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多邊主義是中國外交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多邊主義理念植根于“協(xié)和萬邦”的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展了新中國優(yōu)良外交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中國對國際公平正義的理解及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追求。聯(lián)合國是中國實踐和維護多邊主義的重要平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不斷加大對聯(lián)合國的財政、人員和理念貢獻,成為支持多邊主義的重要力量。在多邊主義面臨嚴重倒退風險下,中國推進聯(lián)合國外交的外部環(huán)境趨于嚴峻,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多邊外交能力建設和全球伙伴關系建設應成為中國聯(lián)合國外交的著力點。
〔關 鍵 詞〕多邊主義、聯(lián)合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聯(lián)合國外交
〔作者簡介〕毛瑞鵬,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2 8832(2020)5期0109-16
當前,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較量日趨激化,維護多邊主義已成為穩(wěn)定戰(zhàn)后國際秩序、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的當務之急。中國將多邊主義作為對外政策的一項重要指導原則,其對多邊主義的積極立場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 n tón i o Guterres)稱,中國是多邊主義的一大中心支柱。[ 1 ]聯(lián)合國是戰(zhàn)后多邊主義國際秩序的基礎,是中國踐行多邊主義的主要平臺。分析多邊主義面臨的危機以及中國關于多邊主義的立場和對聯(lián)合國的外交,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國外交(特別是參與全球治理)的相關政策立場。
一、多邊主義面臨挑戰(zhàn)
冷戰(zhàn)結束以來,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擺脫兩極對抗的桎梏,顯示出強大活力,成為國際社會通過集體行動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的主要工具。作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國是多邊主義國際秩序的核心,而《聯(lián)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宗旨和原則已成為戰(zhàn)后國際法的基礎。當前,全球性問題層出不窮,愈加需要各國合力加以應對。然而,正如古特雷斯所言,“正當最需要多邊主義的時候,多邊主義卻遭到沖擊”。[ 2 ]民粹主義在世界范圍、尤其是歐美國家的興起,推動這些國家奉行國家利益至上論,對外采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并導致大國競爭加劇,是當前多邊主義面臨的主要威脅。
其一,民粹主義浪潮危及多邊主義的根基。2 0 0 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民粹主義浪潮席卷歐美國家。2 0 1 6年,英國“脫歐”公投和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tǒng)大選,成為民粹主義運動的標志性事件。隨后,民粹主義政治勢力在歐洲主要國家的選舉中大有撼動各國既有政治秩序的勢頭。[ 3 ]盡管各方對民粹主義的認知依然存在差異,這一思潮在國家對外政策上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是對全球化和國際合作采取消極態(tài)度。民粹主義思潮傾向于將國家利益與國際利益對立,從而倒向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思潮的泛濫挑戰(zhàn)并可能動搖多邊主義理念和秩序的根基。
其二,美國特朗普政府沖擊多邊機制的運作。多邊機制是多邊主義發(fā)揮作用的主要載體,是多邊主義理念和原則得到落實不可或缺的平臺。特朗普政府奉行狹隘的國家利益觀,以美國利益至上為圭臬,對多邊機制采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機會主義政策,嚴重破壞了多邊主義的互惠性基礎。有評論就認為,特朗普政府對多邊主義的厭惡甚至到了顛覆二戰(zhàn)后美國外交政策傳統(tǒng)的程度。[ 1 ]2 0 1 7年以來,美國終止或大幅削減了對聯(lián)合國難民救濟及工程局、聯(lián)合國人口基金會、綠色氣候基金、聯(lián)合國反恐辦公室等機構的資助,并宣布退出教科文組織、人權理事會、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巴黎協(xié)定》《全球移民契約》《伊朗核協(xié)議》等多邊機構和協(xié)定。此外,美國還阻撓世界貿易組織(W T O)上訴機構新法官甄選程序致使其陷入癱瘓狀態(tài)。這種拒絕多邊主義和輕視國際組織的政策,嚴重阻礙了多邊機制作用的發(fā)揮,極大削弱了國際社會通過國際合作應對全球性危機的能力和意愿。[ 2 ]
其三,大國競爭加劇沖擊多邊主義國際秩序。大國間的協(xié)調與合作對于多邊體系發(fā)揮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可以從冷戰(zhàn)期間和冷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的不同表現(xiàn)得到充分展示。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發(fā)展的背景下,建立不沖突、不對抗的新型大國關系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美國為了維持其霸權地位,不斷打壓新興國家,其2 0 1 7年底出臺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就宣稱,美國“重新進入大國競爭時代”,并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 3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不顧中美長期形成的經貿合作紐帶,對華挑起貿易摩擦,并試圖在經濟和科技領域孤立中國。2 0 1 8年以來,主要由美國加征關稅引起的貿易限制措施已經對多邊貿易體系構成嚴峻挑戰(zhàn)。[ 4 ]這引發(fā)國際社會普遍擔憂世界會出現(xiàn)“大分裂”,從而“形成兩個相互分割和相互競爭的世界”。[ 1 ]
其四,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多邊主義面臨的困境。疫情防控和疫后重建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更大動力,對國際組織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受疫情破壞性影響,歐美國家的內顧傾向強化,其對多邊主義的支持和貢獻受到更大的限制,突出反映在對全球治理參與熱情的減弱,實質貢獻下降。美國針對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睢⑼巳旱认麡O做法以及挑起的所謂疫情擴散責任的紛爭,進一步削弱了國際社會應對疫情的能力,并在更大范圍內惡化了多邊合作面臨的環(huán)境。國際社會通過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難民危機、地區(qū)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全球問題的能力和意愿受到削弱。
