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粞芳
胃腸癌切除手術只需住院3天?術前2小時患者還能喝糖水?術后不需要考慮是否排氣即可進食?術中不用再插胃管、引流管?
不用懷疑!這些令人欣喜的改變都得益于一個“關鍵詞”——加速康復外科。如此“高效”的加速康復外科是干什么的?對患者康復能起到什么作用?看完本文您就明白了。
快速康復外科概念是由丹麥的外科醫(yī)生在2001年提出的,指在進行手術之前以及手術之后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患者手術之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和應激反應的概率,有效地減少患者康復的時間。它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組合而產生的協(xié)同結果,許多措施已在臨床應用,如圍手術期營養(yǎng)支持、重視供氧、不常規(guī)應用鼻胃管減壓、早期進食、應用生長激素、微創(chuàng)手術等。目前,快速康復科要求醫(yī)生、麻醉師以及康復治療師和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其中,以使患者從中受益。
1.選擇合適的方式,從而將患者住院時間減少,并且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概率有所降低,病情復發(fā)的概率也可以得到降低,不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2.相對于傳統(tǒng)的方式,選擇快速康復計劃,對于患者的器官功能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和促進。而患者在早期進行下床活動,也可以更好地保持肌肉功能;而在手術之后,早期口服營養(yǎng),可以保持患者的瘦肉質群,進而保護術后的肺功能,盡量恢復胃腸功能,增強心血管功能。
3.采取快速康復計劃,可以有效地增加患者的滿意程度,并且也可以減少治療費用。
快速康復外科主要要做以下7方面的工作:
1.在進行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教育。詳細地告知康復各階段可能需要的時間;對促進康復的各種建議;鼓勵早期口服進食及下床活動的建議及措施。通過術前教育可以減少患者的焦慮及疼痛。因為在快速康復外科中,一些圍手術期的處理措施可能與傳統(tǒng)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術前2小時口服碳水化合物、不再常規(guī)行腸道準備、出院時間可能提前等。
2.優(yōu)化麻醉方式。在手術中使用全麻方式時,選擇起效速度較快、作用的時間比較短的麻醉藥物,可以使患者在術后更加快速地清醒,有利于患者在手術之后的初期活動。如果選擇局部麻醉,可進行外周神經(jīng)阻滯或者脊神經(jīng)阻滯,能夠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護。
3.加強患者在術中和術后的保溫。在進行手術和手術之后初期,對患者做好保溫工作,可以有效地減少術中出血或者術后感染等情況,還可以達到降低分解代謝的效果。
4.控制液體的輸入。一般情況下,在手術日那天以及手術之后進行液體輸入,都有可能會導致患者手術期的體重有所增加,控制液體的輸入可以有效避免此問題。另外,控制好向患者輸入的液體量,還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經(jīng)濟負擔。
5.減少應激反應。在手術之后,患者有可能會出現(xiàn)神經(jīng)內分泌或者炎性應激反應,從而導致器官功能出現(xiàn)障礙。而在術后采取局部麻醉、藥物性治療等措施,能減少患者出現(xiàn)應激反應。比如,對于老年患者,在圍手術期選擇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以有效地減少應激反應,減輕心血管的負擔。
6.充分止痛。對患者進行充分止痛,是保證其在初期便可以下床活動、口服食物的基礎。常用的措施有持續(xù)性的硬膜外止痛、使用NSAID等止痛藥物。
7.合理引流。在進行腹部手術時,并不需要使用鼻管或者胃管進行減壓引流;對于接受膽囊切除或者關節(jié)置換等手術的患者,使用引流管并沒有更多的受益;只有對接受乳腺切除手術的患者,使用引流管可以控制積血。所以,對于患者術后選擇何種導管,應該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