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師從王闿運,醉心帝王術(shù)。本想成為帝王之師的他,后來卻成為行憲專家;本想推行憲制理念,不料成為袁世凱帝制的罪魁禍首;本想忠誠于君主立憲,無奈皈依佛門;本想在佛教中度過余生,結(jié)果又成了秘密的中共黨員……
在袁世凱眼中,他是“曠代逸才”。21歲時,他師從王闿運(晚清著名經(jīng)學家),醉心帝王術(shù)。本想成為帝王之師的他,后來卻成為行憲專家;本想推行憲制理念,不料成為袁世凱帝制的罪魁禍首;本想忠誠于君主立憲,無奈皈依佛門;本想在佛教中度過余生,結(jié)果又成了秘密的中共黨員……他就是民國奇人——楊度。
制憲專家,推動清末立憲運動
楊度是湘軍后代,其祖父在戰(zhàn)爭中陣亡,大伯在戰(zhàn)爭中死里逃生,后獲得軍功,升為總兵。楊度10歲喪父,在大伯的資助下,接受了教育,后入王闿運門下,深受王闿運舊學的影響。
1903年,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楊度,被保薦入京參加新開的經(jīng)濟特科進士考試,取得一等第二名。對楊度而言,這次高中科舉“榜眼”后,便可踏上仕途,一展抱負。
正當楊度沉浸在喜悅之中時,風向突然變了。與主考官張之洞不合的軍機大臣瞿鴻機向慈禧告發(fā):第一名梁士詒是梁啟超的兄弟,其名字的最后一個字與康有為相同(康有為字祖詒)。于是慈禧下令,徹查此次經(jīng)濟特科的應試者。這不測的風云,把楊度卷了進去。無奈之下,楊度二次東渡日本。
晚清的關(guān)鍵人物,此刻大多匯集在日本。1903年10月,楊度在橫濱邂逅梁啟超。兩人惺惺相惜,結(jié)為至交。
1905年夏天,孫中山約請楊度餐敘,就中國革命問題爭論數(shù)次。革命還是?;??兩人爭論了三天三夜,最終,楊度還是不贊成孫中山的革命主張。但他將黃興介紹給孫中山,促成了后來的孫黃合作。
不久,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力邀楊度參加,楊度卻表示愿各行其事。
1907年10月,因伯父病逝,楊度回國。這次歸來,正趕上清末的立憲運動,楊度成為朝野眼中的專家。次年春,袁世凱、張之洞聯(lián)合保薦楊度,說他“精通憲法,才堪大用”,進京出任憲政編查館提調(diào),候補四品。
袁世凱非常欣賞楊度的才干和學問,安排他在頤和園向皇族親貴演說立憲精神,極力主張開設民選議院。此時,朝廷號召王公大臣都要“學法”。于是,楊度被委任為高級講師,出入頤和園,為王公大臣們開設憲法講座。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公布《欽定憲法大綱》——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這正是楊度的政治理想。醞釀兩年多的內(nèi)閣名單終于出爐,卻是一份“皇族內(nèi)閣”?,F(xiàn)實表明,清政府根本無意實行君主立憲,只是借“立憲”之名集權(quán)皇族,漠視民意,楊度的政治理想終成泡影,而他也受到了公眾的質(zhì)疑。
為助袁世凱復辟東奔西走
楊度和袁世凱私交頗深,關(guān)系非同一般。當攝政王載灃要殺袁世凱時,楊度竟敢拒不草詔,冒死相救。袁世凱罷官,離京返鄉(xiāng),舊識中只有嚴修、楊度至車站送行。
兩年后,南北和議,數(shù)方利益幾度博弈,北洋軍數(shù)次威脅南方,要重啟戰(zhàn)端。最終,實力占絕對優(yōu)勢的袁世凱勝出。楊度為袁世凱順利完成了南北和談,踐行了他的縱橫之策、帝王之學。
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曾考慮將國務總理一職交給楊度,后來經(jīng)征求意見,交給了唐紹儀;袁世凱又準備將教育總長一職交給楊度,結(jié)果因為平衡的緣故,最后給了蔡元培。
心灰意冷之下,楊度聲稱身體不適,決定暫時退隱,去青島休養(yǎng)一段時間。
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楊度任參政院參政。袁世凱對其恩寵有加,賜匾題字,稱之為“曠代逸才”。此時,袁世凱夢想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而楊度則夢想成為帝王之師。
1915年8月,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稱“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深得袁世凱贊許,稱之為“至理名言”。8月14日,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在北京發(fā)起“籌安會”,以研究國體為名,實為推動帝制。
“籌安會”大張旗鼓地為袁世凱復辟制造輿論和“民意”,復辟之事已箭在弦上。當然,反對帝制的聲音也四處響起。楊度的兩位好朋友也加入了反袁行列,不過一個用槍,一個用筆:蔡鍔從北京悄悄溜走,潛回云南,組織護國軍,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梁啟超斷然拒絕了袁世凱20萬元的收買,撰《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并公開發(fā)表,成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雄文,風行一時。在這篇文章發(fā)表前,楊度接到了梁啟超的絕交信。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稱帝僅83天,就在全國上下一片討伐聲中死去。袁世凱臨死前大呼“楊度誤我”!
轉(zhuǎn)向佛學,尋求解脫
袁世凱一命嗚呼,追究復辟帝制的罪魁禍首便落到了“籌安會”的頭上。1916年7月14日,大總統(tǒng)黎元洪頒布《懲辦帝制禍首令》,楊度身列榜首。
身處瀚海之波,楊度舉目彷徨,雖經(jīng)歷如此變故,仍不改其政治主張,并表示“愿赴法庭躬受審判”。
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楊度開始深研佛學,自號“虎禪師”,并向舊識齊白石學畫,參悟水墨人生。這顯然是政治失意之時的精神寄托。
五四運動以后,工農(nóng)革命運動使楊度看見了中國的未來。他長期與李大釗等共產(chǎn)黨人接觸,世界觀也有了根本的轉(zhuǎn)變。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時,他申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黨的批準,成為秘密黨員。曾有人譏諷他投機,他駁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機?”楊度的黨員身份鮮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后周恩來病危時才公之于世。
(木喬薦自《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