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兩陽中學附屬實驗學校 廣東·陽江 529500)
研學旅行作為一種校外實踐活動、探究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因其獨特的現(xiàn)場感、體驗性和愉悅性,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中將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將個人與他人、社會、國家和自然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領略英雄人物的風采,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提高政治認同。
各班組成若干個小分隊,選出隊長,組建研學團隊,寫出隊名和口號,共同合作繪畫海報。研學小分隊,隨機重組成了新的小集體,對于即將面臨的新環(huán)境,積極尋求在小集體中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遇到問題時,學生需要共同討論,當發(fā)生意見分歧時,必須要有大局意識,以集體利益至上。研學的任務需要合作探究才能完成,每個隊員清楚認識到必須要分工合作、優(yōu)勢互補,學會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在學生的共同探究之下,感受其他隊員給予的幫助與溫暖,在大家的互相配合合作中,為小集體爭得榮譽,實現(xiàn)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了解他人的個性,展示自己的魅力。
研學旅行將學生拉入到社會當中,融入到大自然中,由簡單的認知模式轉(zhuǎn)變?yōu)橛H身體驗式的學習。學生從多種新視角、多種途徑,在具體的研學旅行的活動中感受與體驗,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讓學習發(fā)生。當學生集體乘車出行時,知道遵守規(guī)則、文明禮讓的重要性,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接觸大自然,親近動物,珍視生命,對生命有敬畏之心。學生進入嶺南寶墨園,尋覓獅舞、飄色、磚雕三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原因,觸摸了磚雕的美妙絕倫,看到了獅舞的神采飛逸,了解了飄色的精美細膩,了解大國工匠的故事,學生更能積極的主動走進生活,關心社會發(fā)展,關心國家大事,提高公共參與能力,奉獻社會。
在佛山南海研學中,學生親身感受了明清建筑、香港懷舊建筑以及民國時期的舊上海、廣州街,近距離接觸文物,在偉人故居了解他們的豐功偉績,瞻仰康有為、陳啟沅、梁啟超、黃飛鴻、詹天佑等時代人物。學生在駐足觀望偉人的風采時,回憶起他們熱愛祖國、胸懷天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勇于擔責的精神。在政治課堂上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多的是英雄故事的講述,并不能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再震撼動聽的故事和再優(yōu)秀的公開課都不如在革命紀念館,在英雄的故居體驗感受的要更加深刻,更加深入人心。研學參觀的英雄紀念館,仿佛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矗立在學生的眼前,這種油然而生的敬仰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持久的。
以研學為載體,學校決定全局性、最重要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研學前,學生對未知之旅充滿了好奇感和新鮮感,此時他們自主探究的欲望強烈,學習效果比事后要更好。對于不同的學生,分階段分層次,讓學生自主收集探究可能涉及到的知識,利用班會課,開展班級論壇,讓學生展示收集到的研學資料,提出疑問,并記錄下來為途中的研學之旅做好知識儲備。這樣,學生可以更好的進行“深度游”,避免研學旅行成為了形式主義的“走過場”。政治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靈活地利用研學旅行的生活素材,作為課堂上生動的案例和圖文并茂的視頻,營造有生命力的課堂,真實的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去,進一步促進研學與學科的融合,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
研學導師的角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是研學旅行有序高效開展的重要保障。一是組織者,組織學生有序排隊上下車,強調(diào)安全問題,整頓好隊伍的紀律,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有禮意識,按規(guī)定的流程參觀,遵守規(guī)則,自覺維護公物。二是指導者,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在研學旅行中,指導學生完成研學任務,提高研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了解紀念館展覽的字畫、雕刻、建筑等背后的故事,提出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三是評價者,善于觀察學生的言行和表現(xiàn),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等的表現(xiàn),增強學生自信心,激勵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樂于在探究中學習,突出導師的思想引領,強化研學的育人價值。
研學評價,是為了使研學旅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的學習熱情。研學旅行的學生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研學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整體表現(xiàn),包括個人自評、同學互評、家長評價、導師評價,形成較為全面的研學評價體系。評價的內(nèi)容按照不同的研學年齡和階段,有不同的側(cè)重點,評價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前期的資料收集、個人展示、團建表現(xiàn),中期的文明禮儀、衛(wèi)生紀律、探究問題能力、合作能力,后期的研學匯報、成果展示等。研學旅行作為學校必修課程之一,不僅僅只是一次體驗式學習,應將其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中,衡量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考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