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華茲生的《莊子》英語全譯本是當代美國漢學界的重要中國哲學典籍翻譯成果。他的《莊子》英譯建立在嚴謹的漢學研究基礎上,自由是他對《莊子》的核心解讀。華茲生在翻譯過程中參閱中西莊學研究的權威著作和譯作,盡量采用字面譯的方法最大限度保留原文的用詞和句式,譯文忠實而不失典雅。華茲生《莊子》全譯本的出版對西方讀者全面認識和了解莊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華茲生 《莊子》 漢學翻譯 參考版本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漢學家華茲生教授(Burton Watson,1925—2017)的《莊子》英譯本是20世紀北美漢學界杰出的文學譯本。華茲生的譯文解讀可靠,譯筆藝術性和思想性俱佳,是當代西方漢學界普遍認可的《莊子》英譯本翹楚,被諾頓、朗文、貝德福德等權威世界文學選集收錄,為中國古代哲學典籍走入英語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華茲生對《莊子》的翻譯和出版可分為選譯和全譯兩種。1964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華茲生《莊子》選譯本(Chuang Tzu Basic Writings),旨在為西方學者和普通讀者提供忠實準確、可讀性強的東方經典。1964年版《莊子》選譯本包括《莊子》內篇7章、外篇3章、雜篇1章,共計11篇英譯,全文翻譯了《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秋水》《至樂》《達生》和《外物》,該譯本的人名均為魏格瑪拼音。1996年哥倫比亞大學再版了這個選譯本,人名仍用魏格瑪拼音。哥倫比亞大學2003年再次出版這一選譯本時,人名才改用現代漢語拼音。為了向西方讀者更全面地展示《莊子》的文學風格和哲學思想,哥倫比亞大學計劃推出全譯本《莊子》。1968年哥倫比亞大學推出了華茲生英譯的《莊子全集》(The Complete Works of Chuang Tzu),這部中國哲學典籍的文學性翻譯杰作被列入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漢學家狄百瑞教授主持的東方經典翻譯工程系列。盡管這一全譯本的目標讀者是普通大眾而非專家學者,狄百瑞仍認為華茲生高質量的《莊子》全譯本對美國漢學界深入研究莊學提供了學術基礎。2013年哥倫比亞大學再版了這部全譯本,并將人名由原來的魏格瑪拼音改為現代漢語拼音。
作為一個漢學翻譯家,華茲生對《莊子》有自己的研究和解讀,認為《莊子》在早期中國文學傳統中具有兩個獨特的方面。其一,這部散文著作很少涉及政治或治國理政話題。莊子極少像孔子、孟子、墨子或中國古代法家、哲學家那樣向統治者提出建議,而是主要關注生命和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自由。華茲生認為自由是《莊子》的核心主題。莊子的自由不是政治、社會和經濟自由,而是精神和心靈的自由。莊子追求提升人的心靈,認為世人對好壞正誤的評判相對狹隘,人只有超越評判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華茲生認為莊子與道融合,達到徹悟之境界,專注自身的自由和正直,自不會理會世間的價值觀,這就是莊子哲學獨特的去政治化方面。其二,莊子善于運用廣博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闡釋哲學。莊子靈性的語言時而與神靈、靈獸相遇,時而與蟲鳥對話,時而又與古之圣賢論道。早期中國文學著作中鮮有類似的想象力豐富、譏諷辛辣的寓言體文本,華茲生認為沒有一部中國古代思想流派著作能在豐富的文學想象力上與《莊子》媲美。
華茲生翻譯《莊子》時盡力根據原文字面意義進行翻譯,譯文語言忠實于原文用詞和句式。在不得不放棄字面翻譯時,他依靠精深的漢學研究基礎判斷原文詞義并進行靈活的釋譯。英國著名漢學家韋利認為翻譯《莊子》與其說是翻譯《莊子》的文本,不如說是翻譯《莊子》的文本評論。華茲生贊同韋利的觀點,因為《莊子》原文本身就有錯誤,某些用詞甚至讓人費解,譯者在翻譯時必須查閱典籍以辨析異意的詞義并做出自己的判斷,譯者的譯文也只會是眾多解釋中合理的一種。華茲生認為要翻譯好《莊子》這樣高深玄奧的中國哲學典籍就必須對平行文本進行深入研究。華茲生指出,中國古代道家的兩部重要典籍《淮南子》和《列子》對深入研究《莊子》有不可忽視的價值。華茲生還認為翻譯《莊子》的難點在于對哲學術語的處理。“道”“天”和“德”是《莊子》中頻繁出現的三個哲學術語。華茲生將“道”譯為“the way”,保持其在翻譯《墨子》《荀子》和《韓非子》中對“道”翻譯的一致性。但同時他也指出莊子對“道”的闡釋不同于墨子、荀子和韓非子,讀者需要在閱讀這些文本時根據不同的語境來理解。華茲生把《莊子》中的“天”譯為“Heaven”或“heavenly”,他認為莊子的“天”意為自然,是與人工雕琢相對立的自然,或者說是“道”(the way)的近義詞。讀者在閱讀墨子、荀子和韓非子時也會碰到這個“天”字,但與莊子中的“天”不同。華茲生將《莊子》中的“德”譯為“virtue”,認為除了指給人提供幫助或為某人做好事外,“德”字在《莊子》中有多種含義且各不相同。莊子有時使用“德”字表示傳統美德即儒墨之美德,但這種情況下的“德”字具有消極不佳的隱性含意;有時莊子又將“德”作為一個好的意義來使用,“德”字被用來指得道之人的真正品德(true virtue)或主要力量(vital power)。韋利將老子《道德經》的書名譯為“The Way and Its Power”,將“德”字譯為“power”,正與《莊子》中“德”字的這一含義相符合。在翻譯《莊子》時,華茲生并不試圖區(qū)分“德”的以上兩層不同含義,因為他不希望在英文語言上強加原文本中本來就不明晰的晦澀差異。華茲生進而指出,讀者在閱讀《莊子》時應時刻牢記,莊周所指的“德”與“得道”的“得”或“獲得”的“得”皆為同音異義字,且是一語雙關,指的是一位真正道家修行者的“悟道”或“得道”。華茲生認為莊子創(chuàng)造了各種神奇高調的“假”術語來意指“道”或那些與“道”合一的人。在翻譯這些術語時,他采用了直譯,并且將每個詞的首字母大寫,如Great Clod、Supreme Swindle、True Man。華茲生認為讀者無須弄清這些術語的確切含義,因為這些術語最終都會指向本質相同的同一事物,即“不可描述之絕對”(Inexpressible Absolute)。
