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縣農業(yè)農村局,湖南衡東 421400)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工農業(yè)廢棄物的排放以及化肥和農藥等的不合理施用,農田鎘污染情況逐漸加?。?]。稻田土壤鎘污染不但會影響水稻的生長發(fā)育,更影響稻米的產量和品質,稻米鎘含量超標會影響人類健康[2~5]。2014年以來,湖南省的稻米中以鎘為主的重金屬超標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2016年,筆者在衡東縣大浦鎮(zhèn)三才村開展了VIP+n修復技術模式標準化示范,探索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技術模式,構建VIP+n修復技術標準化、區(qū)域化、本土化的修復治理樣板,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技術體系,為全面修復治理重金屬污染耕地提供技術支撐和修復技術模式。
2016年度VIP+n修復技術模式標準化大面積示范片位于衡東縣大浦鎮(zhèn)三才村,稻田面積100 hm2,示范片內基礎條件好、地勢開闊,稻田集中連片,雙季稻比例達90%,農田排灌、機耕道等基礎設施較好。2005年進行了標準化良田建設,非潛育化稻田所占比例90%以上,能適應大型農機作業(yè)。環(huán)境條件達到要求,周邊區(qū)域無明顯重金屬污染源,污染程度相對均勻。試驗前稻田土壤取樣檢測,土壤全鎘含量均值0.330 mg/kg、有效鎘均值0.149 g/kg、pH5.74、陽離子交換量13.0 cmol/kg、有機質41.98 g/kg。灌溉水為天然水和水庫水,灌溉水系相同,水源充足,水質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可保證全生育期淹灌需要。
全面統(tǒng)一推廣VIP+n修復治理技術模式,即“低鎘品種+淹灌+石灰+土壤調理劑+葉面阻控劑+翻耕”組合技術模式。
(1)種植鎘低積累水稻品種。根據(jù)衡東縣生態(tài)氣候條件及種植習慣,從湖南省《應急性鎘低積累水稻品種指導目錄》中選擇早稻品種株兩優(yōu)189,于3月15~20日以合作社為主體集中育秧,4月10~15日拋秧或機插;選擇晚稻品種C兩優(yōu)266,于7月8~15日插秧。
(2)施用生石灰。采購200 t生石灰粉(CaO含量82%以上,鎘含量0.232 mg/kg),在早稻移栽前的3月12~16日組織專業(yè)人員,按3000 kg/hm2的標準一次性均勻撒施到稻田中,接著翻耕。
(3)翻耕改土。按照《稻田鎘污染修復治理翻耕改土技術規(guī)程》,在3月12~16日稻田施用生石灰后,用大型帶鏵拖拉機統(tǒng)一翻耕15~20 cm,將稻田表層土壤翻埋到底層。
(4)施用土壤調理劑。從湖南省農業(yè)委員會推薦的降鎘效果明顯、經濟適用的產品中,選擇湖南潤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湘潤邦”土壤調理劑(CaO≥25%、SiO≥20%、K2O+P2O5≥3%),于4月1~10日按每公頃2250 kg施入稻田,隨即整田、拋秧或機插。
(5)淹水灌溉。按照《稻田鎘污染修復治理水稻田間水分管理技術規(guī)程》統(tǒng)一實施。早稻在5月至7月1日全面實施淹水灌溉,晚稻在8月至10月5日全面實施淹水灌溉。期間保持田間有水層,直到收割前7 d左右自然落干,特別是在抽穗前20 d至抽穗后20 d內保證田間有3 cm水層。
(6)噴施葉面阻控劑。從湖南省農業(yè)委員會推薦的降鎘效果明顯且經濟適用的產品中,購入“歸欣甲”葉面阻控劑(SiO≥20%、K2O≥8%,武漢市沃農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早稻于5月25~30日和6月20~25日,晚稻于8月20~25日和9月25~30日,每次用2250 g/hm2結合病蟲害防治統(tǒng)一各噴施兩次。
在VIP+n修復技術模式標準化大面積示范片內,按每6.67 hm2選擇1丘667~1500 m2的典型田塊,開展比對試驗。將每丘試驗田按“田”字型各均分為4塊,其中一塊為空白對照(CK),采用當?shù)仄贩N,不采取任何降鎘措施,完全按當?shù)啬J皆耘喙芾?;一塊采用低鎘品種+施用生石灰+土壤調理劑+葉面阻控劑(VIP+n);一塊采用低鎘品種+施用生石灰+土壤調理劑(VIP);一塊采用低鎘品種+葉面阻控劑(V+n)。