盡管面臨巨大危機,維護多邊主義仍是世界各國的廣泛共識。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多邊主義支持力量呼吁,“絕不能將解釋危機的話語權交給右翼的民粹主義者,解決全球挑戰(zhàn)的辦法絕不能是自我封閉和追求本國的自私利益,而應該是團結與國際合作”。[ 2 ]2 0 2 0年3月的二十國集團(G 2 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就合力應對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危機達成共識,表明國際社會的主流聲音依然是致力于通過國際合作和協(xié)調維護國際秩序的穩(wěn)定。近年來,國際社會在輿論營造和實際行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極力挽救了多邊主義,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層面。
一是聯(lián)合國機構層面的努力。多邊主義所具有的重大價值得到聯(lián)合國會員國的普遍重視。在會員國的推動下,聯(lián)合國機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導國際輿論表達對多邊主義的支持。2 0 1 8年1 2月,在不結盟運動組織的倡議下,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題為“多邊主義和外交促進和平國際日”的第7 3 / 1 2 7號決議。[ 3 ]國際日的設立無疑有利于營造維護多邊主義的良好氛圍。2 0 1 9年4月,聯(lián)合國大會舉行高級別全會隆重慶祝首個國際日。會議“概念文件”呼吁各會員國:“必須振興引領各國走過7 0多年的國際規(guī)范和基于規(guī)則的體系,以應對日益嚴峻的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的挑戰(zhàn)?!盵 1 ]此外,2 0 1 9年6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有關慶祝聯(lián)合國成立7 5周年活動安排的第7 3 / 2 9 9號決議,將活動總主題確定為“我們想要的未來,我們需要的聯(lián)合國:重申我們對多邊主義的集體承諾”。[ 2 ]面對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2 0 2 0年4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關于疫情的首份決議,強調戰(zhàn)勝疫情必須依靠基于協(xié)調一致和多邊主義的全球行動。[ 3 ]這些都鮮明表達了會員國促進多邊主義和發(fā)揮聯(lián)合國核心作用的決心。
二是法國和德國等國家發(fā)起“多邊主義聯(lián)盟”(A l l i a n c e f o r M u l t i l a t e r a l i s m)。歐盟將多邊主義視為關系自身存續(xù)的根本,為此在國際社會積極主張促進多邊主義的發(fā)展。[ 4 ]2 0 1 9年6月,歐盟理事會通過《歐盟加強以規(guī)則為基礎之多邊主義行動的理事會結論》。[ 5 ]同年9月,法國和德國等在第7 4屆聯(lián)合國大會正式發(fā)起成立“多邊主義聯(lián)盟”,得到會員國的響應。這一自愿性質的聯(lián)盟提出三個方面的目標:維護基礎性標準;改革現(xiàn)有國際制度;推動強有力倡議,特別是在治理空白和不足的領域。[ 6 ]發(fā)起者將這一聯(lián)盟作為提升成員國塑造國際體系能力的工具。2 0 1 8年7月,德國外長海科?馬斯(Heiko Maas)在日本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就表示: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德國和日本很難獨自成為“規(guī)則的制定者”,但它們并不滿足于僅僅作為“規(guī)則的遵循者”,為此,要通過匯聚力量力爭成為“規(guī)則的塑造者”。[ 1 ]出于這一考慮,中國、俄羅斯、美國等大國未能獲邀加入這一聯(lián)盟。
三是新興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成為捍衛(wèi)多邊主義的重要力量。多邊體系是新興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通過團結協(xié)作維護發(fā)展權益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保障。2 0 1 9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G 2 0大阪峰會期間舉行會晤,明確表示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弱化W T O作用的行為。[ 2 ]同年1 1月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再次強調:“我們重申致力于應對多邊主義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維護聯(lián)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尊重包括《聯(lián)合國憲章》及其宗旨和原則在內的國際法?!盵 3 ]2020年9月,中國政府公布關于聯(lián)合國成立75周年的立場文件,呼吁世界各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捍衛(wèi)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并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多重具體舉措。[ 4 ]在民粹主義上升、國際合作面臨更大不確定性的時刻,新興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將加強多邊主義作為一項共同的使命,以實際行動有力地維護了國際秩序的穩(wěn)定。
二、中國關于多邊主義的立場
多邊主義是國際上廣泛使用的用于描述多邊國際合作及國家對外政策偏好的詞匯,然而不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實踐中,人們對于多邊主義都存在不同的或者說各有側重的理解。美國學者羅伯特·基歐漢(R obert Keohane)較早開展關于多邊主義的研究,他將多邊主義界定為:“三個或更多國家組成的團體內,通過臨時安排或制度手段協(xié)調國家政策的實踐?!盵 1 ]然而,這一定義被認為過于強調多邊主義的形式,而忽視了多邊主義的本質。美國學者約翰·魯杰(J o h n R u g g i e)提出,多邊主義是“在‘普遍性行為原則基礎上協(xié)調三個或更多國家關系的制度形式”。魯杰還就此提出兩個推論:一是普遍性原則在邏輯上要求團體內的成員對不當行為范圍的認識具有“不可分割性”;二是多邊主義在實踐中能否取得成功,依賴于它是否會在成員間產生“擴散性互惠”。[ 2 ]由此,多邊主義不僅規(guī)定成員間的合作形式,而且對成員方共同獲益的屬性提出要求。
