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坤
【摘 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藥性。方法:隨機選擇我院檢驗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的790例患者的微生物檢驗樣本作為研究對象,對檢驗結果進行回顧式分析,調查可能影響微生物檢驗質量的相關因素,并做病原菌耐藥性分析。結果:影響檢測質量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檢驗人員操作水平、檢驗儀器、檢驗標本留取時間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喹諾酮類藥物均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大腸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類藥物具有較高的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以及青霉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結論:在減少耐藥菌株的同時,應規(guī)范相關操作,對可控因素應予以積極控制干預,以便提高檢驗質量。
【關鍵詞】? 檢驗質量;病原菌耐藥性;微生物檢測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36-01
微生物檢測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臨床檢測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具有操作簡單、檢測結果準確等優(yōu)點?,F(xiàn)已在臨床檢驗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患者的后期治療提供了良好的依據(jù)[1]。實驗室微生物檢測的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對檢測結果造成不必要的干擾,耐藥性實驗可以幫助臨床醫(yī)生篩選抗生素,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2,3]。本研究旨在分析影響實驗室微生物檢測質量的因素和病原菌耐藥性的情況,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具體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檢驗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的790例患者的微生物檢驗樣本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8例,女332例,年齡24-85歲,平均年齡(50.5±4.6)歲。
1.2方法
對790例患者的微生物檢驗報告進行回顧式分析,并分析可能影響微生物檢驗質量的相關影響因素。采用藥敏試驗進行病原菌耐藥性分析,主要采取自動鑒定儀,確保在無菌環(huán)境下進行。首先對病原體進行分離和鑒定,然后根據(jù)病原菌種屬進行相應檢驗分析。
2 結果
2.1微生物檢驗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
此次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790例患者的檢驗報告準確率為85.57%(676/790)。對檢驗結果存在誤差的報告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檢測質量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檢驗人員操作水平、檢驗儀器、檢驗標本留取時間等,詳見表1。
2.2病原菌耐藥性分析
調查研究中分析了青霉素、紅霉素、頭孢呋辛、環(huán)丙沙星等藥物的耐藥情況。研究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喹諾酮類藥物均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菌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和青霉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
3 討論
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是臨床診斷和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的重要依據(jù)。致病菌種類繁多,微生物檢測過程復雜,檢測人員的專業(yè)水平要求較高。因此,在檢驗過程中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檢驗質量下降。在臨床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主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參考微生物檢測結果。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微生物檢測的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4]。
此次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患者自身生理方面的因素、檢驗人員自身專業(yè)水平、檢驗儀器失準、檢驗標本留取時間等是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的主要原因。檢驗人員的專業(yè)水平是保證檢驗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基礎,是有效控制質量的首要條件。因此,應定期對檢驗人員進行相關專業(yè)水平的培訓,完善相應檢驗人員的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檢驗人員的專業(yè)素質,確保檢驗各環(huán)節(jié)操作的有效實施。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應定期對檢驗儀器進行維護,規(guī)范儀器的使用和儲存,并在檢驗前對相應的用品進行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過期或不合格的產品,應及時清除。調查患者自身的生理狀況,分析是否存在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確保檢驗樣品的采集質量。在送樣和留樣過程中,應及時、合理地對送樣類型進行嚴格處理[5]。
細菌耐藥性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細菌耐藥性將大大降低抗生素治療的質量。因此,應該嚴格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性問題的發(fā)生[6]。本調查研究中分析了青霉素、紅霉素、頭孢呋辛、環(huán)丙沙星等藥物的耐藥情況。研究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喹諾酮類藥物均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菌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和青霉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由此可見不同致病菌或病原菌對不同抗菌藥物的耐屬性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進行疾病治療時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客觀評估,并根據(jù)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抗生素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實驗室微生物檢測的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減少耐藥菌株的同時,應規(guī)范相關操作,對可控因素應予以積極控制干預,以便提高檢驗質量。
參考文獻
[1] 韓會敏.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19(09):679-680.
[2] Alberto Antonelli,Marco Coppi,Giulio Camarlinghi,Eva Maria Parisio,Maria Nardone,Eleonora Riccobono,Tommaso Giani,Romano Mattei,Gian Maria Rossolini. Variabl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ommercial systems for testing carbapenem susceptibility of KPC carbapene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J].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2019.
[3] 王立強,高艷玲,王平.藥敏試驗對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的重要意義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0):171.
[4] 國顯紅.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9(23):196-197.
[5] 陳惠.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檢驗檢疫學刊,2019,29(01):81-82.
[6] 董芮. 多方聯(lián)動把控抗菌藥物管理[N]. 健康報,2019-03-2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