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夢娜
【摘 要】目的:探索可能造成I類切口患者術后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影響因素,針對具有統(tǒng)計意義的相關因素,提出相應的護理預防、改進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對照研究,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術后感染的I類切口手術患者46例及同期未發(fā)生感染的I類切口手術患者46例,分為感染組與對照組,收集病史資料,納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入液量、機械通氣時間、接臺手術次數、手術室溫度、手術室濕度、是否術中導尿作為影響因素,將原始數據導入SPSS系統(tǒng),進行卡方檢驗及非條件二分類反應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根據結果提出相應的手術室護理預防、改進措施。結果: 手術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接臺手術次數是I類切口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是否術中導尿、術中出血量、術中入液量對其影響不明顯。結論:I類切口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影響因素有手術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接臺手術次數,手術室護理人員可提高手術熟練度、流暢度,提高導尿技能,合理安排人員配置及手術臺次,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感染率。
【關鍵詞】 I類切口;手術室;術后感染
【中圖分類號】R619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62-0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統(tǒng)計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靜吸復合全身麻醉下發(fā)生術后感染的I類切口手術患者共46例,為感染組,感染組患者術后切口均有膿性分泌物,膿培養(yǎng)細菌陽性率100%,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16~64歲,平均(41.23±15.47)歲;根據成組比較法,選取同院同時期在靜吸復合前身麻醉下未發(fā)生感染的I類切口患者46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術后切口未見異常分泌物,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均為陰性,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齡13~75歲,平均(43.13±17.27)歲。經非參數秩和檢驗,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無差異(P<0.05)。
1.2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與術后感染相關的手術室因素有: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入液量、機械通氣時間、接臺手術次數、是否術中導尿共6項,為探究以上因素與I類切口術后感染的相關性,將以上因素均納入統(tǒng)計。將所得原始數據導入SPSS21.0軟件,采用獨立樣本卡方檢驗進行篩選,將篩選所得影響因素行l(wèi)ogistic單因素及多因素回歸分析,得出優(yōu)勢比OR,雙側檢驗水準值取0.05。
計數資料賦值:手術時間、機械通氣時間(≤1小時=1,1~2小時=2,2~3小時=3......);術中出血量(≤500ml=1,500~1000ml=2,1000~1500ml=3......);術中入液量(≤1000ml=1,1000~2000ml=2,2000~3000ml=3......);接臺手術次數(1=1,2=2,3=3.....);術中導尿(是=1,否=2)。
2 結果
2.1 I類切口術后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從表一中可以看出手術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接臺手術次數、是否術中導尿是I類切口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因素,P<0.01。
2.2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上述I類切口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因素行非條件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納入P<0.05的影響因素:手術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接臺手術次數,排除因素:術中導尿。
2.3? I類切口術后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納入的影響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經由表3可以看出,手術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接臺手術次數為影響I類切口患者術后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優(yōu)勢比(OR)分別為1.51,1.90,1.14。
3 討論
I類切口為無菌切口,理論上不具備發(fā)生感染的條件,一旦感染發(fā)生,患者及家屬從心理上不易接受,常常將術后感染歸結為“醫(yī)生不用抗生素”,加之感染創(chuàng)口的處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醫(yī)療費用,降低患者依從性,影響醫(yī)患溝通[3]。危險因素,可能與上臺手術術后消毒、護理工作人員長時間工作有關,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手術臺次及護理人員配置調節(jié);對于手術時間較短、出量較小的手術原則上不導尿。此外,對應的手術室消毒、嚴格無菌操作、溫濕度調控、術中監(jiān)控入液速度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術后感染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蔣曉霞,陳坤,楊梅, 等.骨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預防醫(yī)學,2018,(3):232-235,239.
[2] 周倩宇.手術室中應用強化預防性護理措施對降低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效果研究[J].特別健康,2018,(16):170.
[3] 計建軍,查理,趙利平, 等.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患者術后感染及危險因素分析[J].預防醫(yī)學,2017,(7):73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