實踐中,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傾向于將多邊主義與特定的社會價值觀相聯(lián)系。這尤以歐盟的觀點最有代表性。歐盟強調維護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多邊主義,并將之大致等同于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3 ]事實上,在歐盟看來,維護多邊主義就是維護自由國際秩序。這正是歐洲國家認為它們與中國在多邊主義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然而,正如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學者斯圖爾特·帕特里克(Stewart Patrick)所指出的,多邊主義與自由國際秩序并非是同一含義,“多邊主義是指由《聯(lián)合國憲章》所概述的多邊合作的廣泛體系,而自由國際秩序則大體上是一種西方的世界秩序觀,即‘民主、人權、自由貿易和集體安全制度”。[ 4 ]
多邊主義是中國對外政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中國傾向于將多邊主義理解為一個共商的過程,目的是充分反映各利益攸關方的利益和訴求。2 0 1 9年1 1月,習近平主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時指出:“要弘揚多邊主義,其核心要義是,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商量著辦,不能由一國或少數(shù)幾個國家說了算?!盵 1 ]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主張各國通過國際合作和協(xié)調共同參與制定全球公共政策的觀點。此外,盡管認識到國際上對多邊主義存在不同理解,中國依然強調多邊主義具有統(tǒng)一的共識性價值基礎,更加強調多邊主義所具有的共性。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不管哪個版本的多邊主義,目標都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2 ]這反映出中國希望多邊主義理念能夠成為團結各方的紐帶,以促成通過國際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
綜合來看,中國對多邊主義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包容性參與。作為一種制定國際公共政策的方式,多邊主義強調決策機制的開放和包容。中國認為,多邊主義最基本的道理是,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商量著辦,要按大家同意的規(guī)矩辦,要兼顧各國利益和關切。[ 3 ]為此,中國主張全球治理應當吸納各國廣泛參與,并在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和談判來制定相關的規(guī)則。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中國堅定支持提高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上的代表性和發(fā)言權,支持聯(lián)合國全面改革,積極推動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進行投票權改革。
第二,發(fā)揮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聯(lián)合國作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國際組織,是履行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中國認為,堅持多邊主義的關鍵在于維護好以《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好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多邊體系及以W T O為核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4 ]在《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中,中國政府高度強調聯(lián)合國在國際體系中的重要性:“聯(lián)合國在當代全球治理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堵?lián)合國憲章》是維護國際體系穩(wěn)定、規(guī)范國家間行為的重要基石?!盵 5 ]
第三,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中國一貫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中國相信,多邊主義的實現(xiàn)有利于增加中小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從而更好地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多邊主義與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目標相一致,均明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此,多邊主義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權”及“和平權”。
第四,推進國際關系法治化。國際關系的法治化建設是落實多邊主義的重要途徑,一直受到中國的重視。2 0 1 4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6 0周年大會上就提出,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推動各方遵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 1 ]中國強調應維護《聯(lián)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國際法原則,包括國家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禁止使用武力和履行國際義務等。此外,中國認為,適用法律不能搞雙重標準、不能親疏有別;達成的國際協(xié)議不能動輒退出。
堅持多邊主義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多邊主義理念,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展了新中國優(yōu)良外交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中國對國際公平正義的理解及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追求。
其一,中國的多邊主義理念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歷來強調“和合”理念,主張?zhí)煜聻楣瞥绮煌瑖?、不同文化“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國古代就有葵丘會盟、張掖會盟等盛舉,體現(xiàn)了中國求同存異、尊約守誓、協(xié)商共襄的傳統(tǒng)政治文化。[ 2 ]傳統(tǒng)文化塑造了中國“以和為貴”“協(xié)和萬邦”的國際觀,奠定了中國人理解和支持多邊主義的文化基礎。
