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9月,班級迎來了36個可愛的“小豆包”。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各異,再加上年齡小,不懂得謙讓和包容,入學剛一周,麻煩就來了——排隊踩了別人腳開始爭吵,兩個學生都想借同一本書互不相讓也爭吵。矛盾此起彼伏,告狀的學生一個接一個,班級如同一盤散沙,作為班主任,我該怎么辦?一番思考之后,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首先,設置“暖心話”箱,形成良好班風。我在班里設置了“暖心話”箱,鼓勵學生把想對同學或老師說的話寫下來,每天午休的時候,我在班級里給大家讀。有的感謝班里默默付出的值日生,有的表達對同學和老師濃濃的愛,每當我念到紙條里的名字時,被感謝的小同學臉上都洋溢起燦爛的笑容,而其他的學生也在一聲聲溫暖的話語中,感受到集體的友愛。收到匿名告狀信時,我也會如實讀給學生,讓全班同學一起想辦法解決,如不小心踩到別人要道歉、有小矛盾雙方互相謙讓一下等。
漸漸地,“暖心話”箱里的紙條越來越少,學生更愿意當面表達對同學和老師的感謝;遇到矛盾時,以前的“針鋒相對”逐漸變成了一聲聲“對不起”“謝謝你”“沒關(guān)系”。“暖心話”箱激發(fā)了學生內(nèi)心的善良,讓集體更像一個小小的“家”,良好的班風逐漸形成。
其次,打造全員參與的活動,激發(fā)班級凝聚力。打造全員參與的活動,是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方法,班主任應抓住每一次班級活動的契機,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使其充分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和集體的溫暖,從而增加對班集體的感情。
足球聯(lián)賽,班里只有10名學生能上場,無法參加的學生臉上流露出失落的神情。這時,我看到一個女生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畫了一幅畫,上面寫著“一班加油”!我鼓勵她到講臺前介紹自己的作品:“我雖然不會踢球,但我想用畫畫的方式給咱們班加油!”聽到她的話,我號召其他學生向這個女生學習,鼓勵沒能參加足球比賽的學生為班級畫“加油牌”,為班級盡一份力。賽場上,班級的小觀眾們拿出自己畫好的“加油牌”,為賽場上的班級選手加油打氣。足球小將們受到班集體的鼓舞,更加有動力,在賽場上越戰(zhàn)越勇。賽后,我表揚了每一個學生,告訴他們足球比賽雖然有選手、有觀眾,但同學們不計較“C位”,全員參與,為集體貢獻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每一個人都是這次活動的主角。
班主任要抓住契機,打造全員參與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同時引導學生中心里有他人、有集體,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樣,班級凝聚力就會在無形中得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