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森 副教授 王佳雯 咼小明 副教授(1、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 2、四川外國語大學國別經濟與國際商務研究中心 重慶 400031)
當前我國在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始終積極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通過建立境外園區(qū)將產業(yè)整體輸出,幫助相關國家建立起更完善的工業(yè)體系,以此來推動該國的經濟綠色發(fā)展與產業(yè)結構升級。但是國際上很多國家對我國開展“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仍有很大的誤解,認為我國是將落后產業(yè)以及低端產能輸出到對應國家,在換取高額經濟回報的同時,污染了當地環(huán)境,不利于東道國經濟綠色、可持續(xù)增長。那么到底我國開展“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是有利于東道國經濟綠色可持續(xù)增長,還是損害了東道國未來經濟綠色增長潛力。筆者將立足于與我國合作建立境外園區(qū)的相關東道國,從多個角度考察2008-2017年間國際產能合作對當地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
一方面,由于國際產能合作近年來才被提出,相關研究文獻較少(慕懷琴,2016;郭朝先,2016;陳繼勇,2017),但是從現有文獻能看出,國際產能合作是一種多方共贏的包容式發(fā)展,學者們通過對國際產能合作的進展狀況及面臨的障礙進行分析,繼而提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新路徑(熊勇清,2017;史育龍,2018;項義軍,2018)。同時,學者們普遍認為境外園區(qū)已成為我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承接載體和公共平臺,也是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利益和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董千里,2018;杜鵑,2018;張金杰,2018等)。另一方面,國內外學者關于綠色經濟效率的研究范圍通常為某個特定行業(yè)、全國或省域層面,主要集中于對綠色經濟效率水平測算、區(qū)域差異、空間格局及影響機制的研究(于偉,2016;弓媛媛,2018;林伯強,2019)。在測算綠色經濟效率時,大部分學者通常采用DEA模型或者是其改進版本(李艷軍,2014;錢爭鳴,2015;錢龍,2018)。同時涉及國際產能合作與境外園區(qū)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提升的研究幾乎沒有。
綜上所述,本文將借鑒前人研究成果,首先運用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測算2008-2017年間境外園區(qū)所在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然后運用空間面板計量模型分析國際產能合作對相關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以期為“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有效推進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基于綠色經濟效率定義可知,地區(qū)經濟增長產出應分為“好”產出和“壞”產出,即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因此本文在測算境外園區(qū)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時,首先需要構建一個生產可能性集合,應包含投入項、期望產出項和非期望產出項。假定生產系統(tǒng)中共有n個DMU決策單元,其中投入要素有m種,期望產出有r1種,非期望產出有r2種,對應的向量分別為SBM模型表達為:
并且 λj,…,m;s=1,…,r1;q=1,…,r2,其中λj分別代表第k個DMU的第i個投入、第s個期望產出、第q個非期望產出和第j個DMU的線性組合系數。均為松弛變量,分別來自第i個投入、第s個期望產出和第q個非期望產出。ρkt表示t期第k個DMU效率值。當且僅當ρkt=1時,第k個DMU為SBM有效。當第k個DMU有效,則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可表示如下:
本文將運用以上模型來測算境外園區(qū)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
基于數據可獲得性及準確性,本文以商務部和財政部審核通過的20個國家境外園區(qū)所在國家作為研究對象,運用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來測算2008-2017年相關國家的綠色經濟效率。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部分國家數據缺失嚴重,本文選擇境外園區(qū)東道國中的12個國家進行研究,具體為:柬埔寨、埃及、埃塞俄比亞、匈牙利、印度尼西亞、吉爾吉斯斯坦、老撾、巴基斯坦、俄羅斯、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在綠色經濟效率測算指標體系構建中,本文選擇東道國勞動力總數、東道國固定資產投資額、東道國公共部門支出和東道國凈出口這四項指標作為投入項,東道國GDP和該國當年CO2排放量這兩項指標作為產出項,其中東道國GDP屬于期望產出,該國當年CO2排放量屬于非期望產出。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聯(lián)合國UN Comtrade數據庫以及對應國家統(tǒng)計年鑒,部分殘缺數據本文采用平滑法或插值法進行補全。
