)中引發(fā)句對對方所關(guān)注事情作出積極性的猜測與判斷,通常是出于對對方的關(guān)心而進行的安慰,而應答句則帶有明顯的擔憂、期盼的情緒。
作為用于肯定應答的應答句式,“可得Xp啊”表達的是對未發(fā)生的事情的期盼,而且往往與應答者自身有關(guān)。如果引發(fā)句的猜測、判斷與應答者無關(guān),“可得Xp啊”的使用情況就會有所不同。如果引發(fā)句涉及的人物是對話雙方以外的第三方,應答者使用“可得Xp啊”就會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例如:
(17)甲:小李下禮拜就能回來。
乙:可得回來呀!要不對象就跟人跑了!
例(17)中引發(fā)句提到的小李是對話雙方以外的第三方,應答句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①應答者對小李比較關(guān)心,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不佳狀況比較擔憂,因而期盼引發(fā)句中的事情能夠發(fā)生,從而避免那種不佳狀況;②應答者對小李并不在意,即使他出現(xiàn)什么不佳狀況也只會漠不關(guān)心甚至幸災樂禍,此時,“可得Xp啊”就帶有一絲嘲諷的味道,而這種嘲諷正是否定應答詞“可得”的語義基礎(chǔ)。
當引發(fā)句表達的是與說話者自身有關(guān)的猜測與判斷時,應答者若使用“可得Xp啊”表示認同,那么不但語用效果會大打折扣,還可能引起對方反感,因而往往會放棄“可得Xp啊”,轉(zhuǎn)而采用另一種應答方式。試比較:
(18)a甲:我這次肯定能評上副教授。
乙:肯定能評上!我們都支持你!
b甲:我這次肯定能評上副教授。
乙:可得評上啊!我們都支持你!
這兩組對話中,同樣針對引發(fā)句關(guān)于說話者自身的積極性判斷,例(18a)的應答句更能給人真誠、懇切的感覺,也更容易讓人接受;而例(18b)的應答句卻讓人覺得說話人似乎是在敷衍,甚至隱含一絲嘲弄。
在會話交際中,當說話者說出“我這次肯定能評上副教授”之類的話語時,心里期待的是對方的肯定與贊同。但是同樣作為肯定應答,“肯定能評上”表達的是堅信不疑,隱含相信與鼓勵;而“可得評上啊”表達的則是帶有擔憂意味的期盼,這種期盼暗含懷疑與擔心,在一定程度上與對方心理預期相悖,違反了語言交際的“一致原則”,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并使“可得Xp啊”染上了嘲諷的味道。若是有意為之,那么這種嘲諷意味便會被刻意放大,成為表示嘲諷式否定的應答句式,例如:
(19)甲:我這次肯定能評上副教授。
乙:就你呀?可得評上??!
(20)甲:你說老板能給咱們漲工資嗎?
乙:就他那么摳門,可得給你漲?。?/p>
例(19)(20)的應答句都帶有明顯的嘲諷意味,意思是“你說的事情是不會發(fā)生的,我們只能期盼它發(fā)生了”。
這種由“可得Xp啊”構(gòu)成的嘲諷式應答,在其他東北方言區(qū)中雖然也在使用,但頻率較低,通常會采用其他方式表達,例如:
(21)a 甲:你說老板能給咱們漲工資嗎?
乙:就他那么摳門,等著給你漲吧!
b 甲:你說老板能給咱們漲工資嗎?
乙:給你漲工資?想得美!
例(21a)(21b)中的應答句也是略帶嘲諷味道的,分別以“等著Xp吧”和“想得美”表示不可能發(fā)生。與“可得Xp啊”相比,“等著Xp吧”的嘲諷義顯得極輕,“想得美”的回答則較為直接。這兩種應答方式在其他東北方言區(qū)使用較為廣泛,而在鶴崗方言中則是“可得Xp啊”占據(jù)主流,并且成為當?shù)靥赜械恼Z言現(xiàn)象。
“可得Xp啊”構(gòu)式用于嘲諷式否定應答時,為加強嘲諷效果,句末語氣詞“啊(呀)”往往會脫落,句子語義重心前移,嘲諷語氣落在語氣副詞“可得”上面?!翱傻谩闭Z音重讀,嘲諷語氣加重,于是漸漸失去表示“期盼”的肯定語氣,變成了表示嘲諷的否定語氣。這種語義功能固化下來,便成為否定應答詞“可得”的語義基礎(chǔ)和情感基調(diào)。當語用頻率達到一定程度時,在語言經(jīng)濟原則和儉省原則的作用下,“可得”便脫離“可得Xp啊”句式,獨立承擔應答功能,成為帶有嘲諷意味的否定應答詞。例如:
(22)甲:我要去香港。
乙:可得!連佳木斯都沒去過,還去香港呢!
(23)甲:我穿這套挺帥的吧?
