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以下簡稱綱要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講授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基本理論和歷史內(nèi)容外,還承載著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培育及立德樹人的功能和使命。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就要講求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實效簡單而言,即在最短的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課程的教學目標。即做到你的教學是扎實的,平實的,充實的,對學生來說是有收獲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仍有諸多因素影響著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實效性。為此,正視綱要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綱要課教學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黨和國家高度關注和重視對大學生開展歷史教育,將綱要課列為高校必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明確了綱要課的課程性質。但還仍有人對此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和予以高度的重視,仍將其僅作為一門歷史課來講授,就歷史而歷史,忽視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具體表現(xiàn)為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不能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去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更有甚者,竟走向了歷史虛無主義;不能充分挖掘綱要課中蘊含的愛國主義要素和功能,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不能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去解答學生思想中的迷茫和困惑。這些都影響了綱要課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能否認清綱要課的性質,是否正視其思想教育的課程功能,是講好綱要課的關鍵?!白鳛榻逃ぷ髡?,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從立德樹人的戰(zhàn)略高度來看待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對大學生的重要教育作用,要有高度的育人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①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講話中指出:“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guī)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雹谶@段話明確地指出史學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有偏離或者背離馬克思主義,自覺不自覺地走向歷史虛無主義的現(xiàn)象發(fā)生。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基礎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它“通過虛無中國革命史、黨的歷史、國際共運史,通過貶低革命歷史事件的價值和意義,通過丑化領導人和英雄以及美化反面人物,達到否定馬克思主義,否定共產(chǎn)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的。”③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綱要課的教學實效會大打折扣。還有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缺乏深入的學習和透徹的領悟,對馬克思主義的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層面,達不到應有的理論高度,這些不僅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還會進而動搖學生的理想信念,最終會危及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xiàn)。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單一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式教學形式面臨著重大挑戰(zhàn)。如果課程的教學變成了教師個人展示教學能力與水平的舞臺,教師位于課堂的主體地位,那么就會削弱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傳授。顯然,以教師為主體,在課堂上從頭講到尾的灌輸式教學已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學習需求。綱要課眾多的史實、人物、浩如煙海的史料,運用單一的教學形式去呈現(xiàn)很快會令人枯燥乏味,不但課程本身的魅力會受到削減,更難體現(xiàn)其課程的時代感和強大的吸引力,從而會大大地影響課程的實效性。其實,綱要課的課程特點給信息技術的運用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中國共產(chǎn)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沒有理論,構不成史學。史學決不僅僅是記錄人類社會運動發(fā)展的過程,而是對人類社會運動發(fā)展過程的研究。因而綱要課也有它的理論基礎。綱要課的理論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我們創(chuàng)立了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史觀。中國近現(xiàn)代的歷史和實踐證明,一旦偏離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會給史學以及革命和建設帶來不良的后果。能否掌握馬克思主義,能否掌握唯物史觀,已經(jīng)無可懷疑地成為能否對歷史進行科學研究的關鍵。
“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是科學評價歷史人物,正確把握歷史事件的根本方法,是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等錯誤觀點的法寶?!雹芤虼酥挥袌猿治ㄎ锸酚^,去進行歷史研究,特別是進行綱要課的教學和研究,才會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
為此,綱要課教師要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加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修養(yǎng),多讀原著,學而思,思而學,逐步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將這些溶入到自己的綱要課教學中,進而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以此去分析和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其對當時社會及后來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理清其內(nèi)在的邏輯和因果關聯(lián)。