示范片選點確定后,立即按照網(wǎng)格法每0.67 hm2設1個基礎采樣點位,共100個采樣點位。在每季水稻成熟期,在每個基礎采樣點位,按5點法“一對一”采集土壤和稻谷樣品。比對試驗丘塊,每丘田的各處理各布一個采樣點位,采樣時間及方法同示范片。
土樣檢測全鎘、有效態(tài)鎘、pH值;稻谷樣檢測精米含鎘量。
土壤鎘測試標準:GB/T17141-1997;檢測方法: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檢測單位:廣電計量檢測(湖南)有限公司。
稻米鎘測試標準:GB5009.15-2014;檢測方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法;檢測單位:湖南省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根據(jù)100個點位檢測結果可見,稻田施用生石灰和土壤調理劑后,晚稻收獲期土壤有效態(tài)鎘含量為0.1599 mg/kg,比示范前的土壤有效態(tài)鎘含量0.1487 mg/kg增加0.0112 mg/kg,提高7.53%。100個點位中有58個點位土壤有效態(tài)鎘含量增加,占58.0%,減少的有31個點位,占31.0%,持平的11個點位,占11.0%(表1)。說明稻田經過種植水稻后土壤有效態(tài)鎘有增加的風險,施用生石灰和土壤調理劑可能并不會降低稻田土壤有效態(tài)鎘含量。晚稻收獲期土壤pH值為6.45,比處理前增加0.71,提高12.37%,且100個點位的土壤pH值都升高了,說明施用生石灰和土壤調理劑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
表1 示范片土壤有效態(tài)鎘含量和pH值檢測結果
續(xù)表1
100個位點稻米檢測結果,早稻稻米鎘含量0.013~0.538 mg/kg,均值0.079 mg/kg,晚稻稻米鎘含量0.023~0.850 mg/kg,均值0.174 mg/kg,晚稻稻米鎘含量比早稻稻米鎘含量高0.095 mg/kg,高121.6%(表2)。按照GB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關于稻米鎘含量不得超過0.20 mg/kg的標準,早稻稻米鎘含量有94個點位合格,合格率為94.0%,晚稻稻米鎘含量有70個點位合格,合格率為70.0%。這說明早稻稻米鎘含量低于晚稻,合格率高于晚稻,修復技術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較為理想。
表2 示范片稻米鎘含量檢測結果 mg/kg
續(xù)表2
從表3可見,稻田施用生石灰和調理劑后土壤有效態(tài)鎘含量顯著低于沒有施生石灰和調理劑的處理,降低了27.3%;同時土壤pH值也顯著提高,提高了12.5%。
表3 不同處理土壤有效態(tài)鎘含量和p H值對比
從表4可見,V+n、VIP、VIP+n技術模式與對照相比都有不同程度降低稻米鎘含量的效果,以VIP+n技術模式最顯著,早、晚稻米分別降低0.330、0.191 mg/kg,降低92.4%、72.1%,其次是VIP技術模式,其降鎘效果為79.8%、52.5%,兩處理的早晚稻米都符合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規(guī)定(<0.20 mg/kg)。
表4 比對試驗稻米鎘含量比較 mg/kg
(1)通過示范和比對試驗,VIP和VIP+n技術能降低稻米鎘含量。大面積示范中,早稻稻米合格率為94.0%,晚稻稻米合格率為70.0%,早稻稻米鎘含量低于晚稻,合格率高于晚稻。比對試驗中VIP+n技術模式效果最顯著,早、晚稻米鎘含量分別降低0.330、0.191 mg/kg,降低92.4%、72.1%。VIP+n修復技術降低稻米鎘含量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較為理想。這與王蜜安等[6]和陳東哲等[7]的結果相同。
(2)本試驗中,示范田施用生石灰和土壤調理劑不能降低稻田土壤有效態(tài)鎘,但比對試驗中可降低27.3%,因此施用生石灰和土壤調理劑能否降低稻田土壤有效態(tài)鎘,還需要深入研究。但可顯著提高土壤pH值,示范片100個點位樣品土壤pH值都有提高,提高12.37%,比對試驗土壤pH值提高12.5%。這與高云華等[8]和李伯平[9]研究結果相似。
(3)通過示范和比對試驗結果表明,在大面積范圍內釆用VIP+n修復技術模式修復治理中、輕度鎘污染稻田,可有效地降低稻米鎘含量,以保障糧食生產的健康發(fā)展和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