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崇強 張華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精神疾病,常用的藥物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可引起血糖和脂質代謝紊亂,增加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且部分患者出現(xiàn)暴力攻擊行為,亟需盡早進行有效治療。本研究納入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奧氮平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攻擊行為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單藥組和聯(lián)合組,各40例。單藥組患者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39.89±6.45)歲;男30例、女10例;精神分裂癥發(fā)生時間1~12年,平均精神分裂癥發(fā)生時間(5.21±2.96)年。聯(lián)合組患者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39.81±6.41)歲;男31例、女9例;精神分裂癥發(fā)生時間1~12年,平均精神分裂癥發(fā)生時間(5.45±2.9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單藥組采用奧氮平治療,10 mg/次,1次/d口服,治療3個月。聯(lián)合組采用奧氮平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奧氮平方法用量同單藥組;丙戊酸鈉600 mg/次,1次/d口服,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脂、血糖水平及PANSS評分(評分越低越好)、MOAS評分(評分越低越好)。采用PANSS評分判定臨床療效,顯效:PANSS評分降低>70%;改善:PANSS評分降低30%~70%;無效:不滿足上述標準[2]。總有效率=(顯效+改善)/總例數(shù)×100%。血糖、血脂指標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單藥組治療顯效20例,改善10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5.00%;聯(lián)合組治療顯效33例,改善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0%;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單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和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單藥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分別為(4.67±0.62)、(1.61±0.51)、(4.34±0.41)mmol/L,聯(lián)合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分別為(4.61±0.61)、(1.66±0.52)、(4.31±0.42)mmol/L;治療后,單藥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分別為(4.61±0.65)、(1.64±0.53)、(4.32±0.47)mmol/L,聯(lián)合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分別為(4.64±0.65)、(1.64±0.52)、(4.31±0.43)mmol/L;治療前及治療后,兩組血脂和血糖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MOAS評分比較 治療前,聯(lián)合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分別為(88.13±4.24)、(13.13±4.26)分,單藥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分別為(88.21±4.27)、(13.13±4.21)分;治療后,聯(lián)合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分別為(51.13±1.24)、(3.01±0.12)分,單藥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分別為(63.21±1.56)、(6.21±0.56)分;治療前,兩組PANSS評分、MO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均低于單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不明的常見精神疾病。多數(shù)患者都是年輕人和中年人。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常對感知、思維、情感、行為和心理活動產(chǎn)生干擾。該病病程持久,經(jīng)常發(fā)展為精神活動減少。精神分裂癥患病率高,國內統(tǒng)計可達6.55‰[3]。該疾病嚴重損害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早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人格改變,如無視親人、不講衛(wèi)生、對鏡子獨笑等。疾病進一步發(fā)展,則會出現(xiàn)思維紊亂?;颊叩乃季S過程缺乏邏輯性和連貫性,言論混亂,言語不盡如人意。雖然輕度沖動行為在急性精神分裂癥發(fā)作時非常常見,但由于必要的幻聽造成的危險行為或對“迫害”的攻擊仍然相對罕見。有時,患者有一些奇怪的暴行,如自我傷害(正常傷害和性器官)或殺人襲擊。
奧氮平是一種新的非典型精神抑制藥,與多巴胺受體、5-羥色胺(5-HT)受體和膽堿能受體結合具有拮抗作用[4]。拮抗D2受體與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有關;拮抗5-HT2A受體與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有關。與氯氮平不同,奧氮平不會引起粒細胞白血病,沒有延遲并發(fā)癥和嚴重的精神抑郁癥狀[5]。其口服吸收良好,食物對其吸收率沒有影響,口服給藥后5~8 h可達到峰值血漿濃度。其主要在肝臟代謝,約75%的本品以尿液代謝產(chǎn)物的形式排出體外。丙戊酸鈉是一種不含氮的廣譜抗癲癇藥物,在各種方法引起的抽搐上有不同程度的對抗[6],對各種類型的人類癲癇如所有類型的小癲癇發(fā)作、肌陣攣性癲癇、局部癲癇發(fā)作,主要癲癇發(fā)作和混合性癲癇都有效。其口服吸收快速而完全,主要分布在細胞外液中,在血中大部分與血漿蛋白結合[7],多用于其他抗癲癇藥無效的各型癲癇患者,尤以小發(fā)作為最佳。本藥為原發(fā)性大發(fā)作和失神小發(fā)作的首選藥,對部分性發(fā)作(簡單部分性和復雜部分性及部分性發(fā)作繼發(fā)大發(fā)作)療效不佳;對嬰兒良性肌陣攣癲癇、嬰兒痙攣有一定療效,對肌陣攣性失神發(fā)作需加用乙琥胺或其他抗癲癇藥才有效;對難治性癲癇可以試用。本藥除用于抗癲癇外,還可用于治療熱性驚厥、運動障礙、舞蹈癥、卟啉癥、精神分裂癥、帶狀皰疹引發(fā)的疼痛、腎上腺功能紊亂以及預防酒精戒斷綜合征[8]。精神分裂癥具有多種病癥和復雜的發(fā)病機制。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身體功能的逐漸下降,各種功能相對較弱,對藥物不良反應更敏感,更容易發(fā)生糖脂代謝紊亂,引起心血管疾病風險[9]。奧氮平是一種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多巴胺受體、5-HT受體等親和力良好,具有拮抗作用,可有效改善癥狀,但其對糖脂代謝影響大,可導致糖脂代謝障礙。丙戊酸鈉是一種情緒穩(wěn)定劑,對治療暴力侵略的躁狂癥具有理想的效果。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與抗精神病藥物聯(lián)合使用。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顯著提高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侵襲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性高,對血糖和血脂影響較小,因此可更安全地用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10]。
本次研究中,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單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及治療后,兩組血脂和血糖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聯(lián)合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分別為(88.13±4.24)、(13.13±4.26)分,單藥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分別為(88.21±4.27)、(13.13±4.21)分;治療后,聯(lián)合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分別為(51.13±1.24)、(3.01±0.12)分,單藥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分別為(63.21±1.56)、(6.21±0.56)分;治療前,兩組PANSS評分、MO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PANSS評分、MOAS評分均低于單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奧氮平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精神分裂癥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暴力攻擊行為,且對血脂血糖無嚴重不良影響,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