其二,中國的多邊主義理念繼承和發(fā)展了新中國優(yōu)良外交傳統(tǒng)。反對霸權主義、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是新中國的外交傳統(tǒng)。1 9 5 4年6月,中國分別與印度和緬甸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 9 7 1年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后,中國積極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堅持以事情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 1世紀以來,中國對多邊組織的參與度不斷提升,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進入新時代,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了多邊主義理念。
其三,中國的多邊主義理念立足于對世界發(fā)展大勢的認識。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基本特征是國際制度作用的凸顯,聯(lián)合國等多邊組織成為國家開展磋商的平臺,國際規(guī)范和國際法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幾乎滲透到國際社會的各個領域。在國家間聯(lián)系日益緊密的時代,全球性風險越來越相互關聯(lián),產生系統(tǒng)性破壞影響的可能性也隨之上升。中國相信,多邊主義符合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方向,多邊主義是國際社會合力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的必然要求。
其四,中國相信多邊主義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在本質上是由中國堅定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戰(zhàn)略抉擇所決定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和平、穩(wěn)定、開放、包容的國際環(huán)境,為此,“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就是要維護好自身的發(fā)展環(huán)境。”[ 1 ]當前階段,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思潮甚囂塵上,致使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巨大挑戰(zhàn)。維護多邊主義國際秩序、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符合中國的長遠發(fā)展利益,是中國作出的戰(zhàn)略選擇。
因此,中國高度認同多邊主義理念和精神,并轉化為行動上的自覺。這尤其體現(xiàn)在中國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事務,支持聯(lián)合國的權威,力所能及地對聯(lián)合國作出貢獻。
三、聯(lián)合國是中國踐行多邊主義的主要平臺
自1971年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以來,中國始終將聯(lián)合國作為踐行多邊主義和開展多邊合作的主要平臺。進入2 1世紀以來,中國在財政資助、維和人員、發(fā)展理念等方面對聯(lián)合國的貢獻持續(xù)上升,顯示出對聯(lián)合國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其一,作出巨大財政貢獻。中國將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視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應有之義。[ 2 ]認真履行會費繳納義務和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增加對聯(lián)合國的自愿捐款,是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具體體現(xiàn)。2 0 0 0年以來,中國對聯(lián)合國的財政貢獻持續(xù)上升,目前在聯(lián)合國常規(guī)預算和維和預算的分攤比例均居于各會員國的第二位。根據(jù)聯(lián)合國大會2 0 1 8年底通過的有關經費分攤決議,2 0 1 9—2 0 2 1年,中國在聯(lián)合國常規(guī)預算中的分攤比例由2 0 1 6—2 0 1 8年的7 . 9 2 1 %躍升至1 2 . 0 0 5 %。[ 1 ]同時,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2 0 1 9—2 0 2 1年的聯(lián)合國維和預算中的分攤比例由2 0 1 6—2 0 1 8年的1 0 . 2 4 %上升到1 5 . 2 2 %。[ 2 ]
此外,中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向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各機構提供自愿捐款。2 0 1 5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第7 0屆聯(lián)合國大會,宣布設立為期1 0年、總額1 0億美元的中國-聯(lián)合國和平與發(fā)展基金,彰顯了中國致力于通過聯(lián)合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決心。根據(jù)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執(zhí)行局協(xié)調秘書處(UNS CEB)公布的數(shù)據(jù),中國2018年向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各機構提供的會費和自愿捐款總額達到13 . 2 6億美元,在各會員國中位居第七位。[ 3 ]
在聯(lián)合國2 0 3 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落實階段,發(fā)展籌資成為解決全球發(fā)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中國積極支持聯(lián)合國在國際發(fā)展合作和落實2 0 3 0年議程中發(fā)揮關鍵協(xié)調作用,不斷加大對聯(lián)合國發(fā)展系統(tǒng)的捐款。據(jù)統(tǒng)計,2 0 1 3年以來,中國對聯(lián)合國發(fā)展系統(tǒng)的出資呈現(xiàn)快速增長態(tài)勢,在不計入用于中國本國發(fā)展事業(yè)的資源的情況下,年均增長率達到3 3 . 8 %。[ 4 ]中國已經成為向聯(lián)合國發(fā)展系統(tǒng)出資最多的非經合組織發(fā)展援助委員會(O E C D / D A C)國家。不僅如此,中國將按時足額繳納國際組織會費視為一項國際責任和義務,并將之納入相關政府部門的績效評估體系之中。[ 5 ]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堅定支持聯(lián)合國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疫情應對中發(fā)揮領導作用,積極響應聯(lián)合國發(fā)起的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迄今,中國已經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現(xiàn)匯援助,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援助,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防疫物資,還與聯(lián)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 1 ]中國以實際行動展示了對聯(lián)合國抗擊疫情工作的支持。
