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陽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是個股票經(jīng)紀人,生活富裕美滿,有—兒一女。四十余歲的他卻突然拋棄已經(jīng)結婚十七年的妻子,前去巴黎,只為了畫畫!他窮困潦倒,生病時被一個善良的畫家德克羅夫幫助,卻勾引了畫家的老婆布蘭琪。后來斯特里克蘭又和布蘭琪發(fā)生了矛盾,最終導致布蘭琪的自殺??吹竭@兒,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斯特里克蘭是一個不可救藥的人渣,但也能看出他對繪畫的執(zhí)著,對其他一切非議、愛情、事業(yè)、貧窮都不在意,他堅強得像一個魔鬼,只為繪畫。追求理想的人很多,但是為了理想而完全拋棄現(xiàn)實的人卻少之又少。
更可貴的是,斯特里克蘭的理想是純粹的、不為名利的,只是為了創(chuàng)作出他內(nèi)心中獨特的美的世界。最終在遠離塵囂的太平洋的小島上,他完成了他最偉大的壁畫,帶著一生的感慨和滿足死去了。但他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強迫他的新妻子在他死后燒毀了壁畫??吹竭@兒,你也許會覺得他是一個變態(tài)狂,畢竟誰會燒毀自己一生的結晶啊。可他偏偏這樣做了。死后,他的天才才被世人知曉,但其實他也不在乎,就跟他燒畫一樣,因為他畫畫只是給自己的靈魂看的,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目的達到了,畫也就沒什么意義了。
“月亮”代表著追逐理想,“六便士”代表安于現(xiàn)實。理想和現(xiàn)實向來是如此矛盾,但又息息相關。也許現(xiàn)實就是你的理想,而逐夢也許只是為了現(xiàn)實。但追逐夢想的人仍然是少數(shù),因為多數(shù)人無法擺脫現(xiàn)實的羈絆。月亮只有一個,六便士卻滿地都是,這些逐夢者注定了孤獨。他們必須承擔失敗的風險,甚至是妻離子散的痛苦。
在本書中,人性也是十分復雜、不可思議、變幻莫測的。斯特里克蘭卑鄙卻高尚,德克羅夫善良卻愚蠢,布蘭琪賢惠沉穩(wěn)卻見異思遷,斯特里克蘭夫人友善大方卻虛偽物質(zhì)…一每個人的靈魂都有與日常生活中所展現(xiàn)的截然相反或他們不想顯露出來的一部分,在群體的日常生活中被掩蓋、被壓制,在平淡的生活中忘卻,正如作者所言,“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所以當人受到了某種刺激,這些壓抑已久的部分就會被瘋狂地傾瀉出來,人自己都無法控制,就像斯特里克蘭的離家出走。
世界上循規(guī)蹈矩的人太多,哪怕一點創(chuàng)新也是可貴的;世界上執(zhí)著的人太少,堅持下來定能勝利。斯特里克蘭特立獨行、堅持作畫的后半生最終為他得到了“著名畫家”的稱號,可這一切已經(jīng)和他沒有關系了。當然,他依舊不在意,因為他畫畫只是為了孤芳自賞。大多數(shù)人看畫,只是跟風,畫里真正的東西,到頭來只有畫家自己能懂,又何必給人看呢?最偉大的天才起初大多都不被世人看好。正因為如此,斯特里克蘭作畫卻不賣畫,也不與他人看,只是贈送少許給他認為善良的人。繪畫已經(jīng)發(fā)展了幾千年,但描畫美、作為心靈的依托和理想與真實之間的媒介的初衷早已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討好權勢的手段。大部分畫家都屈服于世俗,繪畫難有質(zhì)的飛躍,依舊是宗教畫、權貴肖像畫,干人一面。直到19世紀,繪畫開始革新,涌現(xiàn)出莫奈、梵·高、高更等印象派畫家,繪畫逐漸“看不懂了”,逐漸成為表達個人情感(將抽象的感情用畫表現(xiàn)出來)、表達思想的工具。但依然有些最具才華的藝術家不被人理解,貧苦潦倒地過了一生,死后才被他的伯樂發(fā)現(xiàn),諸如梵·高、高更(書中斯特里克蘭的原型),真是可悲可嘆。
(指導老師:王亞麗)
永恒的經(jīng)典,不朽的母題
經(jīng)典,永遠值得一讀再讀,寫作讀后感想。
母題,永遠值得一寫再寫,讀者永不厭倦。
《月亮與六便士》,當之無愧的經(jīng)典?!铝痢贝砝硐?,“六便士”代表現(xiàn)實。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便是永恒的母題。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困境,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的掙扎。
本文作者在初中階段,能閱讀這樣的經(jīng)典,能對主人公的遭遇、人性,以及畫家們有自己的思考,已頗為難得。其實,《月亮與六便士》本就是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極致的選擇,帶來極致的收獲。永恒的“月亮”,照徹大地,卻照不亮一直追尋“六便士”的蕓蕓眾生。我們由書及人,由藝術家及普通人,或許會從另一個層面理解這本書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換一個思路,也許會寫出另一份讀書報告,相信也是同樣精彩的。(肖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