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佩琪
(新疆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17)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號太清,滿洲鑲藍旗人。原姓西林覺羅氏,后改姓為“顧”。有“清朝第一女詞人”之譽,近代學者王鵬運更贊道:“滿洲詞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1顧太清詞集名《東海漁歌》,共收錄了333 首詞,其中69 首詠花詞占了全部詞作的20%??梢?,花朵的開敗伴隨了顧太清的一生,而她則格外垂青海棠花,更喜歡借歌詠海棠花表達自己的不墜污泥的風骨。13 首海棠詞占其詠花詞總量的18%,是其詠花詞中的代表作。本文擬對顧太清的詠海棠詞作進行賞析。
海棠花在我國花木種植史上久負盛名,被稱為“花之貴妃”,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從漢代的宮廷觀賞植物到唐宋時期的大面積種植,海棠花的地位逐步提高。由于海棠花的秾艷嬌麗和大面積種植,文人墨客對其多有歌詠,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例如海棠在唐朝詩人鄭谷筆下是“秾麗最宜新著雨,妖嬈全在欲開時”的艷麗與妖嬈[2]274;在蘇軾筆下,則借楊貴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表達海棠花的高貴,以及詩人的憐惜之情。[3]1186各具魅力。
在清朝海棠的種植力度更大。海棠在北京城被大范圍種植。清人的吟詠海棠的詩篇也異常豐富。而相比男性作家而言,顧太清歌詠起海棠花更是毫不遜色,她尤其愛以詞作詠海棠,這在古往今來歌詠海棠的作品中獨樹一幟。顧太清的詠海棠詞寫的栩栩如生,她將自己的形象寄寓在海棠花中,撫花自惜,以花喻人。
“顧太清是清初大學士鄂爾泰之侄鄂昌孫女……鄂家慘遭大難,家勢衰落……又因二人皆愛詩詞,由詩詞唱和而互相傾慕,由傾慕而成為伉儷?!盵4]1顧太清雖少年坎坷,但卻因其才華絕世讓丈夫十分鐘愛,夫妻二人詩詞唱和,生活美滿。正如其《海棠春·海棠》中先是通過寫海棠花“扶頭怯怯嬌如滴”[1]435表達其如同少女般的嬌媚,又用“更生受、東君護惜”來比喻如同女子般嬌弱的海棠花,惹人憐愛。在這首詞中,海棠花惹人憐愛,受盡了萬千寵愛,而這正如顧太清與其丈夫奕繪琴瑟和諧、杯酒唱和的美滿的生活場景。故在這首海棠詞中體現(xiàn)出來的便是妙齡少婦生活美滿自得的情景,這同時可以從側(cè)面說明奕繪與顧太清的婚姻生活幸福,羨煞旁人。
與其人生相應(yīng),她的海棠詞作,也明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的作品,體現(xiàn)在顧太清的海棠詞中,嬌艷而惹人愛憐的海棠花便是少婦時代的顧太清的化身,從而更加深刻地表現(xiàn)了顧太清被夫君寵愛憐惜,美滿幸福的生活狀態(tài)。啟功先生在為顧太清集作序時,曾提及“太素及嫡夫人后先即世,家世齷齪,騰以蜚語,夫人遂率所出,棲居邸外”。[5]1丈夫突然病逝,旦夕巨變,顧太清的生活就像是突然經(jīng)歷了一夜東風侵擾的海棠花一樣,“撼損嬌姿,嫩枝驚折”。丈夫病逝,給顧太清的生活帶來了不可磨滅的打擊,但是她并沒有被命運擊倒,而是勇敢前行。體現(xiàn)在顧太清的海棠詞中,海棠花不僅僅是象征了一種需要被人憐惜的花卉,更多地展現(xiàn)了顧太清在面對磨難時的堅貞不屈,勇往直前,以及其對待人生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而在顧太清13 首海棠詞中,有4 首是與密友相約共賞海棠后進行詩詞唱和的作品,占其海棠詞的三分之一。顧太清在丈夫不幸去世的凄苦歲月里,幸而有一群密友相伴。顧太清與她們游山玩水,賞花觀魚,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詩詞作品。而在顧太清的活動空間中觸目皆是的海棠花,也成為其相關(guān)詞作產(chǎn)生的重要契機。顧太清與詩友共賞海棠后,常常分題歌詠,借歌詠海棠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可見,海棠花對于顧太清文學交往的重要性。