其二,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自1 9 8 8年正式加入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特別委員會并于同年首次派遣2 0名文職官員參加聯(lián)合國納米比亞過渡時期協(xié)助團以來,中國積極參加聯(lián)合國領導的維和行動,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2 0 1 3年以來,中國籍維和人員呈現(xiàn)穩(wěn)定增長趨勢,在聯(lián)合國全部維和人員中的占比持續(xù)上升。根據(jù)聯(lián)合國公布的數(shù)據(jù),截至2 0 1 9年1 2月3 1日,中國派出的2 5 4 5名維和人員(其中女性84名)參與了聯(lián)合國在南蘇丹、馬里、黎巴嫩、達爾富爾、剛果民主共和國、西撒哈拉、塞浦路斯和中東等八個任務區(qū)的維和行動。[ 2 ]中國維和人員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1 9 9 0年以來,先后有十余名中國士兵犧牲在了聯(lián)合國維和一線。[ 3 ]為了進一步支持改進和加強維和行動,2 0 1 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出席聯(lián)合國維和峰會時宣布,中國將加入新的聯(lián)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目前,中國8000人規(guī)模的維和待命部隊和300人規(guī)模的常備維和警隊在聯(lián)合國完成注冊,已有6支維和待命分隊晉升為三級待命部隊。中國已成為聯(lián)合國維和待命部隊中數(shù)量最多、分隊種類最齊全的國家。[ 4 ]這些重要舉措充分表明,中國高度認可和重視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作用,并致力于通過這一機制為實現(xiàn)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其三,積極分享發(fā)展理念。貢獻發(fā)展理念是中國支持聯(lián)合國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理念往往是行動的先導,通過向世界展示和推介發(fā)展理念,中國不僅提升了本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而且極大豐富和推動了全球治理理念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聯(lián)合國已經成為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平臺。與強調“美國優(yōu)先”的狹隘國家利益論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本質上與多邊主義高度契合,追求全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同時,與零和博弈思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將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作為外交政策目標。在眾多會員國的支持下,聯(lián)合國大會、安理會、人權理事會等多個機構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合作共贏等理念作為其決議的指導思想。在分享發(fā)展理念的過程中,中國明確反對輸出發(fā)展模式,主張維護主權國家自主發(fā)展的權利,各國應根據(jù)本國國情選擇適合的發(fā)展道路。為此,在聯(lián)合國2 0 3 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落實過程中,中國政府明確提出愿意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的發(fā)展經驗,但同時也強調各國應根據(jù)本國國情和發(fā)展階段,將2 0 3 0年議程與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深入對接。[ 1 ]尊重各國獨立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是堅持主權平等原則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容,也是落實多邊主義的客觀要求。
四、中國聯(lián)合國外交的挑戰(zhàn)及應對
新時期,在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指引下,中國對聯(lián)合國的參與和貢獻力度不斷增強,引導和塑造全球治理體系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然而,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多邊領域對中國的提防、打壓和遏制不斷升級,導致中國的聯(lián)合國外交面臨新的復雜環(huán)境。為此,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地生根、加大多邊外交能力建設以及推動南北對話建設全球伙伴關系,應成為中國聯(lián)合國外交重點突破的方向。
近年來,多邊領域成為美國打壓和遏制中國的重點之一,中國對聯(lián)合國外交面臨的困難有所上升。為了維持對多邊機制的主導權,美國對新興國家參與國際組織和增加財政貢獻持強烈戒備心理。美國國務院和國際發(fā)展署出臺的《聯(lián)合戰(zhàn)略計劃:2 0 1 8—2 0 2 2財年》就表示:“其他國家增加對多邊平臺的參與和財政貢獻,可能會削弱美國實現(xiàn)關鍵政策目標的影響力?!盵 1 ]美國國會議員也不斷提交針對中國與國際組織關系的法案。例如,2 0 1 9年9月,美國參議員要求國家情報總監(jiān)向國會提交報告,匯報“有關中國在國際組織擴大影響的目標、范圍和手段”。[ 2 ]不僅如此,美國在聯(lián)合國帶頭抵制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等理念。2 0 1 9年9月,美國在聯(lián)合國大會投票反對“非洲發(fā)展新伙伴關系”(A/RES/73/335)和“非洲沖突的原因及促進持久和平和可持續(xù)發(fā)展”(A/RES/73/336)等決議,其公開理由是這兩項決議包含了有關“合作共贏”的表述。[ 3 ]此外,美國還污名化中國籍聯(lián)合國職員,竭力抵制中國公民擔任聯(lián)合國機構負責人。[ 4 ]美國的遏制措施無疑增加了中國對聯(lián)合國外交的難度,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提升制度性權力的努力面臨更大的障礙。
