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曄
腎功能損傷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腎功能受損或腎功能衰退,腎臟的組織功能即逐漸減弱,影響人體廢物排泄和體內(nèi)毒素清理,長期未得到診斷治療,會發(fā)展為尿毒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腎功能損傷越早得到診斷,越能得到早期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目前臨床中主要采取血Scr診斷,但隨著近年來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此類疾病診斷的靈敏度要求越來越高,血Scr檢測方法已逐漸不能滿足腎功能損傷檢查的要求。在相關(guān)探索研究中發(fā)現(xiàn),Cys-C作為人體細胞產(chǎn)生的半脫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其對患者腎功能變化敏感度較高,可用于檢測腎功能損傷[2]。為進一步明確Cys-C在腎功能損傷中的應用價值,本院選取55例腎功能損傷患者及40例健康人進行對比實驗,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55例腎功能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40例同期體檢確定為健康人的健康者作為健康組。研究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42.36±8.88)歲;根據(jù)腎功能損傷程度不同分為:腎功能下降組(11例)、腎功能衰竭組(21例)、腎功能不全組(18例)、尿毒癥組(5例)。健康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2.58±8.81)歲。研究組和健康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研究組患者經(jīng)多次診斷確診為腎功能損傷;②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知曉本次研究內(nèi)容后,允許本院在保密其姓名、性別等信息的前提下公開其血清檢查結(jié)果;③自愿參與且簽署協(xié)議;④意識清醒有自主判斷力,可為語言、行為負責;⑤臨床資料齊全。本次研究于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后展開。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血液采集前至少禁食6 h,采取空腹血后使用貝克曼Microfuge 20血液湘儀CTK100分離患者血清,后使用AU5800貝克曼生化分析儀進行血清生化分析,檢查所有實驗對象的Scr、Urea、Cys-C指標。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五組Scr、Urea、Cys-C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健康組的Cys-C、Urea、Scr分 別 為(0.66±0.11)mg/L、(6.29±1.21)mmol/L、(94.69±13.58)μmol/L,腎功能不全組分別為(2.33±0.81)mg/L、(10.59±4.29)mmol/L、(126.58±13.97)μmol/L;腎功能衰竭組分別為(3.61±0.88)mg/L、(15.29±4.78)mmol/L、(248.39±25.66)μmol/L;尿毒癥組分別為(8.23±1.29)mg/L、(36.38±6.89)mmol/L、(550.79±53.87)μmol/L,健康組的Cys-C、Scr、Urea水平均低于腎功能不全組、腎功能衰竭組、尿毒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腎功能下降組患者的Cys-C水平高于健康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Scr、Ure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五組內(nèi)各組患者血液指標對比()
表1 五組內(nèi)各組患者血液指標對比()
注:與健康組對比,aP<0.05,bP>0.05
腎功能損傷作為臨床常見病,其發(fā)病原因較多,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結(jié)構(gòu)不合理、高血壓等均可能導致人體腎臟功能出現(xiàn)損傷[3]?,F(xiàn)代生活節(jié)奏較快,人們生活越來越不規(guī)律,腎功能損傷發(fā)生率越來越高,而腎功能損傷早期表現(xiàn)較不明顯,患者自身一般難以察覺,待病情發(fā)展,可能進一步發(fā)生腎功能衰竭及尿毒癥,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4]。目前尿毒癥與腎功能衰竭的治療難度較大,如透析治療、腎移植手術(shù)其治療效果因人而異,治療費用昂貴,代價較高,許多患者患病后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療。因此早期腎功能損傷的防治在臨床治療中有重要意義[5]。
目前腎功能損傷的診斷方法對此類患者的早期防治有影響,常規(guī)檢查中Scr檢查為衡量患者腎功能的觀察指標,人體Scr的代謝主要通過腎臟腎小球過濾,繼而排出體外,因此Scr的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體的腎小球濾過功能,而腎小球濾過功能為判斷腎臟功能重要依據(jù),通過Scr檢測即可進一步判斷受檢查者的腎臟功能[6]。目前Scr在臨床腎功能診斷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在本次研究中,除腎功能下降患者外,腎功能不全、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的Scr水平均高于健康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呈規(guī)律性上升趨勢,原因為患者腎功能損傷越重,體內(nèi)Scr代謝越緩慢,即Scr水平越高。不過,腎功能下降患者與健康者的S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早期腎功能損傷患者的檢查中,Scr水平無法反映出患者存有腎功能損傷,不能滿足目前腎功能損傷患者越早診斷,越早治療的需要,其可作為中晚期腎功能損傷患者的觀察指標之一,但對早期診斷意義不大[7]。
Urea作為人體腎臟代謝的另一重要代謝物,人體將有毒的氨水解成無毒尿素,再經(jīng)由腎小球過濾排出,在臨床診斷中,也是腎功能損傷的檢查指標之一,其可有效反映腎臟的腎小球濾過功能[8]。不過,大量研究表明,Urea在臨床診斷中對腎小球濾過率敏感度不高,一般濾過率下降至50%以下時,患者的Urea水平才明顯升高,一般只有當患者出現(xiàn)腎功能不全時,才會出現(xiàn)與正常水平的明顯差異,且其受飲食內(nèi)容影響較大,消耗性疾病、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導致Urea水平升高[9]。因此,臨床檢測中Urea在觀察患者的腎功能時,僅為輔助觀察指標。在本次研究當中,Urea與Scr同樣,在腎功能下降患者與健康者中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腎功能不全、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中出現(xiàn)明顯升高,升高水平規(guī)律,可用于輔助診斷中后期腎功能損傷患者,但很難滿足早期診斷需要[10]。
Cys-C又名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主要能對組織蛋白酶起抑制作用,調(diào)節(jié)人體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在腎臟中可自由通過腎小球,其在腎小管中基本被重吸收降解,不會再回到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且腎小管并不會分泌Cys-C,因而可用于臨床腎功能診斷中[11]。在本次研究中,腎功能下降者的Cys-C高于健康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Cys-C對人體腎臟功能反映靈敏度極高,且在腎功能不全、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的檢測中,均出現(xiàn)與健康人的明顯差異,且與Urea、Scr一樣,隨患者腎功能損傷程度而呈有明顯差異性的上升。證明Cys-C在臨床檢測中,不僅僅可用于中晚期腎功能損傷患者的檢查,也可用于早期檢查,符合腎功能損傷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需要。
綜上所述,在腎功能損傷患者的臨床診斷中,Cys-C檢查對患者腎功能反映靈敏度較高,可準確判斷早期腎功能損傷,用于臨床診斷中可為此類患者贏取寶貴的早期治療時間,能有效防止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雖價格較常規(guī)血清Scr檢查更高,但其綜合價值更高,可臨床診斷中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