乙:可得!瞅著就跟服務生似的。
例(22)(23)中的“可得”都是對引發(fā)句內(nèi)容的嘲諷式否定,后續(xù)句直接指向引發(fā)句內(nèi)容的合理性,并對否定的原因作出進一步闡釋。
否定應答詞“可得”主要表示對某種狀況出現(xiàn)或存在的可能性的嘲諷式否定,主要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的否定應答,有時也可以對某些特定的傳信明顯多于傳疑的疑問句進行否定應答。否定范圍涉及行域、知域、言域[6]三個層面。具體語義語用功能類型包括:
(24)甲:我弟弟找了個外國女朋友。
乙:可得。外國姑娘能看上他?
(25)甲:他來這兒一年多了。
乙:可得。半年前他還在深圳呢。
(26)甲:為了幫你聯(lián)系專家,他特意去了趟北京。
乙:可得!
例(24)中的“可得”可以指向謂語部分“找了個外國女朋友”,也可以指向凸顯身份的定語“外國”; 例(25)中的“可得”指向時量補語“一年多”;例(26)中的“可得”可以指向目的從句“為了幫你聯(lián)系專家”,也可以指向狀語成分“特意”,或者處所賓語“北京”。
(27)甲:我覺得明天得下雨。
乙:可得!
(28)甲:這個菜真好吃??!
乙:可得!太一般了!
(29)甲:他就是個笨蛋!
乙:可得!他可比你聰明多了。
例(27)中的引發(fā)句是對未然狀況的推測,應答句以“可得”進行否定;例(28)(29)中的引發(fā)句分別是對第三方作出的贊賞性和貶抑性的評價,應答者以“可得”加以否定。
(30)甲:我決定要考研了。
乙:可得!
(31)甲:一起去吧,路上我照顧你。
乙:可得!只要不讓我照顧你我就知足了。
例(30)(31)中的引發(fā)句分別作出宣告和允諾,應答句以“可得”予以質(zhì)疑。后續(xù)句直接否定對方宣告、允諾內(nèi)容實現(xiàn)的可能性。
在上述三種狀況中,若引發(fā)句的內(nèi)容是與應答者有關(guān)的情況,應答者以“可得”作出應答,可以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況:或者是確實不相信對方所說的話,或者是雖然相信,但出于某 種心理原因,口頭上仍然予以否定。例如:
(32)甲:成績出來了,你是咱班第一名!
乙:可得!我能及格就謝天謝地了!
(33)甲:你穿黃色不咋好看。
乙:可得!我對象還就得意”喜歡我穿黃色呢!
例(32)中引發(fā)句內(nèi)容是關(guān)于對方的較佳狀況,對方尚不知情,說話者予以告知,屬于善意的言語行為;應答者用“可得”加以否定,嘲諷意味指向自己,或者是的確不相信自己能夠取得第一名,或者是出于自謙心理,故意以這樣的方式表示低調(diào)。例(33)中引發(fā)句是負面的評價,應答者以“可得”反駁,嘲諷是指向?qū)Ψ降?,可能僅僅是想表達不同意見,也可能是出于不滿或者維護面子的需要,故意在口頭上爭上風。
除了陳述句和感嘆句,也有少數(shù)疑問形式的引發(fā)句可以用“可得”來應答。這些疑問句在語義上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傳信>傳疑,說話者本身帶有傾向性;2.直接回答可使用“是/否”、“同意/反對”,而不能使用行為動詞、能愿動詞或者形容詞;3.說話者對對方的回答懷有正向期待。在形式上,一般不能是是非問句,只能是傳信力較強的測度問、附加問、反問句,以及由“是不是”“像不像”等構(gòu)成的正反問。例如:
(34)甲(照著鏡子):咋樣?像不像周潤發(fā)?
乙:可得!倒挺像小沈陽的!
(35)甲:我跟他比,沒差什么吧?
乙:可得!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呢!
(36)甲:你不是買車了嗎?昨天還看你開了呢。
乙:可得!那是我弟弟的!
這組例句中,例(34)(35)中的引發(fā)句分別以正反問、測度問表達積極評價,并期待對方做出正向回應,但應答句都以“可得”做出嘲諷式回應,屬于知域?qū)用娴姆穸ā@?36)中引發(fā)句認定對方“買車”是已然事實,應答句以“可得”作出否定,屬于行域范疇的否定。
應答詞“可得”表示“不相信”、“認為不正確”,所以一般不能用于表示命令、要求、邀請等祈使義引發(fā)句的否定回答。例如:
(37)甲:你給我出去!
乙:a憑什么啊! b你是誰啊! c可得!
(38)甲:晚上一起去吃飯吧。
乙:a晚上我有事兒,就不去了。 b可得。
例(37)(38)的引發(fā)句分別屬于粗暴的命令和善意的邀請,都表達祈使語氣,因此應答句通常都不會以“可得”表示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