基于MAX DEA 7.0pro軟件,運用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對2008-2017年12個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綠色經濟綜合效率進行測算,該指標是用來綜合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綠色化程度的指標。
從表1測算結果可以看出,2008-2017年間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的綠色經濟綜合效率整體水平維持在1.78-1.96之間,總體表現良好,其中有效國家為8個,占比約為66.67%,無效國家數量僅有4個。
具體來看,埃及、埃塞俄比亞、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柬埔寨、老撾、泰國和匈牙利這8個國家?guī)缀跛心攴莸木G色經濟綜合效率均有效,而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這4個國家的所有綠色經濟綜合效率值均為無效。但是,除越南外,其余三個國家的綠色經濟綜合效率值呈上升趨勢,說明近幾年在“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推進過程中,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這3個國家產業(yè)結構在不斷優(yōu)化,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綠色化程度在不斷提高。
在進行空間面板計量分析前,首先要判斷各東道國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空間相關性,通常用測算Moran's I指數來進行檢驗:
式(3)中,W為空間權值矩陣,Wij為二元空間權值矩陣中的任意一個元素值;n表示研究對象的總數,本文中n=12,Xi和Xj分別代表i國和j國的綠色經濟效率值。通過計算得到本文中Moran's I=0.2230,該值為正,且通過了10%顯著性檢驗,表明在2008-2017年各樣本國家綠色經濟效率均有顯著的空間正相關性。
基于劉敏(2018)等學者對國際產能合作的定義,即“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主要以貿易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兩種方式展開,本文選用東道國進口貿易額即產能貿易(CNMY),以及東道國FDI凈流入即產能投資(CNTZ),共同作為國際產能合作指標的替代變量。同時為保證研究結論的準確性,選擇產業(yè)結構(CYJG)、人力資本(RLZB)、物質資本(WZZB)、研發(fā)投入(YFTR)和制度因素(ZDYS)等五個指標作為控制變量。需要說明的是關于制度因素指標,本文選取東道國:政策環(huán)境、商業(yè)管制、政府穩(wěn)定性、腐敗程度、法制和外部沖突等六個方面,由加權計算法得出總體制度因素評價值。本文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中國海外投資國家風險評級及對應國家統(tǒng)計年鑒。
基于以上指標體系,分別構建相應的空間面板滯后模型和空間面板誤差模型:
式(4)為空間面板滯后模型,式(5)為空間面板誤差模型,下標i表示各個樣本國家,t表示觀察年度;ε、μ均為隨機誤差項,且服從N(0,σ2I),ρ和λ分別是空間滯后系數和空間誤差系數,W為空間權值矩陣??臻g權值矩陣并不能直接產生,因此需要定義,本文采用建立一階相鄰函數矩陣的方法來表示,即相鄰為1、不相鄰則為0,以此來模擬各國家間的空間關系。接下來運用拉格朗日乘子檢驗進一步測算,詳細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2008-2017年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綠色經濟綜合效率測算結果
表2 拉格朗日乘子檢驗結果
表3 空間面板計量結果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LM(spatial lag)和Robust LM(spatial lag)的統(tǒng)計值均大于LM(spatial error)和Robust LM(spatial error)值,并且都通過了10%顯著性檢驗,因此選擇空間面板滯后模型(SLM)來進行計量分析更為合理。
本文運用Matlab7.0軟件來實現空間面板計量,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結果來看,時空雙固定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R2為81.21%,Log likelihood值為79.5912,均要優(yōu)于其他三個模型,表明時間和空間同時固定的空間面板滯后模型相較其他三個模型而言計量結果更具有較好的解釋性,因此筆者將基于時空雙固定模型來分析國際產能合作對境外園區(qū)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的影響。此外,所有四個模型的空間滯后項系數估計值均顯著且為正,也進一步證實了運用空間面板模型來對該問題進行分析的合理性。
從時空雙固定模型的回歸結果來看,產能貿易(CNMY)和產能投資(CNTZ)的系數分別為0.2865和0.0826,且均通過了10%顯著性檢驗,該結果表明國際產能合作中的產能貿易和產能投資對境外園區(qū)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提升均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其中產能貿易促進作用要更加優(yōu)于產能投資。
