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平 王素
[摘 要]習近平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包括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社會生活各領域道德建設的要求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創(chuàng)新等三個方面。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方面,習近平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原則、基本要求、道德范疇、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修養(yǎng)的認識;在社會生活各領域的道德建設方面,習近平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態(tài)文明、法治、文藝、外交等各領域的道德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創(chuàng)新方面,習近平提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理念,闡述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針、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道德精華的要求和道德建設的重點,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以期在學理層面上,實現以馬克思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為指導,構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思想體系,進一步深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研究,拓展倫理學理論和應用倫理學的研究視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的自覺性;在實踐層面上,實現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貢獻和實踐創(chuàng)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指導道德建設新實踐和新發(fā)展,解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道德問題。
[關鍵詞]習近平;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論綱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20)05-0129-07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蘊涵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貢獻和實踐創(chuàng)新,既闡釋了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現實價值,也內含了中外道德建設的思想淵源和歷史底蘊,又夯實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立論基礎;既升華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的認識,也提出了社會生活各領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具體要求,又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探索層面。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重要論述概述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形成和發(fā)展的時代背景和主體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貢獻和實踐創(chuàng)新系列重要講話,主要基于從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一客觀基礎,從戰(zhàn)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fā)展這一時代的轉換,為習近平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時代背景和客觀環(huán)境。習近平良好家教家風和習近平個人人生經歷、主體素質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形成和發(fā)展的主體因素。
(二)習近平關于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價值的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支撐力量;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他強調中華民族的希望取決于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對高尚道德的憧憬與不斷的追求,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價值彰顯了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自我覺醒與自我定位;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習總書記強調要遵循“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原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要突出和彰顯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思想基礎,“道德高尚是領導干部做到清正廉潔的基礎”;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夯實國內文化建設根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和立論基礎
這一思想的理論來源和立論基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道德建設思想的傳承與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不斷地繼承中華傳統美德,結合時代需求更好地去創(chuàng)新,因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其中的思想道德資源十分豐富。
二是對西方道德建設思想的借鑒與揚棄,“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ǎng),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
三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髓所在”,馬克思主義的道德建設思想是我們今天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源頭活水和立論基礎,必須毫不動搖,始終堅持。
(四)習近平資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從一般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包含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認識的升華、社會生活各領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具體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探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具有全面性、民族性、人民性、實踐性等特征。
二、習近平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
(一)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為人民服務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說,“群眾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強調要熱愛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強調要依靠人民;“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強調要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強調要為人民謀利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化了“為人民服務”這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認識。
(二)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原則——集體主義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指出了正確處理公私關系是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的關鍵;“整體利益再小也是大,局部利益再大也是小”,強調了集體利益的首要性;“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肯定正當個人利益的合理性。這些論述,為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深層次的原則要求。
(三)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基本要求——“五愛”的認識
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做了深層次的解讀,提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幫你們跑事的”,“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chuàng)新力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等。
(四)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范疇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善良”“良心”“誠信”“擔當”“公正”“共享”“實干”“團結”等社會主義道德范疇,做出了新的解讀。關于“善良”,習近平說:“與人為善,常懷善念,廣結善緣?!标P于“良心”,習近平強調要堅持良知原則,算好“良心賬”;關于“誠信”,他說,個人無信不立、企業(yè)無信不旺、政府無信不威、國家無信不強;關于“擔當”,指出“我們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時代的勁草和真金”;關于“公正”,他認為應該“激濁揚清正字當頭”;關于“共享”,他認為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關于“實干”,習近平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他認為“想發(fā)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實干,不能寄托于別人的恩賜”;關于“團結”,他強調“團結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yè)的重要保證”等。這些通俗易懂的言語,使得原有的道德范疇與當代的社會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并得以升華。
