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宇博 包陽陽 昭日格圖[2]*
([1]內蒙古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 內蒙古·通遼 028000;[2]國家級化學實驗示范中心 內蒙古·通遼 028000)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要以實驗為基礎。人類從認識自然到改造世界,從發(fā)現(xiàn)物質到制造合成新的化學物質,都與化學實驗密切相關。本文從五個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視角出發(fā),探究高中化學如何更好的改進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以宏觀現(xiàn)象為出發(fā)點,以微觀分子結構分析作為落腳點,把宏觀現(xiàn)象和微觀分子結構分析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實驗中逐漸形成觀察、識別化學現(xiàn)象的能力,以及探究微觀分子結構的能力。這樣,化學實驗呈現(xiàn)出來的是宏微結合的具體內容,學生通過觀察宏觀現(xiàn)象與分析微觀分子結構,更好地理解并記憶化學知識點。
如在“乙烯的加成反應”學習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入手在“C2H4會導致Br的CCl4溶液褪色”的宏觀現(xiàn)象將C2H4與Br的CCl4溶液會有反應產生推斷出來;隨后,立足于C2H4與Br的分子結構上對該反應機理進行分析、理解,同時將C2H4與Br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來,并對C2H4與H2O、H2和HBr之間相同的加成反應進行推測。這樣的教學非常注重宏微相結合,原本冰冷抽象的化學方程式轉化成了宏微結合載體。如此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
化學實驗教學中,常有實驗現(xiàn)象不符合預測實驗現(xiàn)象或理論知識的情況出現(xiàn),“變化觀念”這一哲理便蘊含在其內。教師應當將這類現(xiàn)象靈活抓住,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思考、討論,在提問、解疑并總結后,完成知識的掌握。
例如,做“CH4與Cl2的取代反應”實驗時,首先,教師讓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和步驟進行實驗,得到的現(xiàn)象是:試管內的黃綠色逐漸變淺,試管內壁上出現(xiàn)黃色的油狀物質。此時,學生不禁發(fā)出疑問:“CH4與Cl2反應生成的油狀物質應是無色的,為什么會是黃色呢?”教師就此情況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與探究,得到的原因是:過多的Cl2溶解在CHCl3、CCl4中才出現(xiàn)黃色的油狀物。其次,教師把水槽中的水換成飽和的食鹽水,再讓學生操作實驗,得到水槽中出現(xiàn)白色晶體的實驗現(xiàn)象。最后,教師告訴學生飽和食鹽水中存在溶解平衡的化學知識,引導學生從化學平衡角度思考白色晶體出現(xiàn)的原因,得到最終的正確答案。通過化學實驗現(xiàn)象的變化與原因探究,能使學生對化學中的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有一個形象認知,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能力,教師在高中實驗教學中可以借助發(fā)現(xiàn)探究式實驗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大膽猜想,進行科學推理和論證,讓學生收集實驗中的證據并進行處理,建立相應的模型,使其結合模型進行科學的推理分析與論證,以形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能力。
如講“原電池”內容時,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銅片與鋅片在H2SO4溶液中接觸而造成銅片表面出現(xiàn)氣泡的現(xiàn)象,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其次,讓學生大膽猜測,提出“銅片表面放出氣泡是鋅失去電子轉移到銅上面了嗎?”。最后,讓學生收集證據并進行處理,構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模型,并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形成了證據搜集與模型認知能力,也使其形成了嚴謹的科學精神。
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探究能力的地位十分重要,教師在實驗教學期間,應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圍繞問題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并假設實驗步驟,細致觀察實驗過程。具體來說,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對實驗現(xiàn)象與結果預測,并在完成實驗后及時總結、分析并評價實驗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如講“苯的分子結構”時,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苯的分子結構中是否存在碳碳雙鍵”這一探究問題,設計苯與酸性KMnO4溶液、Br2的 CCl4溶液反應的實驗方案。然后讓學生操作實驗,根據現(xiàn)象得到“苯的分子結構中不存在碳碳雙鍵”這一結論。通過這樣的探究式實驗教學方式,能很好地培育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為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教師在課堂做演示或學生做分組實驗時,時刻要有強烈的安全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對于教材上一些設計不合理或存在安全隱患的實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在可行性、安全性等前提下查閱文獻資料,選擇合適的儀器和藥品,對實驗進行改進,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化學實驗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實踐對理論知識進行分析,所以,教師應在開始實驗前,根據化學實驗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對實驗情境進行合理的設計,對實驗過程和細節(jié)進行合理設置,讓學生帶著問題和目標去實驗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學生個性情況將他們進行合理分組,設計合理的實踐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對化學現(xiàn)象進行觀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還可以讓各小組間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模式,從而營造出理想化的化學實驗學習氛圍。這樣做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充分體會合作的力量,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從而將知識和理論進行有效結合。通過化學實驗情境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內涵有更深刻的體會,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熱情,有效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
進行化學實驗課時,教師應提高對化學概念教學的重視程度。熟練掌握理論知識,是進行化學實驗操作的前提。教師可應用多媒體課件對化學概念教學進行動態(tài)演示,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對化學實驗過程有更加直觀的感受。通過多媒體動畫對實驗過程進行提前演示,并且對實驗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做出強調,將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滲透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一課中,教師應當一一講解氧化還原反應、被還原、被氧化、還原劑和氧化劑等概念的原理和內涵,然后再使學生們由實驗來對學習內容進行驗證,對事物本質與現(xiàn)象間的關系進行親自感知。
現(xiàn)行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實驗,要求教師隨堂做演示實驗或者學生自己動手做,通過課堂實驗的訓練,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規(guī)范,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對實驗進行改進的意義,從而啟發(fā)學生自行設計和改進實驗。如Fe(OH)2的制備實驗,教材采用取少量新制備的FeSO4溶液于試管中,用長膠頭滴管吸少量NaOH溶液,將滴管尖端插入試管里溶液的底部,然后再慢慢擠出NaOH溶液,并認真觀察擠出瞬間及后面幾秒鐘Fe(OH)2顏色的變化。這個實驗操作起來很簡單,現(xiàn)象非常明顯,能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可追問:為什么FeSO4要新制?為什么滴管要另類操作?思考評價過后,就可以布置學生設計Fe(OH)2制備實驗更加理想的改進方案。學生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就會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方案。此時,教師要做好對各種方案的評價,并將近年高考對Fe(OH)2制備實驗的創(chuàng)新考查與學生共同討論分析。
新時代化學實驗教學要著眼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要引導學生改變從聽講到死記的學習程序,指導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探究化學知識、運用化學知識。教師要挖掘實驗教學內容在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獨特價值,正對實驗問題、分析問題原因,探究改進實驗,自主建構化學知識,改進學習方式,在實驗中提高學生化學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