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雨平,劉亞峰,李曉良,李琳娜,伍 靜,吳佳卉,陳興城,胡 薇,李松林,胡 明,陳超武
(廣東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518112)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作為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深圳市唯一定點收治醫(yī)院,自2020年初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以來,一直堅持運用中醫(yī)藥干預治療,并取得滿意的療效。目前針對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采用中醫(y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辨證分型、方劑及臨床療效數據仍在統(tǒng)計當中。
疫病臨床表現以發(fā)熱為主癥,具有肺系、胃系病證的臨床表現,歸屬于肺系瘟病[1],中醫(yī)藥在中國防治“疫病”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醫(yī)認為,肺為華蓋,其位置最高;肺為嬌臟,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肺上通喉嚨,外合皮毛,開竅于鼻,在液為涕,與大腸相表里。肺主宣發(fā)肅降,有助于呼吸、水液代謝、大腸傳導等。肺系受病,常表現為發(fā)熱、無汗或汗出、鼻塞、流涕、咽喉痛、咳嗽,甚至腹瀉等癥狀,符合現代醫(yī)學的呼吸系統(tǒng)及消化系統(tǒng)癥狀表現,即呼吸道傳染病的臨床表現。
《中醫(yī)藥大辭典》提到“瘟”同于“疫”,“疫”為一切疫病的總稱,指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一類疾病。疫病在性質上范圍較為廣泛,有寒疫、溫疫、濕疫、燥疫等不同病性,其中瘟疫和溫疫屬于隸屬關系[2]?!稖匾哒摗ぴ 费裕骸靶爸?,有天受,有傳染,所感雖殊,其病則一。凡人口鼻之氣,通乎天氣,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亦自不及,外邪因而乘之?!笨梢?,疫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感染方式可能不同,但發(fā)病癥狀相似;人依靠口鼻呼吸空氣,邪氣侵襲,正氣足者不易感病,正氣虛者給病邪可乘之機,提示機體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筆者將近20年關于呼吸道傳染病的中醫(yī)“肺系瘟病”病因病機總結如下。
新冠肺炎臨床表現以發(fā)熱、乏力、干咳為主,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癥狀。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6版)》[3],本病屬中醫(yī)“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癘”之氣,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及機體不同體質等情況辨證論治。鄭榕等[4]認為寒濕疫毒是新冠肺炎的重要病因,并以散寒除濕、辟穢化濁為總的治療原則。孫增濤等[5]認為新冠肺炎主要病因為寒濕毒疫,病位在肺、脾,病機特點以寒、濕、毒、虛為主,根據疾病傳變規(guī)律,提出分期辨證論治,尤其以治濕為主。竇曉鑫等[6]認為新冠肺炎病位在肺,總的病機為濕郁于肺,治療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正確及時地除濕、通腑泄?jié)?。范逸品等[7]認為新冠肺炎屬中醫(yī)“寒疫”范疇,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衛(wèi)表、脾胃;主要病因為伏燥、寒邪、濕寒邪氣,伏燥在先,寒或濕寒在后,氣候失時導致燥、寒、濕等疫毒邪氣產生;主要病機為疫毒濕寒與伏燥搏結,壅塞肺胸,損傷正氣,導致氣機痹阻,升降失常,元氣虛衰;病機特點為毒、燥、濕、寒、虛、瘀。王玉光等[8]認為新冠肺炎屬于“瘟疫”范疇,主要病性為濕毒,可稱為濕毒疫;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機特點為濕、毒、瘀、閉。苗青等[9]認為新冠肺炎屬中醫(yī)“濕毒疫”范疇,病位在肺,是疫癘之邪夾濕傷肺傷及全身,可耗傷營血,逆?zhèn)餍陌?,氣陰兩虛。對早期輕癥、中期逐漸化熱、重癥、病情危重、恢復期患者分別采用祛濕宣肺、清氣分濕熱、清熱瀉肺、涼血化瘀、扶正瀉實、調理陰陽等治法。楊道文等[10]注重結合五運六氣學說,認為病位在肺、脾;主要病機為濕毒壅阻機體,氣機不暢;病機特點為濕、熱、毒、瘀、虛,重癥患者熱深厥亦深,瘀血阻絡,肺失宣肅,久病及腎,熱、瘀、虛特點更為鮮明。薛博瑜[11]認為新冠肺炎的病機主要為濕邪蘊郁,有寒熱之分,有衛(wèi)氣營血傳變規(guī)律,但疫毒邪氣旺盛易變,常出現逆?zhèn)鳎徊∥辉诜纹?,重癥可及心。