如《惜余春慢·閏三月三日,邀云林、湘佩紅雨軒賞海棠,座中分詠,即用有正味齋韻》便是一首顧太清與密友結(jié)社時所寫的一首海棠詞。顧太清用“垂柳藏鴉,海棠迷蝶”感慨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春天是春意盎然的,但也是轉(zhuǎn)瞬即逝的。因為已經(jīng)是閏三月,詞人敏感地察覺到了春光易逝,擔憂當“一夜東風”過后,海棠花的“嬌姿”是否會被損撼,由花及人,雖有朋友陪伴的顧太清,還是不禁將自己的影子投射到海棠花上。海棠花的角色不光是詞人感慨春光易逝的媒介,詞人更是借此表達了其內(nèi)心對于時光飛逝的感傷。當顧太清面對暮春的海棠時,不僅僅是把海棠當做一種自然景物,而是會借海棠感慨時光易逝,華年不再。海棠花的開敗代表了春天的到來與離去,這同時吸引了顧太清的注意力,她將自己對自然、對人生的情感投射到了對海棠花上。
海棠花在顧太清生命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顧太清借描寫和贊美海棠花的姿態(tài),表現(xiàn)了她或許歡樂,或許哀傷的心理狀態(tài)。由花及人,當她看到即使被風雨吹打卻依舊挺立在枝頭的海棠,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堅韌頑強的女子,不畏懼風雨襲來。外部環(huán)境的感染、生活方式的浸潤,以及內(nèi)心情感的波動,共同促生了顧太清海棠詞的涌現(xiàn)。
當失去了為她擋風遮雨的丈夫,顧太清的生活變得一片凄楚??墒?,她并沒有因為磨難和打擊而變得消沉,而是勇往直前。這一時期的海棠花不再是顧太清與奕繪幸福美滿生活的代名詞,而是表達自己風骨的渠道。她借海棠的凈骨天然來表達自己的從容淡泊的氣節(jié),借經(jīng)歷過風吹雨打的海棠依舊在枝頭上挺立表現(xiàn)自己面對困難的不屈不撓。如《金縷曲·詠白海棠》中寫海棠花笑世間花朵“濃脂膩粉”、“那般妝點”,同時用“冰綃霧縠”比擬海棠花的花瓣,用“靚妝清艷”來比擬海棠花的清姿。[1]406通過海棠與世間凡花的對比,更加透露了顧太清對海棠的喜愛,她欣賞白海棠與世無爭、獨處一隅的風骨,欣賞海棠不愿意與其它涂脂抹粉的花朵炫異爭奇的氣魄。同時,詞人也借海棠的清絕表現(xiàn)自己的冰清玉潔、與世無爭。丈夫去世之后,顧太清借文學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的情感與心志。顧太清詞作中大量的詠花作品正是她借自然界中的萬紫千紅,表達自己的心聲與追求,我們可以從她的詠花作品中發(fā)掘其內(nèi)心的隱約幽微的情感。顧太清的海棠詞不僅僅充分呈現(xiàn)了海棠花的嬌艷美麗外在特征,更是借海棠花表達出了顧太清自身的出塵脫俗的風骨和魂魄。
樹葉飄落、花朵凋零,都會引起人心中不自覺的感傷。而丈夫早逝的顧太清,日日夜夜看著這些花兒,看它們盛開,看它們凋零,心中自是會有不同的感觸。顧太清的心中恐怕不僅僅只是對海棠的憐惜,更多的是由花及人,聯(lián)想到自己命運的悲苦,但同時,又希望自己像這些花朵一樣,不懼風雨,傲然獨立。如《定風波·雨中海棠》中描繪當霜重露寒,風吹雨打,庭院里只剩下幾朵海棠還在枝頭顫裊。詞人看見滿地空余落花,心中不禁希望“切莫東風盡吹落”,“枝頭紅萼暫留些”。[1]416丈夫突然病逝后,顧太清無所依靠,只能任憑風雨對其侵擾,即使生活窮困,需要靠變賣金釵和友人接濟生活,但是她并沒有懼怕風雨,而是希望自己像雨后的海棠花一樣,雖在風風雨雨中掙扎,但仍堅強地留在枝頭上,留在人世間。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詞和詩歌一樣,亦可表達詞人的情感寄托,可以表達詞人內(nèi)心隱約細微的情感”。[6]53詞人的詠花詞不是在單純地歌詠花朵的美麗與嬌艷,而是將眼前景致與心中寄托完美融合,借詠花將詞人內(nèi)心的隱約情感表達出來。不管是花朵的外在形神姿態(tài),還是花朵的內(nèi)在風骨魂魄都可以在詞人的筆下得到完美的統(tǒng)一。顧太清借歌詠白海棠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風骨,抒發(fā)自己的情致,將對海棠花的歌詠從單純描摹刻畫提升到發(fā)掘海棠花的內(nèi)在特質(zhì),使得其詠海棠詞不僅僅停留在描摹物像上,而是上升到可以從詞作中折射詞人內(nèi)心情感的高度。