(五)深化了對社會主義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是否具有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客觀標準是,看其能否先吃苦后享樂,能否勤奮廉潔、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真正將自己的全部精力與生命奉獻給自己的理想;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決定性,“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強調“不能把理想信念只當口號喊”,并用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缺失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危險性,“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關于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實踐性方面,習近平強調“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六)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內涵
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道德規(guī)范,深化并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內涵。好干部必須踐行“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強調一個好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修身、立威、服眾,都必須以“德”為基;領導干部必須堅持“三嚴三實”,“對領導干部而言,黨性就是最大的德”,“領導干部必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縣委書記必須牢記“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反對衙門作風”,要“以身作則,不搞不正之風”;青年必須落實“勤學”“修德”“明辨”“篤行”,“廣大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養(yǎng)成高尚的品格”,要敢于讓自己的青春煥發(fā)光彩,勇于成為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開拓者與奮進者;未成年人必須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革命軍人必須要“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要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知識分子必須要“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國國情,放眼觀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勞動模范必須做到“愛崗敬業(yè)、勤奮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造”,“珍惜榮譽、謙虛謹慎、再接再厲”;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yǎng),保持一身正氣”,要“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這些既是對各類人員在思想、政治和作風方面的要求,同時也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內涵。
(七)深化了對道德修養(yǎng)的認識
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向上”“向善”,強調提高道德認知,能夠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不斷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責任感,形成堅強的道德意志,使其在社會生活實踐中能夠自覺講道德、自覺尊重道德、自覺守護道德;道德修養(yǎng)要求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加強道德理論認知與道德實踐的結合,最后形成自覺的道德習慣,做到“知行合一”;在道德修養(yǎng)方法方面,習近平指出要“于細微處見精神……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自身修養(yǎng)”,做到“不矜細行”;在道德修養(yǎng)境界方面,“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處、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這些論述使社會主義道德修養(yǎng)的理論得到新的升華。
三、習近平提出了社會生活各領域道德建設的具體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涵蓋了社會生活各領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具體要求。
(一)經濟領域的道德建設
其中在經濟領域,主要表現在生產、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中的道德性,以及經濟發(fā)展目標、經濟調節(jié)手段、經濟發(fā)展動力等表現出的道德性。如關于經濟發(fā)展目標的道德要求,指出要實現“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關于生產領域的道德要求,要求“樹立安全生產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關于分配和消費活動中的道德建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努力做到“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反奢靡之風”。
(二)政治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領域的道德建設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關于黨建的道德要求,包括黨的自身建設、黨的作風建設、黨內政治生活等,“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以踏實留印、抓鐵有痕勁頭抓下去”,“關鍵是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把守紀律講規(guī)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具體的道德要求。
二是關于政治制度的道德要求,其中包括權力制約的道德要求、政治制度道德價值判斷的依據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鞋子合腳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等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
三是政治生態(tài)方面的道德要求,包括反腐敗工作的道德要求和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道德追求,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以及“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tài)道德追求。
(三)社會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領域的道德建設思想主要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德標準——“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教育工作的道德要求——“讓十三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民生建設的道德要求——“就業(yè)是民生之本”;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方面的道德要求——“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扶貧開發(fā)工作的道德要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qū)、一個貧困群眾”;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道德要求——“一項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德政工程”。
(四)生態(tài)文明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tài)文明領域道德建設思想主要表現有:關于生態(tài)道德理念,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關于生態(tài)與經濟協調發(fā)展的道德內涵,習總書記提出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同時都要,一旦要有所取舍,就要堅持生態(tài)至上,提出“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辯證地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于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道德價值,強調“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關于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生產力關系的道德審視,習總書記著重強調了生產力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辯證關系,指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提升與改善,本身就是生產發(fā)展與提高的表現,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本身就是對生產力的保護;最后是關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保障,習總書記強調制度與法治的作用,指出要想保障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健康有序進行,必須制定并有效推進嚴格的制度和嚴密的法治體系建設,而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條件。
(五)法治領域的道德建設
關于法治領域的道德建設思想,體現在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各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對應的道德要求,以及道德在法律或法治領域的前提與基點支撐作用。在立法環(huán)節(jié),強調要科學立法,實現“使每一項法律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擁護”的道德要求;在執(zhí)法環(huán)節(jié),強調要嚴格執(zhí)法,實現“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道德要求;在司法環(huán)節(jié),強調要公正司法,習總書記提出要讓全體人民群眾都要感受到每一個司法案件中的公平與正義,并以此“公平正義”作為司法環(huán)節(jié)的主要道德要求;在守法環(huán)節(jié),強調要全民守法,實現“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的道德要求;在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方面,習近平認為,“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特別強調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性前提,法律的頒布與實施離不開道德的支撐與支持,反過來,道德實踐活動的展開也需要法律的底線約束,因此,習總書記提出“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明確指出了道德的法治文化價值。
