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瑤
Part1.電影
《我家買了動物園》
把家搬進動物園會發(fā)生什么?也許有只卷尾猴樂意攀在你的肩上,也許一打開家門就看見蛇群占據(jù)了每個角落,也許汽車一停穩(wěn)就有逃脫的灰熊爬過車窗前。
妻子病逝后,陰霾籠罩了本杰明和他的兩個孩子,他逃避過去的一切,甚至不敢踏進與妻子相逢的咖啡館。為了留住七歲女兒喂孔雀時的笑容,他買下一座瀕臨解散的動物園,帶著女兒和十四歲的兒子住了進去。園里的老員工們兢兢業(yè)業(yè),對新老板卻沒什么信心。當(dāng)務(wù)之急,本杰明必須和他們一起,獲得嚴苛的審查員的認可,讓動物園重新開張運營。
他的工作內(nèi)容徹底改變,修筑護欄,預(yù)約獸醫(yī),支付昂貴的維護費用,還有,當(dāng)心不要被豪豬撲倒,學(xué)老虎呼嚕呼嚕叫,麻醉一頭三百公斤的熊……
改變其實沒那么困難,如男主角所說,只需要20秒的勇氣,生活會煥然一新,動物們會得到悉心照顧,叛逆期的兒子也會敞開心扉。本杰明學(xué)會了和過去和解,他回到咖啡館,為兩個孩子演示初遇妻子的情景。妻子的笑顏帶給他的不再是痛苦,而是新的勇氣。
重拾對生活的愛,這是故事的核心。作為一部治愈系的電影,它能帶來多角度的力量,對我來說,更大的感動其實是主角們對重建動物園的堅持,忠厚的男主角稱之為“一場上天恩賜的探險”。我所渴求的人生也是一場冒險,唯有竭盡所能之后,才有資格靜候天意。
Part2.書籍
《中國燈籠》
這本書的全稱是《中國燈籠:重溫中斷一個世紀(jì)的貴族記憶,一個美國記者眼中的民國名媛》,書名已經(jīng)概括了全文的內(nèi)容。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記錄了自己在中國的見聞,尤其是描繪了民國時期從末代皇后到女工等各個階層的女性境遇。
在當(dāng)時西方人的眼中,長期閉關(guān)鎖國的中國處于局促尷尬的末路時代,而作者試圖展示一種尊重和客觀的眼光,她更關(guān)注舊秩序落敗背后的曙光。這本書當(dāng)時應(yīng)該具有時效性,但由于歷時已久,足以成為歷史資料。
老實說,因為認知、語言的差異以及翻譯的隔膜,這本書讀起來有點晦澀,我看得很慢,最吸引我的大概還是前半部分——作者來中國的目的之一是想親身參加皇室的婚禮,作為一個外國人,這其中的波折可以預(yù)見。她幾經(jīng)打聽,通過多次的拜訪、請求,終于以外國客人的身份目睹了溥儀迎娶皇后婉容的盛況。
書中搭配著相片,花費大量的筆墨描寫清廷貴族的生活,精細到各式的旗裝與飾品、婚儀使用的外來樂曲,以及供給賓客們的菜肴,事無巨細,幾乎能讓人在腦海中大致勾畫出待嫁皇后的模樣。
我喜歡書里的昏黃格調(diào)和作者毫不吝惜的贊美,即使這其中的理解有所偏差,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我的好奇心。
Part3.地點
洋沙湖漁窯小鎮(zhèn)
一個江南風(fēng)格的仿古小鎮(zhèn),屬于整個洋沙湖旅游度假區(qū)的一部分。
我和家人年節(jié)期間去玩,先是進了一座傍水而建、道路曲折的院落,湖邊棲著黑天鵝,兩側(cè)都是懸紅燈籠的古屋,算不上很美,只因一路無人,仿佛誤闖了《千與千尋》里的奇異世界,生怕天色忽暗,掛著魚簍和草鞋的青磚墻后,影子似的怪物會顯出行跡。
后來到了正式的游玩區(qū),游客不是很多,路上可以看見錢莊、布莊、鏢局等各類商鋪。白墻黛瓦,流水悠悠,可以進茶樓小坐,也可以坐畫舫游湖。因為仿的是明清時代,迎面不時走來穿長衫或旗袍的男生女生,我才發(fā)現(xiàn)還可以玩民國風(fēng)的換裝游戲。
