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艷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心內(nèi)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心力衰竭是心臟疾病終末階段,統(tǒng)計資料顯示,65%左右心力衰竭由冠心病引起[1]。冠心病心力衰竭主要表現(xiàn)為水腫、收縮性心衰、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冠心病心力衰竭與情緒激動、過度勞累、過多攝入脂肪等多種因素有關,臨床護理時需從多個方面實施護理,以改善患者病情。全面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根據(jù)患者各方面護理需要,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恢復。本研究以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實施全面護理干預,觀察其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全面護理組,各38例。常規(guī)護理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為47~75歲,平均(62.03±6.34)歲;心功能分級為Ⅱ級27例,Ⅲ級10例,Ⅳ級1例。全面護理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為48~74歲,平均(61.79±6.12)歲;心功能分級為Ⅱ級28例,Ⅲ級9例,Ⅳ級1例。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心功能分級、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jīng)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診斷標準[2];(2)心功能分級為Ⅱ~Ⅳ級;(3)經(jīng)冠脈造影確診;(4)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血液系統(tǒng)疾病;(2)甲狀腺疾?。?3)肝腎功能不全;(4)惡性腫瘤;(5)合并其他心臟疾??;(6)精神異常。
1.3 護理方法
1.3.1常規(guī)護理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入院宣教,指導患者以低脂低鹽食物為主,適當活動,監(jiān)測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變化,保持病房通風透氣、衛(wèi)生干凈。
1.3.2全面護理組 在常規(guī)護理組基礎上接受全面護理干預。(1)輸液護理:告知患者及家屬控制輸液速度的重要性,切勿擅自加快輸注速度,輸注過程中巡視滴速變化,輸注后指導患者靜臥60 min,預防輸液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2)心理護理: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性格、心理特征,安慰、開導患者,傾聽患者訴說,疏導其焦慮、緊張等心理,告知患者嚴格遵醫(yī)囑治療可有效緩解病情,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3)活動與休息:告知患者減少日常活動,可進行短時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等,勿引起心臟不適,適當休息,可進行聽戲、看書、看電視劇等活動。(4)排便護理:告知患者排便勿過度用力,避免過度用力引起血壓升高,引發(fā)意外,排便困難時可告知醫(yī)生進行相應處理。
1.4 觀察指標(1)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評價對比兩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負性情緒越嚴重。(2)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對比兩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總分50分,非常滿意:46~50分,較滿意:36~45分,不滿意:0~35分。將非常滿意、較滿意納入護理滿意度。
2.1 SDS、SAS評分干預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全面護理組SDS、SAS評分較常規(guī)護理組低(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常規(guī)護理組干預后比較,bP<0.05;SDS—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
2.2 護理滿意度干預后全面護理組非常滿意11例,較滿意25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4.74%(36/38),常規(guī)護理組非常滿意8例,較滿意21例,不滿意9例,護理滿意度為76.32%(29/38),組間對比,全面護理組護理滿意度較常規(guī)護理組高(χ2=5.208,P=0.023)。
受人口老齡化、飲食結構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冠心病患者逐漸增多,導致心力衰竭患者也有所增加[3]。冠心病心力衰竭多呈不可逆進展,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由于冠心病心力衰竭與飲食、情緒、運動等多種因素有關,臨床護理時需注意以上因素對患者康復的影響。常規(guī)護理干預僅以輔助疾病治療為目的,護理干預措施基礎性強,無法滿足冠心病心力衰竭多方面的護理需求。本研究對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干預,從輸液、心理、活動、休息、排便等多個方面對患者實施護理,以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避免病情惡化。輸液過程中短時輸入過多藥物,會快速增加循環(huán)血容量,導致心臟負擔過重。護理人員告知控制輸液速度的重要性,可避免患者及家屬擅自改變滴速,引發(fā)不良反應。情緒激動、焦慮是誘發(fā)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情緒劇烈變化會引起內(nèi)分泌、神經(jīng)、臟器功能等變化,可能造成血液流變學、血流動力學等紊亂,導致冠脈供血不足。研究指出,慢性應激狀態(tài)下,冠脈內(nèi)皮系統(tǒng)易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剪切力下動脈硬化斑塊可能發(fā)生破裂,引發(fā)急性冠脈綜合征,加重心力衰竭[4]。護理人員對冠心病心力衰竭實施心理護理,能穩(wěn)定患者情緒,避免其情緒發(fā)生較大波動,引起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此外,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時左心室收縮可能不充分,導致心室充盈壓提高,引發(fā)肺動脈高壓,造成右心室功能異常。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適量有氧運動,注意休息,不可進行高強度劇烈運動。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全面護理組SDS、SAS評分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
綜上,全面護理干預應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