(六)文藝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領域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主要表現在,一是關于文藝引領時代的道德使命,習總書記強調“文藝”在一個時代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文藝”是體現了一個時代的具體風貌,能夠引領一個時代的時尚與社會風氣,是一個時代不斷走向嶄新未來的前進號角;二是關于文藝的人民性本質,強調“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文藝要熱愛人民”;三是關于文藝作品的道德價值,提出“文藝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四是關于文藝的道德評價標準,強調“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
(七)外交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外交領域的道德建設思想主要有:關于外交工作的道德責任,強調“任何國家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的苦果”;關于外交政策的道德追求,指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道德愿望;關于新型大國關系的道德準則,強調“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道德要求;關于周邊外交的道德理念,強調“親、誠、惠、容”的道德要求;關于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關系的道德要求,強調“真”“實”“親”“誠”的道德要求。
四、習近平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探索層面,主要體現在樹立道德建設以人民為核心的理念,強調堅持道德建設的基本方針,挖掘道德建設的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突出了道德建設的重點,拓展了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等幾個方面。
(一)樹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人民為核心”的理念
“人民”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出發(fā)點,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落腳點,“人民”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理念。關于樹立以“人民為核心”這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念,習總書記提出三個層次的建設要求,即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了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依靠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所帶來的成果與誰享?緊接著習總書記一一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人”,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提高與全面發(fā)展,而“人”指的就是“人民”,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就是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的全面發(fā)展;當然,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了“人民”,那么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反過來也要依靠“人民”,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夢”必須依靠“人民”來實現,“中國夢”是“人民”的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而這個夢的實現,是要依靠億萬中華兒女共同的努力奮斗;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所帶來的成果,習總書記強調,必須由“人民”共同享有,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所有成果必須惠及“全體人民”,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共同發(fā)展。
(二)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雖然沒有直接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方針,但是在其系列重要講話中包含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三個基本方針。
第一,堅持德法并舉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針,習總書記強調,道德教化與法律規(guī)范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兩者都要給予重視,只有兩者的相得益彰,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高度發(fā)展。
第二,堅持經典傳承與時代弘揚相互結合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針,習總書記強調,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要認真地、有針對性地加以繼承與揚棄,特別提出要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美德的繼承與弘揚,而且還指出,傳統美德的繼承與弘揚是要與時俱進的,必須放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結合時代精神的發(fā)展要求,推陳出新,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思想。
第三,堅持集中教育與常規(guī)性教育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針,習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僅僅是常規(guī)性的道德建設,適當時候也要搞一些集中性的教育活動,只有兩者的相互結合與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三)強調挖掘道德建設的中華傳統文化資源
中華上下五千年,孕育出了優(yōu)秀的傳統道德文化,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離不開中華經典的傳承與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其系列重要講話中特別重視強調對傳統經典的繼承與發(fā)展,其中人民日報評論部特別推出《習近平用典》(第一、二輯),大量刊載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所引用的古文經典[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離不開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美德的傳承和弘揚,具體表現為:一是指出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核心就是中華傳統美德,其中蘊涵的倫理道德資源自然是非常的豐富,必須加以認真對待和深入研究;二是要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美德為根本,強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追本溯源,而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美德就是源頭活水;其三對中華傳統文化要批判性地加以繼承,要有鑒別地加以區(qū)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主要是吸收中華文化中優(yōu)秀的部分,揚棄糟粕,結合時代需求,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2]。
(四)突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從三個方面指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對象,其一是關于“政府道德”,提出了“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等重要的規(guī)范與要求;其二是關于“關鍵少數”(即領導干部)的道德,一般來講,這個關鍵少數作為權力與公眾人物,其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必須予以嚴格要求;其三是關于“青少年”的道德,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習總書記強調“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五)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其最后必然落到實踐中,因此,綜觀上述習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思想論述,從以下八個方面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
其一是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二是強調“誠信”在解決社會道德難題中的突出地位;
其三是強調要樹立榜樣,提高其在道德建設中的模范引領作用;
其四是強調在社會日常道德活動中,要“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宣傳先進事跡,提高其道德影響力;
其五是強調要注重傳統節(jié)日(同時包括一些紀念日)的道德內驅力,增進國人的道德共鳴;
其六是強調要守住社會底線道德;
其七是強調要重視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對道德運行機制提供保障;
其八是強調家庭共同體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在道德建設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適應當前階段道德建設的現實問題。習近平的道德建設思想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最新發(fā)展,不僅拓展了倫理學的學科視野,夯實了倫理學的學科基礎,推進了倫理學的學科完善;而且增強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科學性、針對性,增強了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
[參 考 文 獻]
[1]? 習近平.習近平用典(第一輯)[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2]? 習近平.習近平用典(第二輯)[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劉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