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梅
【摘 要】目的:分析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價值。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在我院治療并出現(xiàn)院內感染的80例住院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取常規(guī)治療措施;觀察組40例,治療期間進行臨床藥師干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5%VS80%)(P<0.05),觀察組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ADR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時進行臨床藥師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病情恢復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
【關鍵詞】臨床藥師;抗菌藥物;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97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89-02
抗菌藥物使用不規(guī)范是引起醫(yī)院感染的重要原因,可能對患者預后造成嚴重影響。臨床藥師承擔了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監(jiān)督指導責任,需要對臨床醫(yī)生、護士進行合理用藥指導。本文將分析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在我院治療并出現(xiàn)院內感染的80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無智力、精神障礙,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已排除惡性腫瘤、心肝腎等功能不全、嚴重免疫缺陷等患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21~72歲,平均(48.85±5.46)歲,病程1~6d,平均(3.36±0.89)d。對照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22~73歲,平均(49.80±5.55)歲,病程1~7d,平均(3.38±0.90)d。
1.2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治療措施,使用抗菌藥物,觀察組患者治療措施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進行臨床藥師干預治療,具體方法:(1)入院后,與臨床醫(yī)師、患者、家屬積極交流,了解患者的過敏史、抗菌藥物使用史;(2)臨床藥師應參與討論會和會診,對患者治療、用藥情況進行評估,結合各項檢查結果,給出治療建議;(3)參與重點用藥醫(yī)囑點評,對相關藥物使用信息進行審核、查找,分析藥物使用不合理的情況,以及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與臨床醫(yī)師進行溝通,協(xié)商解決方案。
1.3評價標準
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藥物不良反應(ADR)等指標。療效判定:癥狀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病原學檢查、體征均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實驗室檢查、病原學檢查、體征等指標中,有1項未恢復;有效:臨床癥狀緩解,實驗室檢查、病原學檢查、體征等指標中,有2項未恢復;無效:未達到上述判定標準;有效率為前三者合計[1]。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分別使用(%)、()表示,采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5%、80%,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恢復時間為(3.82±0.98)d,住院時間為(11.23±1.98)d,對照組為(5.41±0.94)d、(16.23±1.98)d,差異明顯(t=-7.405、-11.293,P<0.05)。
2.3 ADR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ADR發(fā)生率為3例(7.5%),包括二重感染1例,肝功能損害1例,過敏反應1例;對照組發(fā)生10例(25%),包括二重感染1例,過敏反應4例,腎功能損害3例,肝功能損害2例,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近年來,抗菌藥物濫用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不僅導致致病菌對抗生素耐藥性增加,且產生速度極快。據(jù)相關研究顯示[2],20 世紀 40 年代,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 G耐藥率約為1%,而到20 世紀末,其耐藥率已經達到90%。同時,抗生素使用不合理還可能引起多種嚴重的不良反應,例如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傷等。因此,迫切需要加強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
臨床藥師以其豐富的現(xiàn)代藥學知識與醫(yī)師一起為患者提供和設計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藥方案,臨床藥師是在幫助醫(yī)生合理用藥上起關鍵作用的人,他能協(xié)助醫(yī)生在正確的時機為患者處方正確的藥物和正確的劑量,避免藥物間不良的相互作用,解決影響藥物治療的相關因素等方面遇到的問題臨床藥師。是提供藥學指導的專業(yè)人員,可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技術支持。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主要體現(xiàn)在無指征用藥、用藥療程長、用藥時機不當、藥物選擇及聯(lián)合用藥不當、用量或用法不當、藥物選擇起點高等[3]。加強臨床藥師干預后,能夠對臨床醫(yī)師用藥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優(yōu)化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案,減少不合理用藥情況發(fā)生。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5%VS80%)(P<0.05),觀察組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ADR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加強臨床藥師干預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及用藥安全性,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時進行臨床藥師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病情恢復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促進臨床合理藥物。
參考文獻
[1] 葉惠芳,何偉,范倩雯.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實踐和作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9,14(19):139-140.
[2] 胡宏霞.臨床藥師參與臨床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管理實踐與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8,15(31):16-17.
[3] 張妍.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19):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