當今社會是網(wǎng)絡時代,資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發(fā)達,人們獲取知識的來源也更為方便和快捷,同時也使得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在校的學生,面對現(xiàn)實問題時會產(chǎn)生許多的疑問和困惑。綱要課正好可以利用其課程性質的優(yōu)勢,解答這些疑問和困惑。在教學中,教師以問題意識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所學的近現(xiàn)代史學內(nèi)容去發(fā)現(xiàn)問題、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問題的設計應依據(jù)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層次,應貼近學生實際,在其知識體系及理解能力范圍之內(nèi),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結合社會現(xiàn)實,就他們所關心和感興趣或者產(chǎn)生困惑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和探討。如,中國為什么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為什么我們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說“殖民有功“的說法是錯的?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切實解除學習者心中的疑惑,才能引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現(xiàn)近現(xiàn)代史這門學科本身應有的魅力。如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孤立地講一個個歷史事件和人物,不僅枯燥而且很容易引起學習者的逆反心理,把生動的歷史課變成了說教課,結果會適得其反。
今天是歷史的延續(xù),不了解過去就無法理解今天。中國近現(xiàn)代史連接過去和現(xiàn)在,是同當今社會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一段歷史,如不了解它,今天的很多現(xiàn)實問題就無法回答,無從解釋。因此在講授綱要課時應同現(xiàn)實相關聯(lián)、不回避現(xiàn)實、積極彰顯時代特征、貼近學生實際和反映社會現(xiàn)實問題。例如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為什么這樣提?歷史上,尤其是近現(xiàn)代史上社會主要矛盾是什么?了解了這些才能對今天的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和領悟,從而對當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理解的基礎上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和支持。在綱要課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社會現(xiàn)實,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我們國家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種種社會問題,有效地避免歷史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 年3 月18 日思政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教師“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yǎng)分、豐富思想?!?/p>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⑤尤其是在綱要課的教學中,飽含情懷的教學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奮力拚搏的豪情,其帶來的教學實效性是不言而喻的。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在課程的教學中盡可能地展現(xiàn)出這種情懷,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綱要課教師自身的理論功底、學識素養(yǎng)及愛國愛黨的熾熱情感和鮮明的人格魅力對課程的教學效果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自己都沒有被所講的內(nèi)容所打動,那如何期待去感染學生呢?自己對國家對人民都漠視和詆毀,沒有高度的認同,沒有對本民族和文化的驕傲與自豪,那如何讓學生相信你呢?又何談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呢?當然,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將綱要課的教學變成了情感的流淌,理性是任何時候都不能缺位的。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在教育進入大眾化、信息化的時代,對思政課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僅僅依賴課堂教學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當今學習者的需要了?!盎ヂ?lián)網(wǎng)+”時代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綱要課的教學也應強化新媒體、新技術的運用,以增強課程的時代感和吸引力??菰锏睦碚摗⒎倍嗟氖穼嵑腿宋锶绾托碌募夹g手段相結合會立刻變得生動而鮮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課程內(nèi)容可以以多種形式講授,可以以微課的形式展現(xiàn)一個個歷史事件,講解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可以在移動端以app 的形式進行學習和答題;可以通過微信群、qq 群開展教學討論、展開師生對話情感溝通;還可通過網(wǎng)絡課程進行學習拓展、學習監(jiān)測與評價等等,總之,利用立體的網(wǎng)絡空間去打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效果。
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的認識和理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提升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綱要課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實效,實踐教學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而有效可行的實踐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實效。開展實踐教學應依據(jù)以下原則:一是可操作性。實踐教學的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脫離實際和現(xiàn)實的辦學條件,目標設定的太高以致無法實現(xiàn)或實現(xiàn)的成本太大則往往會因其沒有可操作性反而變成了空置,毫無意義。二是有意義性。實踐教學的開展不能變成走形式、做樣子,而是要真正起到輔助教學、領會教學內(nèi)容的作用。開展實踐教學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觀看一部愛國主義的電影,寫一篇讀后感;充分利用當?shù)噩F(xiàn)有資源組織參觀學習;結合教學內(nèi)容組織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可以是主題講座也可以是學生演講等等??傊叱鲂@、走出課堂,讓學生親身感受社會的變化,祖國的強大,可以加深體驗,促進情感升華。
總之,綱要課的教學應盡量做到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tǒng)一,在尊重史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挖掘其內(nèi)含的思想教育功能,達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實效。
注 釋:
①桂署欽楊彥春.高校“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育人價值及實現(xiàn)路徑探討[J].高教論壇,2019,(5).
②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 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4/c64094-2996 6126.html
③④張國安.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N].光明日報,2018-09-11(15).
⑤家國情懷的內(nèi)涵[EB/OL].https://wenda.so.com/q/151 4866341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