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此文屬于甘肅省2019年度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家庭教育專項課題《農村初中問題學生家庭教育指導個案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X212)的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51-0025-02
目前由于社會發(fā)展和農村家庭教育整體水平有限等綜合因素,農村初中學校問題表現(xiàn)突出。雖然說在現(xiàn)代經濟快速的發(fā)展,但是農村的思想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時期比較多,尤其是父母和老一輩傳統(tǒng)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但是學生們接受的現(xiàn)代教育和家長們的傳統(tǒng)思想有所沖突。所以學生的家庭教育終歸是存在問題的。那么在日常的相處中,父母仍然是父母,在孩子眼中應該尊重父母,在父母的眼中應該愛護孩子。雖然說家庭教育存在著問題,但是只要父母和孩子都正視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成長的基礎,只有探尋學生產生問題的根源,對癥下藥地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讓“問題學生”找對方法和路徑。
一、問題學生的家庭情況溯源
筆者近十多年在農村中學工作,曾參與了大量問題教育與輔導,在農村支教這個階段也盡職盡責地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也非常尊重學生,耐心地和學生溝通交流。而且每逢家長會,也會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家長進行交流。并通過家訪、電話溝通、個別訪談等形式對問題學生家庭開展了調查,日常,結合綜合分析,在這些家訪調查時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原因。而且在這些問題學生中的原因基本都有共同點。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有以下共同點:
1.文化素質偏低。農村家長普遍缺乏系統(tǒng)化教育經歷,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文化程度只有初中,在家中無法照顧到孩子們的學習氛圍,時常獨斷專行、更無法對孩子的功課起到輔導幫助作用。這樣的家長在學生的教育方面就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每當考試成績下來時,學生成績不好,家長不問其原因,就以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對自己的孩子下定論。認為孩子在家中沒有好好學習,在學校也沒有認真聽課。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就是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認真看管,然后就造成了孩子成績低,不聽管教的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更甚至是有的家長還是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只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學生就會聽從自己的意愿,然后認真的學習。其實這樣只會激發(fā)學生的叛逆心理,并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因為本身父母對學生的關愛和關心,就沒有非常到位,學生不是在一個有愛的家庭里成長的。而且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文化素質低,不講道理,和自己的父母溝通不了。這樣一來,父母和學生在學習之間就出現(xiàn)了隔閡。進入初中后大部分孩子日常住校,交流話題很多無法進入到孩子內心,平時很少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1]。
2.“愛”的缺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年輕人,尤其是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涌向城市,走向遠方,空殼家庭,單親家庭大量涌現(xiàn),許多家長只顧打拼事業(yè),常常忽視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把孩子扔給年邁的父母,或任由孩子一個人吃住在家里,久而久之,由于缺乏關心,缺少陪伴,許多孩子變得孤僻、任性、自私。雖然說這種情況是為了給孩子有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但是在學生這個時期,更加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愛和母愛,兒童的心理一定會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問題。而且長時間父母不在身邊,學生就會對親情感到淡薄,即使是自己的親戚在照顧自己,或者是隔代的爺爺奶奶,但是學生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關懷和愛護。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學生的偏激,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不認真?;蛘呤且驗槠渌募彝ピ?,自己不認真聽講和學習,造成自己的成績一落千丈。更有甚者,因為家中缺乏監(jiān)督或者是父母的過分溺愛,部分孩子放學進網吧,空余時間玩手機成為常態(tài)。這樣的家長生怕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關愛,就過分地寵溺孩子,任由孩子放縱自己,即使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家長也不及時制止?;蛘呤羌议L的思想出現(xiàn)了問題,認為學生上學,根本沒有太多的用處,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所以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就不管不顧。部分孩子又因交友不慎,染上抽煙喝酒、打架滋事、游手好閑的壞毛病,成為老師頭疼,家長痛苦的“問題學生”[2]。
3.過分溺愛。與上面情況恰好相反,有些家庭,因為獨生子女等原因過分寵愛孩子,而且家中還有足夠的資金可以任由孩子揮霍,孩子想要什么家長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一來,學生的家庭教育也會出現(xiàn)很大的問題。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全家人圍著孩子轉,或者是孩子處于兒童階段時,別人家孩子手中拿著玩具,兒童就要去搶,但是因為不是自己的,得不到時就會又哭又鬧。這時家長就會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而不是進行當場教育。這在無形中,就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失。然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往往導致孩子任性自私,身上充滿“傲、嬌”二氣,學習拖拉,生活散漫,部分孩子還因家庭條件優(yōu)裕,成謎于游戲網絡,玩起了網戀、早戀,生活無規(guī)律,學習不用心,作業(yè)找槍手,衛(wèi)生尋代工。時間一長,成了班上的小霸王。更有甚者,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其他的學生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對其他的同學進行毆打或者是侮辱,然后來滿足自己的私欲。久而久之,這種問題不及時地解決,就會出現(xiàn)校園暴力。