此外,聯(lián)合國的政治格局加速演化,分裂和對抗色彩濃厚。有研究顯示,近些年,聯(lián)合國安理會理事國(特別是常任理事國)之間出現(xiàn)了更加激烈的對抗,就決議達成共識的難度明顯上升。[ 5 ]2 0 1 7年,安理會內否決權的使用達到6次,是1 9 8 8年以來的最高值;2 0 1 9年,安理會正式決定的數(shù)量降至6 7項,是1 9 9 1年以來的最低點。此外,關于發(fā)展議程的研究也顯示,全球治理格局出現(xiàn)了以發(fā)達國家為一集團、以新興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為另一集團的“集團化”傾向。[ 1 ]新一輪聯(lián)合國改革進程也呈現(xiàn)明顯的南北分野。[ 2 ]國際力量集團化將導致國家間關系的固化,進而使國家落入對抗性思維,不利于聯(lián)合國團結各方力量應對共同的全球性挑戰(zhàn),也不利于會員國靈活地根據(jù)事情的是非曲直確定對外政策。為此,中國應努力避免陷入集團對抗的思維和格局之中。
聯(lián)合國是中國多邊外交的主要平臺,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渠道,中國未來應著重從話語體系、能力建設、伙伴關系等三個方面加大投入。
中國在聯(lián)合國話語體系建設的核心是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地生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對全球治理發(fā)展的重要貢獻,也是構建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指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落地重在回應時代需要。一是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多邊主義高度契合的觀點。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維護多邊主義已經成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突破口,應在維護和加強多邊主義的過程中提升國際社會對共同體建設的認同感。二是積極構建多邊主義的共識性內核,推進多邊主義理論發(fā)展。盡管各方對多邊主義的表述和理解各有側重,但其內核具有共通性,中國應在廣泛吸收各方論述的基礎上構建和倡導多邊主義的共識性認識。
多邊外交能力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tǒng)工程,當前階段尤其應提高參與重大國際議程設置的意識和能力。長期以來,中國是國際規(guī)范的學習者和遵循者,較少參與規(guī)范的制定。例如,2 0世紀9 0年代后期以來,聯(lián)合國內專家小組的數(shù)量大幅增加,且在聯(lián)合國各工作領域發(fā)揮著推進國際規(guī)范發(fā)展的關鍵作用。[ 1 ]但中國對聯(lián)合國專家組的參與總體依然非常有限,應更加主動地參與各類小組的工作,貢獻中國的理念和方案。值得關注的是,2 0 1 5年,在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支持下,中國前常駐聯(lián)合國副代表王學賢大使參加了和平行動高級別獨立小組(HIPPO)工作,推動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改革更加平衡地反映發(fā)展中國家的訴求。此外,2 0 1 8年1月由中國資助完成的獨立報告《改善聯(lián)合國維和人員的安全環(huán)境》在聯(lián)合國公布。[ 2 ]這是中國向聯(lián)合國提供理念貢獻的一種新嘗試。中國應更加深入地參與聯(lián)合國關于和平、發(fā)展、人權關系的討論,推動確立“發(fā)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和平即人權”等重要理念。
在聯(lián)合國推進南北對話,應成為中國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的重要路徑。發(fā)展中國家是中國開展聯(lián)合國外交的倚重力量。為了更好地維護自身發(fā)展權益和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fā)展中國家需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原則、反對干涉內政、堅持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同時,面對全球性的威脅和挑戰(zhàn),南北雙方需要以更加包容的態(tài)度看待彼此的關切和差異,堅持以結果為導向,努力提升全球治理的有效性。積極推動南方國家和北方國家在全球性挑戰(zhàn)上的對話,努力促成南北共識,也有利于中國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此外,隨著中國在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發(fā)展議程等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面對的疑慮和質疑也會相應增加,主動與西方國家開展對話,包括參與西方國家設置的一些開放性的磋商平臺,有利于增信釋疑和更好地團結多邊主義支持力量。
【完稿日期:2020-9-12】
【責任編輯:肖瑩瑩】
*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特朗普政府的聯(lián)合國政策及中美互動研究”(項目編號:18BGJ06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1] 聯(lián)合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古特雷斯稱贊中國為多邊主義的一大中心支柱”,2 0 1 7年5月1 4日,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2017/05/at-chinas-belt-and-roadforum-un-chief-guterres-stresses-shared-development-goals/。(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António Guterres, “Address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September 25, 2018, https://www. un.org/sg/en/content/sg/speeches/2018-09-25/address-73rd-general-assembly.(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3] 林德山:“歐美民粹主義盛行的根源、影響及應對”,《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 0 1 9年第1 7期,第6 8頁。
[1] Charles E. Morrison, “Tradition, Trump, and the Future of US Participation in Multilateralism,” in Christian Echle et al., eds., Multilateralism in a Changing World, 2018, p.35, https://www.kas.de/c/document_library/get_file?uuid=f3daf8b4-8354-3f53-7a56-8da3f660e28a&groupId=252038.(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毛瑞鵬:“特朗普政府的聯(lián)合國政策”,《國際問題研究》2 0 1 9年第3期,第3 7頁。