這里的雕塑很有趣,最顯眼的屈原像面江而立,身姿矯然,高大得讓人難以看清它的神色,另外還有一比一還原的雕像。垂釣、打魚、炸豆腐,大部分都和生活相關(guān),質(zhì)樸可愛。還有練泥的、刻花的、燒窯的等,分步記錄了燒制瓷器的全過程,很有匠心。
我去得倉促,聽說中秋與國慶期間,晚上有篝火節(jié),又是另一番風(fēng)情,看來游賞前做好攻略很重要。
Part4.人物
劉雯
作為嘉賓參加慢綜藝《奇遇人生》的超模劉雯再度受到秀場外的關(guān)注,在節(jié)目里,她和阿雅還有兩個外國姑娘前往北極圈內(nèi)的斯瓦爾巴群島,搬石頭搭帳篷,翻越冰川,步行數(shù)十公里挖土淘金。在這個讓人回歸真實的地方,拋開超模的身份,劉雯是個姐姐一樣的人,溫柔愛笑,善解人意,會熱心為陌生人當(dāng)翻譯,會認真學(xué)習(xí)使用獵槍,暈船不適時甚至?xí)煌O蛲楸硎厩敢狻?/p>
像她這樣的人,對于挑戰(zhàn)大概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
劉雯出生于湖南永州,沒有優(yōu)渥的家世和背景,17歲奪得新絲路模特大賽湖南區(qū)冠軍后闖入北京,因為經(jīng)驗不足,最初只能替其他模特試衣走位,苦熬三年才走過低谷得逢伯樂,成為模特界的新秀。
劉雯早年的經(jīng)歷雖然艱苦但不算離奇,她有天分也有運氣,更缺不了的是自身的韌性。北漂時她一度買下2000多本時尚雜志用以研究其他模特的神情與動作;初入國際秀場時語言不通,她以記地鐵站名的方式開始苦練;讀過不計其數(shù)的英文資料,以至于進家門時必須跨過摞得很高的書籍。
看過劉雯走秀的人,大都由衷地稱贊她自信優(yōu)雅、氣場強大,我喜歡的卻是她一路跋涉后始終保留的恬靜氣質(zhì),即使剝離成功帶來的一切光環(huán),她仍然是顆真正的明珠。
Part5.生活方式
學(xué)會做飯
這應(yīng)該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拿我來說,我做飯不怎么好吃,但一直不愿放棄,即使平時來不及,假日也會騰出工夫煮一頓午餐或晚餐,作為忙碌一周的犒賞。
家里一直是媽媽主廚,初中時某天,爸爸抱怨飯桌上的菜沒新意,進廚房炒了一盤家里不常吃的茼蒿,捧出來一嘗,媽媽贊不絕口,爸爸紅著臉走開后,她卻偷笑著告訴我:“你爸一開心,以后的晚飯就可以哄他來做了?!闭媸恰案呙鳌?!但爸爸大概是心甘情愿受騙的,畢竟那道茼蒿的味道實在不敢恭維。此后我做菜失敗時,總騙自己說是遺傳緣故,雖然我的手不算太笨,但做過的“黑暗料理”不計其數(shù)。
學(xué)電視里用電飯煲蒸蛋糕,用筷子打了幾小時也沒把蛋清打成奶油狀,湊合地蒸出一張薄薄的餅,甜到發(fā)膩。也曾做過雞蛋炒粉絲,出鍋后粉絲吸了太多水,難分難解地癱成一團,口味和我媽做的天差地別。后來她教我,熱水泡粉絲雖然快,但必須再過一遍冷水,粉絲才會有彈性。
于是我試著做保險一點的菜品,比如蒸飯時蒸幾片熏過頭的臘肉,肉片會恢復(fù)香軟,發(fā)酵后面粉揉不成大丸子,揉成小丸子也能蒸出饅頭。
烹飪是一項能夠同時填飽胃和心的技能,即使失敗無數(shù)次,我依然享受這一過程。選菜、切菜、烹煮和品嘗味道,其實不需要太多天分,久而久之,擺脫了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就會練得從容、麻利,浮躁的心也會隨之沉靜下來。
編輯/譚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