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盛 黃惠珍 吳美財 李選治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廈門,361000)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女性是該疾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在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化療,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但是在化療期間,藥物的刺激和病痛的折磨會給患者增加心理以及生理上的負擔,同時也會降低患者的睡眠質量。因此,本次研究以乳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參與研究患者的護理方法進行深入性的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接受化療的乳腺癌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年齡55~82歲,平均年齡(68.5±13.5)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2)年,其中左乳病變25例,右乳病變10例。對照組年齡54~80歲,平均年齡(67±13)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1.5)年,其中左乳病變21例,右乳病變14例。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 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的體征,加強飲食護理,并與患者進行適當的溝通與交流。
1.2.2 觀察組選用個性化護理與飲食調護相結合的方式 1)飲食調護:“安身之本,必資于食”,所以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量身定制,通過合理的飲食來改善患者的食欲,增強患者抗病的能力,同時還可以促進體內毒物的排出,提高生命質量[1];2)健康宣教: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有關乳腺癌、化療、如何對病癥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等相關知識,及時糾正患者錯誤的觀念,利用發(fā)放宣傳手冊,視頻播放來加強患者的認知程度,可以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3)心理護理: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患者的心境給予最為客觀的分析和解釋,還可以采用誘導式的方法對患者內心真實的想法進行發(fā)問,使患者可以打開心扉,暢談心中的不快,增強患者治愈的自信心[2];4)睡眠護理:在患者的病房內張貼標語,讓患者良好的作息習慣,告知患者晚餐飲食要適量,夜間護理人員在巡查的時候一定腳步、動作輕,避免吵醒患者,影響患者睡眠質量。
1.3 觀察指標 評定2組護理滿意度,將自制調查問卷發(fā)放給患者進行填寫,由護理人員對填寫結果進行統(tǒng)計,滿分為100,滿意:≧90分上;一般滿意:60~89分;不滿意<59分。2組SAS、SDS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定,每個量表20個項目,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中度焦慮,70分以上:重度焦慮。SDS分界值為53分,53~62分:輕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以上:重度抑郁。睡眠質量情況:以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為參照對患者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進行評定,分數值與睡眠質量呈反比。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2 SAS、SDS評分比較 通過對表1數據分析可知,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SAS、SDS評分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AS、SDS評分比較分)
2.3 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睡眠質量好。見表3。
表3 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乳腺癌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化療是目前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由于該手術會使乳房表面留下瘢痕,嚴重者還會出現脫發(fā),影響消化等現象,對患者的心理都造成巨大的影響,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食欲、生命質量、睡眠質量。通過合理使用個性化護理結合飲食調護進行護理,可以優(yōu)化患者治療、康復的環(huán)境,改善患者心理、睡眠等問題,使患者可以保持最佳的狀態(tài)接受治療,使病情可以快速恢復。由相關數據顯示,采用個性化護理結合飲食調護,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均高于對照,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實施個性化護理結合飲食調護對患者身體恢復大有裨益,可以降低SAS、SDS的評分,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加強睡眠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利于病情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該護理方法的應用價值非常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