[3]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cember 2017,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4]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nual Report 2019, p.106, https://www.wto.org/english/ res_e/booksp_e/anrep19_e.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1] António Guterres, “Address to the 74th Session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September 24, 2019, https://www.un.org/sg/en/content/sg/speeches/2019-09-24/address-74th-general-assembly.(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Marc Saxer, “How Corona Broke the System,”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ociety, March 23, 2020, https://www.ips-journal.eu/regions/global/article/show/how-corona-broke-thesystem-4180/.(上網時間:2 0 2 0年4月2 5日)
[3] 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A / R E S / 7 3 / 1 2 7,2 0 1 8年1 2月9日,https://undocs.org/zh/A/ RES/73/127。(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1] UNGA, “Concept Note: High-Level Plenary Meeting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to Commemorate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Multilateralism and Diplomacy for Peace,”March 26, 2019, https://www.un.org/pga/73/wp-content/uploads/sites/53/2019/03/26-MarchInternational-Day-of-Multilateralim.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A / R E S / 7 3 / 2 9 9,2 0 1 9年6月1 4日,https://undocs.org/zh/A/RES/ 73/299。(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3] 李曉宏、楊?。骸奥?lián)大通過決議強化抗疫國際合作”,《人民日報》2 0 2 0年4月4日,第3版。
[4] Martin Selmayr, “Europe, Multilateralism, and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A Conversation with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Martin Selmayr,”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March 6, 2019, p.11, https://www.brookings.edu/events/europe-multilateralism-and-great-powercompetition/.(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5]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Council Conclusions – EU Action to Strengthen Rulesbased Multilateralism,” June 17, 2019, https://data.consilium.europa.eu/doc/document/ST-10341-2019-INIT/en/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6] France Diplomacy, “Alliance for Multilateralism,” https://www.diplomatie.gouv.fr/en/frenchforeign-policy/united-nations/alliance-for-multilateralism-63158/.(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1] Federal Foreign Office of Germany, “Speech by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Heiko Maas at the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in Tokyo, Japan,” July 25, 2018, https://www. auswaertiges-amt.de/en/newsroom/news/maas-japan/2121846.(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多國領導人在G 2 0大阪峰會期間表示支持多邊主義”,人民網,2 0 1 9年6月2 9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n1/2019/0629/c1002-31203167.html。(上網時間: 2 0 2 0年2月2 5日)
[3]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巴西利亞宣言”,新華網,2 0 1 9年1 1月1 5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1/15/c_1125233888.htm?baike。(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4] 《中國關于聯(lián)合國成立75周年立場文件》,外交部網站,2020年9月10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W020200910425553975697.pdf。(上網時間:2020年9月11日)
[1] Robert O. Keohane, “Multilateralism: An Agenda fo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45, No.4, 1990, p.731.
[2] John Gerard Ruggie, “Multilateralism: The Anatomy of an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6, No.3, 1992, p.571.
[3]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Council Conclusions – EU Action to Strengthen Rulesbased Multilateralism”.
