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會平
摘要:閱讀教學是低段聾兒掌握語言的核心。教學實踐中,為提升低段聾兒的閱讀能力、幫助其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和實用技能,從朗讀教學、詞句教學以及通過多種實踐活動等出發(fā),采取切實的策略和措施進行施教,是必需的。
關鍵詞:低段聾兒;閱讀教學;能力;策略
閱讀教學是低段聾兒掌握語言的核心。但與他們手勢語的“語病”以及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等因素相關,他們的語言能力,即便是僅表現(xiàn)在閱讀方面的問題也是很嚴重的。如讀破詞句、劃破詞語、指錯圖畫等。在這種情況下,科學施教以提升聾兒的閱讀能力、發(fā)展聾兒的語言素養(yǎng),就非常重要。
一、在朗讀教學中提升聾兒的閱讀能力
古人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內中真意在于讀中思與思中讀的有力結合,以富有感染力的有聲語言來生動再現(xiàn)文章的思想內容,這也是朗讀教學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因而,就針對聾兒的閱讀教學來說,朗讀既是進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感受所讀課文的思想內容與蘊含其中的豐富情感,也是進行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好途徑——借朗讀學習文字、詞匯、語法、修辭、寫作等。為此,教師的范讀是第一重要的。一方面,學生可借此感受教師朗讀中的停頓、速度、聲調、重音等,觀察教師朗讀中的口形、面部表情等,進而來感受、領悟怎樣進行正確朗讀;另一方面,教師也可借此示范和指導聾兒掌握朗讀的方法,注意體驗朗讀情感,強化聾兒對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且由于朗讀使靜態(tài)文字成為了蘊含豐富內容和情感的動態(tài)文字,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得到強化。如朗讀《坐井觀天》中青蛙的話“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時,就應以鄙夷不屑的語氣、聲調漸至上揚,邊讀便做出頭部側歪、眼神斜視、嘴角下撇等表情,這樣學生就能從教師的表情中領悟和理解到青蛙話語背后的情感來。其次,指導聾兒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同樣重要。聾兒是他們自我學習的主體,他們總要對自我的學習去實踐、感受、總結經(jīng)驗并進行探索等,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助他們實現(xiàn)這一點。如齊讀,會覆蓋到每一個聾兒的能力成長過程;指名讀,則可對個別聾兒、針對個別問題進行指導和訓練;分角色讀,有助聾兒將自身置于課文內容之中,以身臨其境來感受課文內容、理解人物關系和話語深意;情境讀,則有助幫助學生感受文本之美;等等。
二、在詞句教學中提升聾兒的閱讀能力
為閱讀做準備,聾兒的寫句能力普遍存在問題,如詞語顛倒、動名互換、指代不清等。因此,引導聾兒的語文學習向生活實踐、學習時間、語言實踐等要效果,就十分必要。為此,一,可利用聾兒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他們進行圖文結合的繪畫。如讓他們畫一個太陽,然后配文“這是一個火紅的太陽”等并說一說,以此達成聾兒畫、說、寫的綜合訓練;二,可結合日?;顒咏M織聾兒進行寫句訓練。如陪伴聾兒一起看動畫電影時,即可為聾兒提供“動畫”“電影”“我們一起看動畫電影”等詞句材料,并組織聾兒進行會話練習“今天,我們下午我們干什么了”“我們一起看動畫電影了”等;三,可在聾兒進行童話閱讀后組織學生寫感想、編故事等。聾兒多喜歡閱讀童話故事,讀后也多會有所感受、情緒飽滿。這時,就可以組織他們適時進行寫句練習。如讀了《坐井觀天》后,組織全體聾兒編故事“青蛙和小鳥的第二次相遇”并寫下來;四,可利用聾兒善于辨識形象的優(yōu)勢組織他們進行看圖寫話的敘述性練習。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單獨拿出來自作學習主題是也可以的。如二年級上冊在第40頁就提供了孔雀等六種鳥類的圖片。教師既可組織聾兒自主選擇其中一幅用自己熟悉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后教師幫其訂正、指出錯誤、助其修改;五,也可以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組織聾兒在語言實踐與現(xiàn)實生活間搭建聯(lián)系,鍛煉其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如一個聾兒表演喝水時喝嗆的情景后,有聾兒就寫到“他喝水時,太不小心了。慢慢喝,就不會這樣了”,就很好。
三、通過多種活動提升聾兒的綜合閱讀能力
正常孩子語文學習中的很多語文活動,都可以拿來為聾兒所用,或進行借鑒,來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如,一,可以組織聾兒積極參加班級或學校舉行的各種以口語表達為主的活動。如演講繪本故事、爭做故事大王、表演情景劇、進行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看似口頭為主,但真要做好它們,以積極的閱讀為基礎進行準備是必需的。這就會促使聾兒在無形之中即鉆到書本去進行閱讀活動。如演講繪本故事、爭做故事大王,總要先把繪本故事或其他什么故事讀明白、弄清楚、搞懂了、理解了,才能去講述;又如,演講,對于演講什么內容、怎樣去演講、演講時注意哪些事項等,總要通過閱讀去知曉、熟悉、演練等,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聾兒閱讀能力,還會鍛煉聾兒的記憶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演講能力等。二,還可以組織學生繪制圖書小報、出黑板報、積極進行課外閱讀或參加課外閱讀考級等。前兩者,是借鑒已被實踐所證明了的、以美術日記的形式對聾兒進行作文訓練這一點,組織聾兒將課內、課外閱讀的成果進行展示的形式。這種做法,會帶給聾兒一定的成就感,同時,也會促使聾兒去進行更積極的閱讀活動,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后兩者,則是在葉圣陶先生“例子說”的基礎上,對聾兒閱讀經(jīng)驗的豐富、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等的促進,同時也是一種榮譽;同樣,兩者之間構成良性互動與循環(huán),對提升聾兒的閱讀能力,也是極為有益的。
總之,對聾兒來說,從他們的學情實際出發(fā),既借鑒正常兒童閱讀教學的經(jīng)驗,又采取適合他們自身的教學策略,極為必要。只有這樣,教師對聾兒的閱讀指導才會落到實處,聾兒的綜合閱讀能力才會得到真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軍.等候聆聽花開的聲音——談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閱讀教學[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03:84-84
[2]徐娜.隨班就讀聾兒閱讀習慣養(yǎng)成個案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1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