就控制變量而言,空間面板計量結果顯示:第一,東道國產業(yè)結構(CYJG)的系數為正,且通過了5%顯著性檢驗,說明境外園區(qū)東道國能通過國內產業(yè)結構升級來減少對傳統(tǒng)資源的依賴,使資源的利用率有效提高,從而提升該國的綠色經濟效率。第二,東道國物質資本(WZZB)雖然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但是卻表現出負面影響,可能是因為當地市場機制不健全造成了資本的投入利用率低以及投入結構不當等問題,從而沒有達到預期的積極效果;還有一種可能的原因,隨著物質資本的投入增多,企業(yè)的依賴性增強,對技術的研發(fā)投入重視度不夠,導致綠色經濟效率無法提升。第三,東道國研發(fā)投入(YFTR)的系數顯著為正并且數值比較大,該結果表明對技術的研發(fā)投入使沿線國家的技術水平得到提升,能有效減少壞的非期望產出,提高期望產出數量,對該國的綠色經濟效率提升產生較大的影響。第四,東道國制度因素(ZDYS)呈現出顯著的負面影響,該結果表明由于大部分東道國之間的政治制度差異較大,不利于國際產能合作的展開,進而影響了綠色經濟效率的提升。此外,東道國人力資本(RLZB)這一指標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造成該結果的原因可能是,沿線國家的人力資本水平并不高,而人力資本的提升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短期內的經濟效益并不明顯。
第一,2008-2017年間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綠色經濟綜合效率總體情況較好,就具體國家而言,埃及、埃塞俄比亞、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柬埔寨、老撾、泰國和匈牙利等八個國家考察期間綠色經濟綜合效率表現良好,而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綠色經濟綜合效率則表現較差。需要說明的是,除了越南以外,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考察期間綠色經濟綜合效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第二,國際產能合作對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的提升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其中國際產能貿易促進作用要更加優(yōu)于國際產能投資。一方面,國際產能合作境外園區(qū)東道國大多都是發(fā)展中國家,東道國通過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引進更先進的產業(yè)以及進口優(yōu)質的中間品,產生技術外溢效應從而提高了國內的綠色經濟效率;另一方面,國際產能合作不僅能夠幫助境外園區(qū)東道國完善國內工業(yè)體系,促進產業(yè)結構升級,推動該國生產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還會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yè)集群,提升東道國經濟效率。
第三,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自身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以及東道國研發(fā)投入的不斷提升,能夠減少對傳統(tǒng)資源的依賴,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效減少壞的非期望產出,從而提升該國的綠色經濟效率;考察期間東道國物質資本由于存在利用率低以及投入結構不當等問題,與綠色經濟效率提升存在負相關關系;此外,由于大部分東道國之間的政治制度差異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產能合作的展開,進而影響了綠色經濟效率的提升。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為有效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我國與境外園區(qū)東道國雙方互惠共贏,經濟綠色可持續(xù)增長,本文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應進一步提升當地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推動“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開展。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產能貿易和產能投資均對東道國綠色經濟效率提升有顯著的積極影響,東道國可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通關效率、推動自貿區(qū)及境外園區(qū)建設等措施來提升當地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
第二,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應注重國內產業(yè)結構調整,注重研發(fā)投入,推動綠色環(huán)保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升級。在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沿線國家不能為了追求經濟高速發(fā)展而盲目接受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yè)轉移,應該積極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研發(fā),推進第二產業(yè)向低能耗、清潔型新工業(yè)轉型。
第三,境外合作園區(qū)建設在“一帶一路”范圍內還應該全面推進。境外園區(qū)(國家級)東道國之間存在顯著的空間正相關性,推動相關國家建設境外園區(qū),有利于各個國家在空間區(qū)位上形成產業(yè)規(guī)模集聚,強化國家之間經濟互動,推動東道國內部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提升整體綠色經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