顧太清的海棠詞相對于前代文人,其獨特之處在于她雖身為弱質(zhì)女流,但其海棠詞中卻透露著詞人的堅貞的風骨。在顧太清的筆下,海棠花不再是嬌花的代名詞,更多時候,表現(xiàn)得是一種凈骨天然,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的風骨與氣節(jié)。顧太清對海棠花的獨特歌詠,挖掘了海棠花“冰清玉潔”的內(nèi)在美,并將這種內(nèi)在美投射在自己身上,從而在本質(zhì)上提升了海棠詞的品質(zhì)與價值,甚至使海棠成為個體精神的代表。
如前文所述,有“花中神仙”之美譽的海棠歷來是文人墨客所吟詠的對象。南宋是詠物詞發(fā)展的高峰期,海棠詞作為詠物詞中的一類,自然也為文人青睞。著名詞人李清照、吳文英、周邦彥等人都創(chuàng)作過海棠詞。
從情感角度出發(fā),與前代歌詠海棠的文人墨客不同的是,顧太清海棠詞中更多的是從女性視角觀察海棠的美。如在《海棠春·海棠》除了描寫海棠的“花綴胭脂色”的嬌艷,更是將牡丹花與海棠花對比,“試問誰傾國?”在前代詞人眼中,海棠艷麗,但是并沒有將其與牡丹對比,問誰才是傾國之貌。從詞末一句“試問誰傾國”,將海棠與牡丹相比,我們便可以從詞中看出顧太清的自信,這也許是晚清女性解放思潮對她的影響,也是前代海棠詞中所沒有體現(xiàn)出的內(nèi)容。
在內(nèi)涵方面,與之前的歌詠海棠詞作已經(jīng)有本質(zhì)改變,表現(xiàn)出了顧太清作為女性詞人的獨特詞心。如果說男性詞人詠海棠主要是形容海棠的嬌艷,從而引出他們對海棠的憐惜之情。如蘇軾的“海棠珠綴一重重……惜花紅”。[7]398在顧太清筆下更多的是體現(xiàn)海棠花在面對風雨時的從容淡泊。如《玉燭新·詠白海棠,用周清真韻,社中課題》中用“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縞衣妝就”寫雨后的白海棠像一個身穿白衣、不著脂粉的女子。用“誰得似、凈骨天然……花仙為首”寫在詞人獨愛在一片爭奇斗艷中卻依然素凈清雅的白海棠,并贊賞其神韻是花仙之首。[1]647這首詞雖然表面是在詠花,實際上是通過寫白海棠的素凈,表達顧太清雖歷經(jīng)滄桑,卻仍像她筆下的白海棠一般神韻高雅。顧太清希望自己像其筆下的白海棠,雖然人生坎坷,但是始終擁有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當她陷入絕境時,便用海棠花激勵自己,滌蕩心靈。她通過詠白海棠的素凈清雅,表達了對自己才華和人格的肯定。顧太清借用素雅的白海棠向世人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致。在她筆下,海棠花不僅僅是外表秾美艷麗的嬌花,更是被詞人賦予了獨特內(nèi)涵。
在顧太清喪夫后所寫下的海棠詞更多的是折射出其心中對于磨難的無所畏懼的情感意蘊。同時也體現(xiàn)了海棠花的內(nèi)在氣質(zhì)——一種從容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而這種人生態(tài)度也正是顧太清一直向往并且不斷追求的。雖然顧太清的人生磨難重重,但是她仍然希望自己可以像經(jīng)歷過風雨的白海棠一樣,“凈骨天然”、“神娟韻秀”。詞人把對“海棠花”的歌詠作為表達自己情感的一個途徑,詞人將白海棠的影子投射在自己身上,其相關(guān)海棠詞也揭示了歷經(jīng)苦難的詞人希望自己面對苦難人生的態(tài)度依舊是從容不迫、淡然處之。
在顧太清大量的詠花詞中,海棠詞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類。而海棠花在顧太清不同的人生階段所體現(xiàn)出的內(nèi)涵也有所不同。由于顧太清人生經(jīng)歷的特殊性,也引發(fā)了其對海棠花的獨特感觸,從而創(chuàng)造出情蘊豐富的海棠詞。在詞人眼中,海棠花所具有的堅韌不折的風骨氣節(jié),吸引顧太清借歌詠海棠表達自己的內(nèi)在氣質(zhì)。在顧太清筆下的海棠詞更多地折射出了詞人內(nèi)心對于海棠花所擁有堅貞的氣骨的向往,發(fā)掘了海棠花的內(nèi)在特質(zhì),并將這種特質(zhì)投射在詞人自己的身上。在經(jīng)歷過丈夫突然病逝,被趕出王府等一系列磨難后的顧太清,其筆下的海棠花具有經(jīng)歷過風雨,卻依舊挺立在枝頭的頑強特質(zhì)。其海棠詞不僅僅描寫出了海棠花所具有的從容淡泊的氣質(zhì),同時可以看出顧太清對于從容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的向往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