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承呈
股前外側皮瓣游離移植術是覆蓋創(chuàng)面缺損比較實用和有效的方法,該術式可以修復缺損,降低感染率和截肢率,有利于受傷部位的恢復[1],是現今公認的治療方法,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在手術配合中應著重管理特殊環(huán)節(jié)。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在本院行股前外側皮瓣移植術的26 例創(chuàng)傷性軟組織缺損患者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本院收治的26 例創(chuàng)傷性軟組織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 例,女11 例;年齡7~64 歲,平均年齡(22.5±13.7)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3 例,機械設備碾壓傷8 例,重物砸傷5 例;受傷部位:足背部13 例,手肘部12 例,小腿部1 例;26 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神經血管以及骨和肌腱損傷;受傷皮瓣面積最大為16 cm×11 cm,受傷皮瓣最小面積9 cm×6 cm。
1.2 手術方法 患者均給予股前外側皮瓣移植術治療。具體如下。
1.2.1 受區(qū)處理 對創(chuàng)面進行徹底的清創(chuàng),將感染創(chuàng)面、壞死組織、血運不佳的瘢痕組織、炎性肉芽組織等切除,使用雙氧水(2%)、生理鹽水沖洗,如有肌腱及神經組織損傷應予以縫合和修復,手術應在創(chuàng)面清潔后再進行。
1.2.2 皮瓣的選擇與設計 根據創(chuàng)傷面在大小,半徑長度放大1~2 cm 設計所需皮瓣,沿著髕骨外緣至髂前上棘的連線為中心。手術時先切開皮瓣內緣,在股直肌與股外側肌肌間隙,解剖出旋股外側血管。沿該血管降支向前下尋找第一肌皮支。切開皮瓣四周,于淺筋膜下分離并掀起皮瓣,在距血管蒂 2~3 cm 處行闊筋膜下分離,并保留少許闊筋膜以保護皮支血管。皮瓣完全游離后移至受區(qū)。切開大腿外側皮膚,暴露出在股外側肌和股直肌之間的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及皮瓣的肌皮穿支1~ 2 支,分離出股前外側皮神經切開皮瓣上端的皮膚,將皮瓣向內側掀起,分離出旋股前外側動脈降支在根部上發(fā)出的高位皮支,游離血管后,將皮瓣內側皮膚切開。皮瓣如果比較大時,可攜帶第二皮支血管。供區(qū)直接縫合或游離植皮。
1.2.3 皮瓣移植 將游離的皮瓣放置于受區(qū),將皮瓣位置調整合適,按照先靜脈、后動脈、再神經的順序將皮瓣下受區(qū)的血管和神經進行吻合。
1.3 手術配合方法
1.3.1 巡回護士配合 ①心理護理:因受傷嚴重且要通過數次手術治療,手術過程較長,患者及家屬會在心理上產生壓力和生理上承受痛苦,對手術的未知性產生疑慮。在手術進行前1~2 d,護理人員應到病室探訪患者,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查看患者的手術部位以及供區(qū)的準備情況,核對患者的檢查結果。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為患者耐心解答手術前后會出現的問題,解除患者因恐懼而產生的焦慮與緊張情緒,為患者介紹成功病例,讓治愈后的患者與之交談,探討手術成功的經歷,讓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②器械及物品準備:2%雙氧水、生理鹽水、美蘭、肝素鈉、0.5%利多卡因等。顯微外科器械、手術顯微鏡、皮瓣切取器械、小靜脈拉鉤、縫合線等。③術前準備:a.把患者接入手術室后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并且固定,使用三通連接18G/20G 的穿刺針,輸液濕度控制在37~40℃,防止因濕度過低刺激使皮瓣血管痙攣,控制室內溫度在22~24℃,室內濕度在50%~60%;b.為患者安置體位,保證患者體位舒適,幫助麻醉師為患者麻醉;c.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手術過程,為醫(yī)生調整手術燈光源,做到術野內光源清晰,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對患者出血量進行評估,時刻做好輸血的準備,確保輸液管以及導尿管的暢通;d.巡回護士配合洗手護士將無菌顯微鏡套罩好并調整合適的位置。