[4] Patrick Stewart, “Can an ‘Alliance for Multilateralism Succeed in a New Era of Nationalism?,” September 9, 2019, https://www.worldpoliticsreview.com/articles/28174/can-analliance-for-multilateralism-succeed-in-a-new-era-of-nationalism.(上網時間:2020年2月25日)
[1] 杜尚澤:“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 0 1 9年1 1月1 5日,第1版。
[2] 姜波、陳曉航:“王毅出席第十四屆亞歐外長會議”,《人民日報》2019年12月17日,第4版。
[3] 鐘聲:“堅持多邊主義是人間正道”,《人民日報》2 0 1 9年4月1 2日,第2版。
[4] 同上。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2019年9月27日,http://www.scio.gov.cn/ztk/dtzt/39912/41838/index.htm。(上網時間:2020年2月25日)
[1] 習近平:《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人民出版社,2 0 1 4年,第1 1頁。
[2] 中國外交部政策規(guī)劃司:“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 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多邊主義”,《學習時報》2 0 1 9年1 0月2 5日,第2版。
[1] 劉仲華、暨佩娟、羅艾樺:“王岐山出席‘2019從都國際論壇開幕式并致辭”,《人民日報》2019年12月2日,第1版。
[2] 楊潔篪:“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人民日報》2 0 1 5年1 1月2 3日,第6版。
[1] 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A / R E S / 7 3 / 2 7 1,2 0 1 9年1月4日,https://undocs.org/zh/a/res/73/271。(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聯(lián)合國文件,A / 7 3 / 3 5 0 / A d d . 1,2 0 1 8年1 2月2 4日,https://undocs.org/zh/A/73/350/ ADD.1。(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3] UNSCEB, “Total Revenue by Government Donor,” January 2020, https://www.unsceb. org/content/FS-D00-02?gyear=2018.(上網時間:2020年2月25日)
[4] Mao Ruipeng, “Chinas Growing Engagement with the UNDS as an Emerging Nation: Changing Rationales, Funding Preference and Future Trends,”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2/ 2020, February 2020, https://www.die-gdi.de/uploads/media/DP_2.2020.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2 0 1 9年部門預算》,2 0 1 9年4月, https://www. fmprc.gov.cn/web/wjb_673085/zfxxgk_674865/xxgkml_674869/ysxxl_674871/P0201904025706489 99673.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關于聯(lián)合國成立75周年立場文件》。
[2] UN Peacekeeping, “Summary of Contribution to UN Peacekeeping by Country, Mission and Post,” 2019, https://peacekeeping.un.org/sites/default/files/3_country_and_mission_15.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3] 羅錚等:“戰(zhàn)友,你在我們心中從未遠去”,《解放軍報》2018年4月4日,第4版。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關于聯(lián)合國成立75周年立場文件》。
[1] “李克強主持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主題座談會并發(fā)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國別方案》”,中國政府網,2016年9月20日,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9/20/ content_5109892.htm。(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1] U.S. Department of State,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oint Strategic Plan, FY 2018-2022,” February 2018, p.47, https://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77156. 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Congressional Bills 116th Congress, “S.2528 - A Bill to Require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to Submit to Congress a Report on the Purpose, Scope, and Means of Expanded Chinese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for Other Purposes,” September 19, 2019, https://www. congress.gov/bill/116th-congress/senate-bill/2528?q=%7B%22search%22%3A%5B%22Todd+Youn g%22%5D%7D&s=4&r=23.(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3] 聯(lián)合國文件,A/73/PV.105,2019年9月1 0日,https://undocs.org/zh/A/73/PV.105。(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4] Michael McCaul, “The United States Cant Cede the U.N. to China: U.S. Leadership is Badly Needed at This Months U.N. General Assembly,” September 24, 2019, https://foreignpolicy. com/2019/09/24/the-united-states-cant-cede-the-u-n-to-china/.(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5] “In Hindsight: The Security Council in 2018,” UN Security Council Report, January 31, 2019, https://www.securitycouncilreport.org/monthly-forecast/2019-02/in-hindsight-the-securitycouncil-in-2018.php.(上網時間:2 0 2 0年3月2日)
[1] 王毅:“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及基本思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網站,2 0 1 6年9月2 9日,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3-07/18/content_6131097.htm。(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毛瑞鵬:“古特雷斯聯(lián)合國改革議程與中國的建設性角色”,《國際展望》2 0 2 0年第2期,第3 6頁。
[1] Sebastian von Einsiedel and Alexandra Pichler Fong, “The Rise of High-Level Panels: Implications for the New UN Secretary-General,”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Occasional Paper 9, January 2017, https://i.unu.edu/media/cpr.unu.edu/post/2348/OC_09-Rise-of-High-Level-Panels-26-Jan-17.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
[2] Carlos Alberto dos Santos Cruz et al., “Improving Security of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ers: We Need to Change the Way We are Doing Business,” December 19, 2017, https://peacekeeping. un.org/sites/default/files/improving_security_of_united_nations_peacekeepers_report.pdf.(上網時間:2 0 2 0年2月2 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