楊華升等[12]對北京地區(qū)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醫(yī)證候及病機進行臨床研究,認為新冠肺炎病性為濕熱,舌質紅和苔黃提示熱象突出,熱重于濕較為多見。范伏元等[13]對湖南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醫(yī)特點及防治分析,認為新冠肺炎具有濕、毒、燥的特征,病性為濕毒夾燥,其中濕毒是病理基礎,夾燥是病理特點,子病及母是燥與濕毒均盛的原因;燥濕相兼表現為肺燥脾濕,主要損傷臟腑在肺、脾,后可傷及五臟。南征等[14]探討吉林省新冠肺炎的中醫(yī)診治思路與方法,通過分析吉林省中醫(yī)藥專家的診治經驗及新冠肺炎患者四診情況,認為新冠肺炎屬寒濕肺疫病,是雜氣為病,疫癘之氣由口鼻而入,內舍于半表半里,邪伏膜原,進而成毒邪,毒損五臟六腑所致,具有寒、濕、瘀、虛的致病特點。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的病因為感染疫癘之邪,南北方病機特征均有濕這一特點,因此,祛濕、化濕、泄?jié)?、化濁的治療原則在中國各地治療方案中均有體現。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認為新冠肺炎病因為感受疫毒。嶺南地區(qū)冬季應寒反溫,春季天氣過暖的異常氣候,易形成濕熱疫癘之氣,邪客膜原,侵襲肺衛(wèi),繼而化熱壅肺犯胃,阻滯氣機,易導致肺氣郁閉,甚則肺閉喘脫。本病病位在肺,涉及脾、胃、腎,病機特點為熱、濕、瘀、毒、虛。參考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及《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yī)藥治療方案》,可對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分期辨證,并予以相應方藥。
甲型H1N1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7d,普遍易感,以青壯年人群為主。早期癥狀與普通流感相似,包括發(fā)熱、咳嗽、咽痛、頭身疼痛、發(fā)冷、乏力等,亦可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眼睛發(fā)紅等癥狀。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進展,來勢兇猛,表現為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9℃,甚至繼發(fā)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損傷等并發(fā)癥,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劉清泉[15]認為甲型H1N1流感病因為風熱疫毒,核心病機是風熱毒邪,犯及肺衛(wèi)。研究表明,中醫(yī)藥治療甲型H1N1流感輕癥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在退熱、減少住院時間、核酸轉陰等方面具有與西藥治療同等的療效,且中藥可單獨治療甲型H1N1流感輕癥患者[15]。梁騰霄等[16]認為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為熱毒夾濕,病機特點為熱毒夾濕侵犯肺衛(wèi),衛(wèi)氣同病,表證短暫,迅速入里。張偉等[17]認為甲型H1N1流感分為初期、進展期、極期、恢復期,始動因素為溫熱疫毒,核心病機為毒熱壅肺閉肺、毒瘀互結、肺氣壅閉;其證候演變規(guī)律為熱毒壅肺、閉肺-毒傷肺絡-喘脫、厥脫-氣陰兩傷,以溫病肺胃氣分病變?yōu)楹诵?。李雁等[18]認為甲型H1N1流感的病位證素有表、肺,病性證素有外風、熱、寒、濕或痰、氣虛等,中醫(yī)辨證主要為風熱犯表證(衛(wèi)分證或衛(wèi)氣同病)、風寒束表證、濕熱犯表證、表寒肺熱證,病機特點為風熱襲表,初始易夾時令寒邪,傳變迅速,衛(wèi)氣同病,易夾痰濕。張國梁等[19]認為甲型H1N1流感屬中醫(yī)“溫病”范疇,以風熱邪毒侵犯肺衛(wèi)為主要特征,臨床特點符合溫病規(guī)律。姚自鳳等[20]認為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病機為癘氣感染,風熱襲肺為主要證候。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在治療甲型H1N1流感患者時,認為該病符合中醫(yī)“溫病”范疇,辨證論治可按衛(wèi)氣營血思路展開。參考2009、2010年版《甲型H1N1流感治療方案》,并結合上述甲型H1N1流感病因病機辨證施治。
