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梅
網(wǎng)絡盛行時代,總有不少單身男女在午夜時分萌生情愫,想在匿名世界中尋歡求愛,來一場“網(wǎng)絡電愛”。心理學家提醒,渴望被愛是人的本能需求,但從網(wǎng)絡上得到的一時快感卻并非真正經(jīng)驗,最后仍是自己想象的錯覺。
在網(wǎng)絡匿名聊天室中,面對的是一個曖昧模糊的刺激情境,且不確定對方長相、身份和經(jīng)歷的狀態(tài),直接將內在自我的想象和期望投射于對方。
這類的需求產(chǎn)生,大多源自早期經(jīng)驗的匱乏或空虛,可能是一種人際間互動的親近感,或者是一種被喜愛與討好的愉悅感,又或者是單純渴望被人注意的存在感。若未曾發(fā)現(xiàn)與了解自己的需求,而是本能地為了填補心中的空虛,下意識地去接近在表面上滿足我們需求的事物,只能是自己想象投射所造成的錯覺。
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理論當中,最基礎是生理需求,以上是安全需求,接著是愛與隸屬,進階到自尊,然后達到自我實現(xiàn)與自我超越等層次。由此可見,對愛的需要與渴求,是每個人都有的需求。
“性快感”所牽涉的需求層次廣度,對照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赡苁巧飳哟蔚纳硇枨鬂M足,也可能是被愛的需求填補,抑或是一種自尊成就的表現(xiàn)。若在現(xiàn)實生活中需求未獲滿足,轉而向虛擬的世界尋求慰藉,確實是一種獲取滿足的管道。但這種“匿名性”關系,情感穩(wěn)定度總在下線后化為泡影?;氐浆F(xiàn)實,仍舊是心靈干涸與情感枯竭的人生。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Sternberg所提出的愛情三元素論,清楚的闡述了一份完整圓滿的愛須包含“親密、激情、承諾”。匿名的戀愛可能有短刻間的親密,壯烈火熱的激情,卻沒有支撐讓關系穩(wěn)定發(fā)展的承諾。
匿名世界戀愛的模式,雙方并不了解彼此的個性、價值觀、成長背景與人格特質,你只看得到對方愿意表露的部分,相當容易落入“月暈效應”中,并且使你“暈”到不行。事實上你可能幾乎完全不了解對方是怎么樣的人,更難建立以互信為基礎的真實親密關系。
想要談一場幸福的戀愛,第一步請好好了解自己,發(fā)覺自己內在的需求、認識自己最真正的樣貌,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會知道什么樣的人適合自己。幻想的天堂里無法找到真實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