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元
(洛陽東方醫(yī)院 骨科二病區(qū),河南 洛陽 471003)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老年人已經成為骨折高發(fā)群體,每年因骨折入院就診患者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多[1]。骨折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理功能,術后長期恢復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隨著醫(y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各種非藥物治療手段對患者康復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yī)生的關注[2]。本研究探討舒適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洛陽東方醫(yī)院就診的116例老年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舒適護理組,各58例。常規(guī)護理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60~76歲,平均(67.42±2.73)歲;并發(fā)骨質疏松癥40例。舒適護理組:男31例,女27例;年齡60~75歲,平均(67.30±2.59)歲;并發(fā)骨質疏松癥3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并發(fā)骨質疏松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洛陽東方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新鮮骨折,骨折發(fā)生24 h內入院就診;(3)無顱腦外傷;(4)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并發(fā)癥;(2)陳舊性、病理性骨折;(3)重要臟器功能不全;(4)惡性腫瘤;(5)無法控制的血壓、血糖異常;(6)精神障礙;(7)惡性腫瘤;(8)因失語、失聰?shù)仍驅е碌慕涣髡系K。
1.3 護理方法常規(guī)護理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舒適護理組接受舒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建立舒適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1名骨科醫(yī)生任指導老師,由護士長向小組成員講解舒適護理內容和操作方法,所有護理人員培訓和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2)創(chuàng)造舒適環(huán)境:保持病房溫度(20~22 ℃)、濕度(50%~60%)舒適,定期通風,調整儀器警報聲,日間<45 dB,夜間<20 dB。(3)健康知識教育:一對一逐條向患者講解相關健康知識教育手冊,告知患者骨折治療、康復訓練和護理相關內容,并鼓勵患者和家屬參加科室定期舉辦的健康知識講座。(4)心理舒適干預: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幫助患者排遣心理壓力,向其展示術后康復較好并順利出院的病例,并叮囑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5)術后舒適護理干預:關注患者術后切口變化,使用冰敷、按摩等非藥物鎮(zhèn)痛方式,合理使用止痛藥物,指導患者以聽音樂、聊天、觀看影視節(jié)目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對于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應盡早開展床上運動訓練。(6)飲食干預:結合患者飲食習慣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增加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優(yōu)質蛋白及含鈣量高的牛奶、豆制品等食物的攝入。
1.4 觀察指標(1)住院時間。(2)舒適度:采用醫(yī)院自擬舒適度評分表評估患者治療期間舒適度,評分越高,舒適度越高。(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估患者出院時的生活質量,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4)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2.1 住院時間舒適護理組住院時間[(6.18±0.76)d]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8.36±0.93)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舒適度評分舒適護理組舒適度評分[(87.63±4.13)分]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80.49±5.2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GQOLI-74評分舒適護理組出院時GQOLI-74評分[(71.53±5.28)分]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63.26±5.4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護理滿意度評分舒適護理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2.41±3.48)分]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85.93±4.3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居民膳食鈣攝入量不足,老年人運動平衡能力較差,交通運輸業(yè)快速發(fā)展,我國老年人群骨折發(fā)病率不斷升高。目前,臨床治療老年骨折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雖然保守治療不會帶來其他傷害,但患者遠期肢體功能恢復較差,且長期臥床極易引起多種并發(fā)癥,臨床療效并不理想。因此,對于耐受良好的患者臨床仍推薦進行外科手術治療。老年骨折患者多合并各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身體機能較差,特別是下肢骨折患者術后仍需長期臥床,這均給手術的順利開展和術后康復帶來極大影響[3]。
隨著臨床醫(yī)學、護理學的快速發(fā)展以及醫(y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護理工作在患者康復中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yī)生的關注,但傳統(tǒng)護理局限性較大,已無法有效滿足臨床工作需求,尋找新型護理模式迫在眉睫。本研究探討舒適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舒適護理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舒適度評分、出院時GQOLI-74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表明舒適護理可有效加快老年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舒適護理是一種具有全面性、特異性的新型護理模式,通過有效的健康知識教育可提高患者和家屬對疾病、治療、康復和護理的了解,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心理干預有利于患者住院期間保持舒適心情,這對提高其治療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4];術后指導患者通過合適方式轉移注意力可有效減輕疼痛對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且能減少肢體藥物的臨床應用[5];飲食干預可有效保證患者營養(yǎng)攝入均衡、充足,從而加快切口愈合和術后康復;舒適護理還注重醫(yī)護人員以良好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溝通,有助于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故舒適護理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可加快老年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