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玲 金肖青
1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醫(yī)院 浙江 杭州310013
金肖青主任中醫(yī)師應用臍針聯(lián)合常規(guī)針刺治療動眼神經麻痹效果尚佳,茲介紹案例一則如下。
患者,女,67歲。2019年12月23日就診。主訴:左側上瞼下垂1月余?,F病史:患者1月前出現左側上瞼下垂,伴左眼脹痛、視物重影,于2019年11月20日就診于浙江某醫(yī)院,診斷為“左眼動眼神經麻痹”,給予甲強龍抗炎、彌可保營養(yǎng)神經等對癥治療后左眼脹痛較前好轉,但左側上瞼下垂無明顯改善。遂至我院針灸科就診??滔拢荷袂?,精神可,左側上瞼下垂、抬眼無力,左側正常睜眼眼裂寬度為2mm,視物重影,左眼內收時受限,兩瞳孔等大正圓,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張力無異常,舌紅、苔黃膩,脈弦。高血壓病10余年,平素口服降壓藥物,血壓控制良好。西醫(yī)診斷:動眼神經麻痹(左側);中醫(yī)診斷:瞼廢,證屬濕熱蘊脾,痰濕阻絡。針刺選穴:百會、印堂、患側陽白、攢竹、絲竹空、球后、養(yǎng)老,雙側足三里、下巨虛、豐隆、三陰交、太白、地機。臍針:眼、離、坤、乾、坎、巽。針刺操作:患者仰臥位,體針選取0.25mm×40.00mm毫針,其中陽白、攢竹、絲竹空、球后、百會、印堂、養(yǎng)老、太白淺刺,足三里、下巨虛、地機、豐隆、三陰交、光明常規(guī)直刺;臍針選取0.22mm×25.00mm毫針,依次在眼、離、坎、震處斜刺進針,留針25min,每日治療1次,每周3次,6次為1個療程。第1個療程結束后查體:左側上瞼明顯上抬,眼裂寬度4mm(左:右=4:10),自述視物重影較前好轉,眼球內收運動基本正常。第2個療程結束后查體:左側眼裂寬度10mm(左:右=10:10),視物基本無重影,眼球內收運動恢復正常。1月后隨訪未復發(fā)。
按:動眼神經麻痹,中醫(yī)稱之為“目偏視”“瞼廢”“痿病”,認為本病多責之于風、痰、瘀、虛,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該患者舌苔黃膩、脈弦提示體內痰濕內阻,困脾則運化受阻,水谷精微不能順利轉化營養(yǎng)經絡及臟腑。治應健脾化痰,通經活絡。取百會、印堂、攢竹、陽白、絲竹空、養(yǎng)老通經活絡,調和眼部氣血,升提眼瞼。球后為經外奇穴,刺之可促進動眼神經功能恢復。脾主肌肉,眼肌亦由脾所主,太白、地機、三陰交健脾祛濕,通經活絡。治痿獨取陽明,足三里、下巨虛、豐隆調理脾胃,利濕化痰。本案患者肚臍呈圓形,臍上部顏色較深,有淺褐色沉積物,提示患者身體機能代謝欠佳,體內痰濕較重,有心血管及眼部方面的疾病。坤、巽兩處有較深的細紋,艮、乾兩處有組織向臍內凸起,提示患者脾胃功能欠佳。根據臍八卦全息圖理論及“先取癥狀、次取系統(tǒng)、再取疾病”的施針順序,依次在眼、離、坤、乾、坎、巽處施針。離位方位在南,五行屬火,在臟為心,在腑為小腸,五官屬目,故離位的施針為一穴多針,在治療臟腑疾病的同時兼顧病變部位。中醫(yī)認為疾病發(fā)生的根本為陰陽失衡,取離、坎、坤、乾寓“水火既濟+天地定位”之意?!翱病睘樗?,“離”為火,針之則陽升陰降,水火既濟;“坤”為母屬陰土,“乾”為父屬陽土,構成“地天泰”卦,引寓天地交而百病自消。最后落針于巽,患者久病不愈,情緒低落,巽位在腑為膽,與肝互為表里,取之調神暢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