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第三醫(yī)院CT室 (遼寧 鞍山 114031)
內(nèi)容提要: 目的:觀察分析多層螺旋CT應用于急腹癥診斷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經(jīng)手術確診的急腹癥患者12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層螺旋CT掃描與超聲檢查。以臨床診斷結果為標準,對比分析兩種檢查方法對患者急腹癥診斷準確率。結果:采用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在急性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宮外孕破裂、膽結石等急腹癥中診斷準確率均高于超聲檢查,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在急腹癥臨床診斷中是一種相對可靠的影像學方法,具有成像快、圖像清晰、準確率高等特點,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數(shù)據(jù)信息,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快,急腹癥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臨床中一般將以腹痛為主要癥狀,同時需行外科緊急處理的腹部疾病統(tǒng)稱為急腹癥,具有病情發(fā)展迅速、種類復雜等特點,可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故而早期接受相關檢查準確診斷病癥類型是實施治療的關鍵。實踐表明,急腹癥病理機制相對復雜,癥狀表現(xiàn)也各有不同,應用傳統(tǒng)的影像學診斷技術準確性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續(xù)治療工作的開展[2]。我國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影像學診斷技術隨之改進,多層螺旋CT掃描在急腹癥臨床診斷中也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20例急腹癥患者相關資料,旨在探討多層螺旋CT的診斷效果,現(xiàn)將研究具體內(nèi)容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經(jīng)手術確診的120例急腹癥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層螺旋CT掃描與超聲檢查。納入標準:手術確診急腹癥,癥狀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無多層螺旋CT與超聲檢查禁忌證。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嚴重不全病例;由外傷導致的急腹癥患者。研究對象中男性患者67例,占比55.83%,女性患者53例,占比44.17%;年齡范圍20~68歲,平均(42.35±6.17)歲;發(fā)病至入院接受檢查時間2.0~6.8h,平均(3.14±0.45)h。研究項目上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獲得批準許可。
1.2.1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前30min患者口服復方碘海醇,取仰臥體位,應用64排多層螺旋CT掃描儀進行腹部平掃,掃描范圍從膈頂部至恥骨聯(lián)合下緣,根據(jù)實際增強掃描,疑似消化道出血患者應注意增強掃描力度,局部行薄層掃描。參數(shù)設置:電壓120kV,電流250~300mA,層厚1mm。
1.2.2超聲檢查患者取仰臥位,應用多普勒超聲檢測診斷儀進行腹部掃描獲取圖像。
上述檢查操作完成后,由兩名以上醫(yī)師根據(jù)結果進行綜合性分析,分別做出診斷;患者接受手術治療臨床確診。
以手術結果為診斷金標準。分別統(tǒng)計多層螺旋CT掃描與超聲檢查在各類急腹癥中的診斷準確率(即與手術結果符合率),進行比較分析。
患者資料及研究結果涉及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0例急腹癥患者中,經(jīng)手術證實急性腸梗阻27例,急性胰腺炎24例,急性闌尾炎28例,宮外孕破裂15例,膽結石26例。多層螺旋CT與超聲診斷急性腸梗阻準確率分別為92.59%(25/27)、70.37%(19/27),χ2=16.359、P=0.000;診斷急性胰腺炎準確率分別為91.67%(22/24)、79.17%(19/24),χ2=6.273、P=0.012;診斷急性闌尾炎準確率分別為92.86%(26/28)、71.43%(20/28),χ2=15.656、P=0.000;診斷宮外孕破裂準確率分別為93.33%(14/15)、73.33%(11/15),χ2=14.398、P=0.000;診斷膽結石準確率分別為92.31%(24/26)、76.92%(20/26),χ2=9.097、P=0.003;兩種檢查方法在各種類型急腹癥中診斷準確率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急腹癥是外科臨床中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目前在外科手術病例中有接近50%患者為急腹癥患者[3]。急腹癥種類繁多,病理機制也各不相同,通常以劇烈腹痛為主要癥狀,同時還伴有惡心、嘔吐、吐血等表現(xiàn),需要及時鑒別診斷并盡早實施外科手術處理[4]。誘發(fā)急腹癥的常見原因如腸系膜扭轉、主動脈夾層血管損傷、靜脈性栓塞等,病情變化快且容易引發(fā)感染,特別是老年肌膚癥患者大多存在慢性基礎疾病,抵抗力相對較差,一旦誤診將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嚴重后果。由此可見,早期采取科學、合理的檢查方法對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提高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
現(xiàn)階段,各級醫(yī)院外科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式主要包括X線片、螺旋CT和多普勒超聲等。其中X線片因組織分辨率低、敏感性差,且受間接征象影響等難以準確判斷腹部病灶情況,易發(fā)生誤診或漏診,臨床中有明顯局限性[5]。相較于X線,螺旋CT和多普勒超聲檢查臨床應用更為普遍。研究所用64排多層螺旋CT較普通CT檢查突出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圖像更清晰、掃描速度快、球管容量大等方面,患者一般只需一次屏氣即可完成操作,極大地避免了掃面期間腸道蠕動形成偽影對圖像結果造成干擾,可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得可靠的臨床數(shù)據(jù)。另外,因為多層螺旋CT組織分辨率較高,經(jīng)過相關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對獲得的結果進行處理,有助于醫(yī)生對患者病灶位置做出準確判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層螺旋CT常結合平掃和增強掃描兩種方式,進一步減少了誤診或漏診的發(fā)生,有效提高了診斷準確率。
本研究中回顧性分析120例急腹癥患者多層螺旋CT與超聲檢查結果,以手術結果作為金標準,發(fā)現(xiàn)多層螺旋CT檢查對急性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宮外孕破裂以及膽結石幾種急腹癥診斷準確率均高于常規(guī)超聲檢查,表明多層螺旋CT掃描在急腹癥診斷中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可較為準確地鑒別診斷不同類型的急腹癥,整體效果優(yōu)于超聲檢查,提示多層螺旋CT在實際應用中有著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較好的診斷效果。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應用于急腹癥臨床診斷效果理想,是一種可操作性強、數(shù)據(jù)準確可靠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同時還具有掃描速度快、圖像清晰等特點,在臨床中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對后續(xù)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