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端 李慧娟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廈門,361000)
腦腫瘤也稱為顱內腫瘤,是一種臨床神經外科的常見疾病,主要因患者腦部組織細胞出現異常增生導致,也有其他周圍組織器官腫瘤發(fā)生轉移引起,腦腫瘤會導致患者顱內壓例大幅升高,壓迫其正常的神經組織等[1]。腦腫瘤多發(fā)于青年人群,且病情較為復雜,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睡眠質量。我們針對優(yōu)質護理措施對腦腫瘤患者術后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的效果展開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腦腫瘤手術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33~60歲,平均年齡(42.57±4.23)歲;腦膜瘤10例,垂體腺瘤12例,膠質瘤9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32~61歲,平均年齡(42.89±4.35)歲;腦膜瘤11例,垂體腺瘤13例,膠質瘤7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一般手術護理,包括日常監(jiān)護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嚴格按照院內護理標準進行相關護理工作的執(zhí)行,給予其生活飲食、運動等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優(yōu)質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護理。為患者和家屬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引導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掌握腦腫瘤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臨床特征、治療過程及注意事項,以避免不必要的焦慮、恐慌等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2)心理呵護。護理人員應積極運用靈活的語言與患者聊天、溝通,與患者之間建立信任感。3)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注意及時加強患者術后的營養(yǎng)攝入,堅持少食多餐,飲食清淡、易吸收、易消化,保持各項營養(yǎng)均衡。4)生活、疾病護理。護理人員要時刻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凈、整潔,加強護士病房巡視。
1.3 觀察指標 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研究評估,該表從睡眠效率、睡眠時間、催眠藥物、睡眠質量、日間功能障礙以及入睡時間等多方面進行預測評估,總分21分,評分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2]。根據生命質量量表評分(Short Form 36 Questionaire,SF-36)判定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命質量,評分越高代表生命質量越好,所有患者參與研究調查,并進行相應總結分析[3]。記錄2組患者出現腦出血、便秘以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并進行統計分析。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 2組患者經統計護理前后SF-36量表評分均有上升趨勢,組間進行比較觀察組更具有優(yōu)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 2組患者經統計護理前后PSQI評分均有下降趨勢,組間進行比較觀察組更具有優(yōu)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經統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45%,對照組為29.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腦腫瘤包括腦轉移瘤和原發(fā)性腦腫瘤,目前臨床醫(yī)學中最佳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治療,此外還有熱療、排毒、三氧治療與藥膳營養(yǎng)治療等。手術期采用適當合理、有效的預后護理措施尤為關鍵,常規(guī)護理措施易忽視患者的主觀感受,時常造成患者心理壓力過大,加之護理措施不全面,阻礙患者康復進程[4]。
現如今隨著醫(y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和發(fā)展,患者服務要求水平逐漸提高,優(yōu)質護理模式憑借強化護理服務意識,全面提高護理質量,豐富護理服務內涵,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5]。優(yōu)質護理努力踐行著以患者為中心的親情護理理念,要求護理人員從一點一滴的細微工作開始,幫助患者解決身體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大可能的提高舒適和個性化服務,為患者建立一個安全、舒適和信任工作關系,通過心理、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護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增強治療信心和勇氣,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更好的提高睡眠質量和生命質量,促進康復[6]。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措施在腦腫瘤手術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同時提高生命質量,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