1.3.2 洗手護士配合 ①洗手護士應提前30 min 洗手準備,將器械手術用品合理放置,配合術者為患者消毒鋪蓋無菌巾,將普通器械與顯微器械區(qū)分安放,檢查顯微器械是否正常,核對清點手術器械以及手術用品的數量。②嚴格確保手術過程無菌操作,供區(qū)器械與受區(qū)器械應嚴格區(qū)分不能共用,防止交叉污染的發(fā)生,準確無誤的為術者傳遞所需用品。③皮瓣切除后應用25~30℃的0.9%氯化鈉溶液紗布覆蓋保濕,為了防止血管收縮可采用 2 %利多卡因滴灑,不應擠壓皮瓣,皮瓣切除后不應直接放入0.9%的氯化鈉溶液中,容易導致細胞水腫,降低皮瓣的成活率[2]。④吻合皮瓣血管時為了防止血栓形成并且保持清晰的術野,可以使用0.002%肝素的注射器對血管腔及術野進行沖洗。⑤手術過程中洗手護士應及時回收器械及手術用品,檢查、核對器械及手術用品的數量,避免手術過程中遺留器械及手術用品于患者體內。⑥使用顯微器械的過程中應輕拿經放,避免磕碰照成器械的損壞。
1.3.3 術后康復護理 ①患者因意外受傷而且經過多次手術治療,很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從而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容易引起血管神經性痙攣。為此術后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多溝通,了解患者的狀況,放松患者的心態(tài),預防血管危象的出現。②術后患者應安置在舒適的病室,室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濕度在55%~60%,盡量避免由于血管收縮而引發(fā)的皮瓣缺血。③患者回到病室應臥床休息,患肢應抬高10~20 cm,促使靜脈回流通暢,減輕皮瓣腫脹,避免牽拉和壓迫皮瓣,提高皮瓣的成活率。④護理人員應告知家屬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疼痛,對中度和重度疼痛患者應給予相應止痛藥。⑤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皮瓣的狀況,重點觀察皮瓣的顏色、溫度、彈性以及毛細血管的充盈時間[3]。術后應用烤燈局部照射皮瓣,保持燈距在35~45 cm,防止燙傷皮瓣。如康復過程中發(fā)現皮瓣出現色澤蒼白、皮溫下降、出現花斑、毛細血管反應慢或是消失,彈性欠佳,提示動脈危象;皮瓣溫度低下、腫脹,表皮起有水泡,色澤由暗紅逐漸變?yōu)榘底仙?針刺有紫色淤血滲出,提示靜脈危象,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⑥患者手術10 d 后皮瓣成活,應為患者制定術后運動計劃,護士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
26 例患者皮瓣轉移全部成功,經過定期隨訪,皮瓣功能恢復良好。
股前外側游離皮瓣手術的優(yōu)點是獲取皮瓣面積較大、皮瓣移植成功率高且供區(qū)隱蔽等,該術式的手術效果良好,能夠對受區(qū)提供保護與恢復?,F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術中的手術護理配合也相應的得到改善。所以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及時學習、更新技術為了能夠更好的配合手術作好準備[4,5]。移植皮瓣手術因其風險大、難度高、操作精細等特點,要求洗手護士能夠熟練掌握手術過程、手術器械的使用,要求巡回護士細心觀察患者狀態(tài),嚴格控制室內溫、濕度,輸液及輸血溫度,為手術順利進行作好保障工作[6-8]。同時護理人員不應在手術前、后對患者作好心理疏導,排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從而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
綜上所述,良好的手術護理配合對股前外側皮瓣游離移植術的順利實施、患者的康復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