4.粗暴教育。有些家長崇尚“棍棒底下出狀元”,對孩子輕則責罵,重則痛打,孩子在人前規(guī)矩老實,背后叛逆,桀驁不馴,更有甚者直接頂撞家長和老師,離家出走等。一味求“嚴”,缺少關愛的孩子,不僅親情淡漠,往往行事偏執(zhí),做事不計后果,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下崇尚武力,惹事生非,打架滋事成為常態(tài),一語不合就動手。許多家長對此無不苦惱,孰不知還正是家庭教育失當造成的惡果。
5.利益誘惑。有些家長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常拿利益來誘惑誤導孩子。“考試得滿分,獎勵一百元”,“掃地一次獎勵一元”,“做一次飯給五元”等等。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種下凡事都與錢掛鉤的拜金主義種子,整天盤算著如何賺錢。達到目的,眉開眼笑,不達目的,鬧情緒發(fā)脾氣,凡事斤斤計較,不講大局,不顧集體,學生中不講理,學生中不合群。長期的特立獨行,往往會造成性格的固執(zhí)、冷漠、不信任別人,成為集體生活中的“另類”,極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問題對策
轉化“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然后對癥下藥地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許是轉化“問題學生”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1.將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串聯(lián)起來,這三樣環(huán)境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來講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價值。學校教育處于教育的主導地位,家庭教育處于教育的基礎地位,而社會教育則處于教育的延展地位,三樣環(huán)境需要層層結合、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對孩子們的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尤其是學校,在教育主導地位中需要定期開設類似家長會的學?;顒?,在活動中由班主任作為活動主持人,孩子與父母之間形成活動對象,并可以與其他同學和父母之間相互交流,這樣一來既能夠促進雙方家長在家庭教育上的共識得到顯著提升,又能夠幫助父母們及時了解孩子們的思想動態(tài),繼而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來利用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等理論知識來解決孩子所存在的心理問題等。
2.積極鼓勵家長們參加家長學校,而所謂家長學校指的是對學生監(jiān)護人進行一系列系統(tǒng)性培訓教育的成人教育體系。讓家長們在家長學校認識到自己管理孩子的不足之處,無論是過分溺愛孩子還是過分管理孩子,還是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這些都是家庭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家長只有認識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而且在農村進行教學的教師也可以幫助家長改變自己的家庭教育。時常給家長開家長會或者對問題很大的學生進行家訪,及時地跟家長溝通學生存在的問題,側面反映一下家庭教育,然后再對家長進行思想教育,改變家長的思想。這樣在日后,學生的家庭教育中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3.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科學文化知識越來越進步,家庭教育的內涵不再是父母對子女、長輩人對晚輩人實施的一種教育,而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家庭成員應該每個月例行的開一次家庭動員大會,然后家庭中的成員指出,其他成員的不足,其他成員也有耐心地傾聽并且改正。而且在這種家庭會議中,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會議中所說的每一句話,家長都要給予尊重,不要因為他年齡小,他還是個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建議。而是應該在家庭會議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樣一來學習型家庭的創(chuàng)建,對學生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
4.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有效性。其實盡管很多家長之間可能在文化程度、職業(yè)狀況以及經濟實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對于孩子們的愛卻是十分相似的,而這種愛可以激勵家長們的教育方針,促進家長們能夠真正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而在家庭教育中,其質量可以決定孩子們能否在家庭環(huán)境中形成成熟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談吐素養(yǎng)、行為素質、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教師可以在其中幫助眾多家長們能夠及時了解各自孩子的成長特征以及心理動態(tài),要讓家長們能夠真正重視家庭教育、明確了解孩子的重要性作用等。如針對那些常年在外打拼的問題學生家長,建議平日里打打電話,問問孩子的學習,重視家庭的特殊時間,定期不定期給孩子寫封長信,讓抽象的親情變成切實可見的文字,既便于閱讀又便于保存。創(chuàng)造機會,經常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重視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教育方法,做到寬嚴相濟,不簡單粗暴,不溺愛放縱,不大包大攬,引導孩子擔當有為,自己的事自己干。尊重孩子,彼此理解和寬容,讓孩子敞開心扉,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說教,才能入心入腦?!案改甘呛⒆拥牡谝蝗卫蠋煛薄?/p>
5.重視自我教育習慣和能力培養(yǎng)。外界的各種影響是教育的外因,而所謂自我教育需要在學校教育、家長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等共同教育體系下培養(yǎng)出來的一種教育成果,而這種成果可以幫助孩子們提升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在各自教育中積極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我教育意識,幫助孩子們學會如何開展自我教育、如何在其中形成自我管理的諸多能力,同時不斷提升在學習與生活中自覺性地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盧義剛,鄭壽寶.談農村初中階段學生家庭教育的實施策略[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2018(10):28-29.
[2]陳英平.問題學生家庭教育失敗原因及補救方案的研究報告[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1-2.
作者簡介:
史世芳(1980.03-),女,漢族,甘肅省武威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甘肅省武威市第二十四中學,研究農村問題學生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