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街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边@是劉瑜評價《月亮與六便士》的話,這話一度風靡。“月亮”象征著遠大的理想,“六便士”則比喻現(xiàn)實的生活。在這句話的描述中,六便士觸手可及,而月亮需要抬頭仰望。
六便士真的如此觸手可及,甚至滿街都是嗎?顯然不是。近期火爆的那首《若月亮沒來》中“月亮月亮啊你不懂,六便士到底多重”的歌詞直擊內(nèi)心。六便士不僅重而難拾,而且還為數(shù)不多。為了六便士,有人選擇放棄月亮。
為了六便士而放棄月亮的人錯了嗎?我認為沒有。六便士承載了很多的東西,它是現(xiàn)實的地心引力,是眺望月亮的基石。對有的人來說,月亮像一個虛無縹緲的幻影,是望梅止渴的梅子。月亮只能望望,而現(xiàn)實的沉重與世俗的羈絆和牽掛讓人不得不低下頭,專注腳下,尋找六便士。北大女孩鐘芳蓉畢業(yè)后奔赴敦煌研究院。她曾以高分考到北大的考古專業(yè),畢業(yè)后仍不忘初心,選擇敦煌研究院。她拾起了六便士,也在奔向月亮的路上。我們羨慕她投入了熱愛的事業(yè)中,她是幸運的。但不是所有的畢業(yè)生都能擁有這樣的幸運。為了穩(wěn)定地就業(yè),許多人選擇專業(yè)時只是為了就業(yè),而無關(guān)熱愛。高分考生大量涌入計算機等能帶來較高收入的專業(yè)以及警校、師范等能帶來穩(wěn)定編制的專業(yè)及學校。這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安置自己的羈絆與牽掛。他們在這些方向上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奔向月亮的人當然值得稱贊,但無法奔向月亮仍努力過好自己一生的蕓蕓眾生同樣值得贊揚。
再說,即使最先選擇六便士,也可以向往月亮?!对铝僚c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他年輕時追求六便士,成為一名證券經(jīng)紀人,獲得了穩(wěn)定的世俗生活。人到中年,他改弦易轍,熱愛繪畫,并決定為繪畫不顧一切。他既得到了六便士,也得到了月亮?,F(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最早也是為了六便士而奮斗,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追尋內(nèi)心的熱愛。月亮就在那里,即使在撿拾六便士的途中暫時忽略了月亮,又有什么關(guān)系?有人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yè),卻在學習中愛上這個專業(yè),并為之奮斗努力,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追求;有人在世俗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在撿拾六便士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更好地積蓄力量,為奔向月亮做準備。
向往月亮,僅僅只是抬頭看看嗎?當然不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熱愛是需腳踏實地的。月亮高懸空中,離我們那樣遙遠,目光可以到達,腳步卻難企及。許多人陷入誤區(qū),放任目光覬覦著月亮,腳步卻沒有朝著月亮前進,沒有為追求月亮付出行動,只是在幻想中接近月亮?;孟胧侨诵闹鞋F(xiàn)成的厄里斯魔鏡,鏡子后面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想要成為的樣子。但那個樣子終究只是虛像。鄧布利多告誡哈利:“沉湎于虛幻的想象,卻忘記現(xiàn)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庇谖覀兌砸彩侨绱耍绻覀冋娴难瞿皆铝?,那僅僅抬頭看見并在內(nèi)心幻想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朝月亮前進。只有付出實際的行動和努力,才能獲取奔向月亮的能力。這個能力可以在奔月途中獲得,也可以在撿拾六便士的過程中鍛煉出來。
世界上并不是只存在一種正確的道路,人生的活法也不是只有一種。選擇月亮,為自己的理想奉獻一生,這固然是值得稱贊的。但低頭彎腰,撿起腳下的六便士,度過相對平淡的生活也無可厚非。人生的答案可以自己書寫,每一筆都是被允許的,即使沒有抬頭看天上的月亮,只要心中有一片皎潔,能按照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式生活,也是不負此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