人感染H7N9禽流感臨床表現主要以發(fā)熱、高熱持續(xù)難退為主,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不適,亦可見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便癥狀,重者可見喘閉、厥脫、昏迷、出血及肝腎損害等[1]。中醫(yī)認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溫熱或疫毒之邪從口鼻而入,侵襲肺衛(wèi),導致肺氣失宣[21]。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重多變,惡化迅速,主要表現為高熱、喘促、腹瀉,繼而昏迷、死亡。初期以邪襲肺衛(wèi)為主;進展期以邪毒壅肺和氣血兩燔為主;極期以喘脫和神昏危證為主;恢復期以余熱未清,肺胃陰傷為主[21]。
陳曉蓉等[22]認為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辨證應把握衛(wèi)氣營血傳變特點。劉勇等[23]認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病機為濕、痰,部分兼有虛、瘀,治療應用化濕、祛痰之法,氣陰虛者同時給予益氣養(yǎng)陰治法,兼有瘀證者給予化瘀通絡治法。馬月霞等[24]發(fā)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中醫(yī)證候演變符合溫病衛(wèi)氣營血傳變規(guī)律,始動因素及根本為溫熱疫毒,關鍵因素是熱毒、瘀毒,病理因素為熱、毒、瘀、虛夾雜,且始終貫穿整個病程,核心病機為毒熱犯肺,壅肺、損肺,甚則傷及其他臟腑。相關研究表明,中醫(yī)藥參與治療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癥及重癥患者,臨床療效顯著[25-26]。
《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醫(yī)醫(yī)療救治專家共識(2014版)》明確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屬中醫(yī)“溫病”范疇,基本符合溫病學“衛(wèi)氣營血”及“三焦”傳變規(guī)律。中醫(yī)藥的救治實踐證明,中醫(yī)藥早期、全程參與該病治療,可顯著改善癥狀,阻斷病程發(fā)展、減少重癥患者發(fā)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蓞⒄諘r行感冒中醫(yī)治療方案辨證施治[27]。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臨床表現以發(fā)熱、惡寒或惡風、乏力、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為主,嚴重者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最后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臟器損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死亡。張明雪等[28]認為SARS的致病因素是熱毒、濕毒、瘀毒、正虛,且貫穿本病始終,病位在肺衛(wèi),常累及胃、心、肝、腎、大腸,病機關鍵是疫毒痹阻肺絡,肺氣上逆,呼吸不利,病勢及演變特點是邪盛正虛,若不能及時干預治療,則極易導致內閉外脫、亡陰亡陽之變。張少卓等[29]對SARS的中醫(yī)病因病機、辨證分型與分期研究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于勇等[30]對中醫(yī)藥關于SARS的認識與防治進行了概述。
彭勝權[31]總結廣東地區(qū)治療SARS的經驗,認為該病病機初期為風溫兼濕毒,或濕熱穢濁疫毒侵襲肺衛(wèi),或侵襲衛(wèi)氣,隨之濕熱久蘊化毒留戀氣分,出現邪毒壅肺、肺熱移腸,嚴重者營陰受損,邪入營血,晚期可出現內閉外脫或陽氣暴脫的危象,并歸納出8個證型及對應方劑。蔣鼎等[32]比較北京和廣州(京粵)兩地針對SARS的中醫(yī)診療方案,發(fā)現北京將SARS命名為“肺毒疫”,強調疫毒首犯于肺,廣州則將SARS歸屬于中醫(yī)“濕熱疫”范疇;兩地在辨證分型及用藥上也有所不同。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診療方案》指出,SARS屬中醫(yī)“瘟疫”“熱病”范疇,病因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也可累及其他臟腑,基本病機為邪毒壅肺,痰濕瘀阻,肺氣郁閉,氣陰虧虛。治療原則以早治療、重祛邪、早扶正、防傳變?yōu)橹鱗33]。
綜上所述,肺系瘟病的中醫(yī)病因病機雖有不同,但秉承中醫(yī)同病異治、辨證論治、三因制宜的思想,對新發(fā)、突發(fā)呼吸道傳染病的早期或輕癥患者可給予中醫(yī)藥介入治療,采用單純中醫(yī)藥或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法,能有效緩解癥狀,縮短病程,減少傳播,甚至有可能阻斷后期重癥、危重癥患者病情的進展,降低死亡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