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鳳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合肥,230022)
腦卒中恢復期并發(fā)癥類型中睡眠障礙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其臨床以睡眠呼吸障礙、晝夜顛倒、睡眠過度、失眠等多樣化表現(xiàn)為主,不但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質量會產(chǎn)生影響,對于患者運動功能康復訓練以及機體修復也會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1]。對于住院康復腦卒中睡眠障礙患者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容易引起患者藥物依賴、成癮等不良反應,導致其非生理性睡眠風險明顯增加,臨床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有資料顯示,睡眠行為干預對改善住院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神經(jīng)功能評分有著促進的作用[2]。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住院康復腦卒中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住院康復腦卒中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4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9.32±5.51)歲;對照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60.55±6.12)歲,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與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1995年編制的診斷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標準互相符合;2)所有患者均為第一次發(fā)病,通過CT或者頭顱MRI給予確診。
1.3 排除標準 將藥物依賴、嚴重軀體疾病、意識障礙、病情不穩(wěn)定等患者排除出本組研究之外。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研究對象入院后通過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通過健康教育措施進行干預,有助于患者培養(yǎng)健康、科學的睡眠行為。按照醫(yī)生開具的處方通過營養(yǎng)神經(jīng)、循環(huán)改善、降壓調脂等措施進行干預,若疾病需要,應該通過催眠鎮(zhèn)靜藥物進行治療。
1.4.2 觀察組研究對象常規(guī)護理措施與對照組一致 同時聯(lián)合睡眠行為進行干預,主要措施體現(xiàn)如下:1)認知干預:護士需要加強睡眠的健康教育工作,通過積極的心理疏導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將睡眠障礙、腦卒中之間的相關性詳細的告知患者,同時讓患者了解到睡眠障礙對于腦卒中康復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使患者錯誤認知睡眠的情況得到有效糾正,使其恐懼心理得到有效消除。告知患者不要通過睡眠時間的長短對睡眠質量進行評價。通過認知干預的方式能夠促使患者與開展的醫(yī)護工作互相配合,促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康復鍛煉工作中。2)態(tài)度干預:通過積極引導的方式培養(yǎng)患者的良好的睡眠習慣,通過分析患者的實際情況,設計針對性的作息方案,要求患者根據(jù)指定的作息方案準時上床、定時休息以及規(guī)律活動,使休息以及運動能夠在平衡的狀態(tài)內維持。另外,鼓勵患者積極記錄睡眠情況,確?;颊邔τ谧晕宜咝袨槟芮逦恼J知,且能認真評價,使患者錯誤的睡眠習慣得到有效糾正。同時,護士需要對患者實際的睡眠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為患者良好作息習慣的維持以及建立提供指導依據(jù)。3)行為干預:主要是從控制刺激方面入手,要求患者躺在床上之后則不必再開展除睡覺外的活動,等到身體有犯困的感覺之后再上床睡覺,若上床30 min后還無法進入睡眠狀態(tài),應下床活動。同時,可以鼓勵患者睡前采用溫水泡腳、喝熱牛奶等方式促進睡眠,建立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在下午6點過后需要避免開展大幅度的運動或者進食對睡眠產(chǎn)生影響的食物,例如咖啡、茶類、飲酒等。4)加強放松訓練:護士需要將放松訓練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確保患者通過柔和的音樂輔助,從緊張狀態(tài)往放松狀態(tài)呈現(xiàn),慢慢的降低自身的警覺水平,轉向對睡眠有利的方向,對發(fā)生的睡眠可產(chǎn)生一定的誘導。在放松訓練期間需要確?;颊咛幱谕耆潘傻臓顟B(tài)后再開展針對性的訓練。
1.5 觀察指標 通過PSQI評分表對患者的睡眠狀況進行評價,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好;同時通過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表(FMA)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價,100分為總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有著越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2組患者均在入院當天、護理后14 d進行評價。
2.1 2組患者PSQI評分、FMA評分 在入院當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后,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來說,觀察組PSQI評分明顯較低,其FMA評分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PSQI評分與FMA評分護理前后的變化分)
睡眠作為人體生理活動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優(yōu)質的睡眠治療以及足夠的睡眠能夠在正常狀態(tài)內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對腦卒中患者的治療預后也可起到保障的作用[3]。腦卒中后睡眠障礙不但會嚴重影響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時對康復效果以及康復進程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臨床護理的困難。腦卒中后睡眠障礙具有多方面的表現(xiàn)形式,目前尚未確定致病因素。有資料表示外源性因素刺激、腦缺氧對睡眠-覺醒機制產(chǎn)生影響、大腦損傷等均是可能引起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危險因素[4]。所以,腦卒中患者住院康復期間重視提升其睡眠質量,且通過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對加快腦卒中患者康復速度有著促進的作用。睡眠行為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可提供幫助,還能使康復效果明顯提升[5]。采用認知干預、行為干預、態(tài)度干預、漸進性放松訓練等方式能夠使患者受到的外源性刺激明顯減少,對患者的睡眠行為可有效改善,為整體康復效果可提供保障。據(jù)分析本組研究結果得知,觀察組的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得知,及時診斷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疾病,且通過針對性的睡眠行為措施進行干預,對促進腦卒中疾病的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腦卒中住院康復患者通過睡眠行為干預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有極大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