華茲生翻譯《莊子》時主要參看的是中國國學大師劉文典先生1947年于上海出版的《莊子補正》。華茲生認為劉文典的《莊子補正》有著卓越的易讀性,但他并不總按劉文典的標點斷句翻譯。世界上研究《莊子》的各種著作早已汗牛充棟,華茲生認為在翻譯《莊子》時直接或間接地列出所有參考過的評論是不切實際的。他的翻譯腳注必會提及的是他在翻譯中所采納遵循的存疑篇章的評論者的名字。另有兩部著作對華茲生的《莊子》翻譯起到了幫助:一部是196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關鋒的《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華茲生認為這是一部詳盡的《莊子》現代漢語翻譯和研究著作,很適合讀者參閱;另一部是日本著名文學教授福永光司(Fukunaga Mitsuji)中國古典選系列的日文譯《莊子》(Sōshi)。華茲生指出關鋒《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僅限“內篇”七個篇章的翻譯和研究,福永光司則翻譯了《莊子》的全文,包括內篇、外篇和雜篇,共出版了三卷。以上兩部著作吸收了當時莊學研究的成果,囊括了許多有價值的注釋和解釋。除福永光司教授的《莊子》日文譯本外,華茲生還參閱了日本著名漢學家、中國思想史學者原富男(Hara Tomio)教授1962年于東京出版的當代日文全譯本《莊子今譯》(Gendaigoyaku Sōshi)。華茲生認為莊子的相關哲學研究中也有三部著作值得參閱:第一部是1934年上海出版的郎擎霄《莊子學案》,第二部是1962年北京出版的集結馮友蘭、關鋒和其他莊子研究專家的論文集《莊子哲學討論集》,第三部是1964年東京出版的福永光司研究莊子思想的著作《莊子》。此外,華茲生還指出1947年哈佛燕京學社漢學檢索系列第二十期增刊《莊子語匯索引》對莊子的譯者和學習者也有很大助益。
華茲生翻譯《莊子》時還參閱了早期英語世界三個重要的《莊子》英譯本:翟里斯的《莊子:神秘家、道德家和社會改革家》(Chuang Tzu: Mystic,Moralist,and Social Reformer,1889)、理雅各的《東方圣書》(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中的《莊子》全譯、魏魯男的《莊周語錄》(The Sayings of Chuang Chou,1963),以上三部英文譯作均是對《莊子》的全文翻譯。此外,華茲生還參考了三部重要的《莊子》節(jié)選英譯本,分別是馮友蘭1933年在上海出版的《莊子》(Chuang Tzu)內篇七章的英譯文、韋利著作《中國古代思想的三種方式》(Three Ways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1939)中對莊子部分篇章的節(jié)選翻譯,以及林語堂著作《老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tse,1948)中部分有關莊子的選譯篇章。
《莊子》是東方最卓越的心靈著作之一,其創(chuàng)作以大膽的哲學想象和引人入勝的文學風格享譽世界。華茲生扎實的漢學研究充分保證了其翻譯《莊子》的質量,他的《莊子》英譯本為西方莊學研究奠定了基礎。華茲生憑借其高超的譯藝向西方讀者傳達了莊子思想的深邃和語言的精妙,為《莊子》在世界范圍的傳播做出極大貢獻。繼翟里斯、理雅各和魏魯男的譯本之后,華茲生的《莊子》全譯本也將作為英語世界的重要譯本而永放光芒。
注:本文是作者在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完成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關鋒.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M].北京:中華書局,1961.
[2] 郎擎霄.莊子學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4.
[3] 劉文典.莊子補正[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
[4] Waley,Arthur.Three Ways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5] Watson,Burton.Early Chinese Literature[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
[6] Watson,Burton.Chuang Tzu Basic Writings[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4.
[7] Watson,Burton.The Complete Works of Chuang Tzu[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8.
作 者: 楊翔鷗,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翻譯、美國漢學、中國典籍英譯。
編 輯: 趙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