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多發(fā)于成年人群,女性發(fā)病率偏高,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1],我國成年群體中膽囊結石發(fā)病率超過10%,其中中年女性發(fā)病率高達15%。膽囊結石的形成受女性激素水平、肥胖、妊娠、糖尿病及飲食習慣等多因素影響,膽絞痛、右上腹隱痛是膽囊結石的臨床特征,表現(xiàn)為急性或慢性膽囊炎,如未得到有效診治,極易因結石嵌頓引發(fā)膽囊穿孔或化膿性膽管炎等癥狀[2]。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比傳統(tǒng)開腹手術,該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研究發(fā)現(xiàn)[3],腹腔鏡術后多存在腹脹、疼痛等癥狀,對患者病情恢復及術后生活影響極大。為促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恢復,緩解術后疼痛,本研究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應用路徑化護理,臨床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與膽囊疾病臨床診斷標準相符;經(jīng)B超等檢查確診;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指征相符;無凝血功能障礙;年齡≥18歲,且認知、交流能力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疾??;合并肝、腎等器官組織疾??;近期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或影響胃腸動力的藥物;伴有腹腔、腹膜感染癥狀。隨機將其等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9例,女40例;年齡34~65歲,平均(48.34±6.3)歲;病程1~6年,平均(3.5±1.7)年;疾病分類:膽囊結石42例,慢性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27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45例;年齡35~67歲,平均(48.64±6.6)歲;病程1~6年,平均(3.6±1.8)年;疾病分類:膽囊結石41例,慢性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2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疾病分類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入院常規(guī)宣教、病房維護管理、術前常規(guī)教育、術后體位管理[4]。觀察組采用路徑化護理,具體措施見表1。
表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護理路徑表
1.3 評價指標 (1)術后疼痛。本研究選用VAS疼痛評分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分值為0~10分,其中0分表示無痛感;1~3分表示存在痛感,可忍受;4~6分表示可忍受疼痛,但睡眠受到影響;7~10分表示強烈性疼痛,超出忍受范圍。評估時間為術后第1,3,7,10天[5]。(2)生活質量。本研究中生活質量評價選用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量表共9個維度,分別是精神健康(5個條目)、生理機能(10個條目)、精力(4個條目)、一般健康狀況(5個條目)、社會功能(2個條目)、情感職能(3個條目)、軀體疼痛(2個條目)、健康變化(1個條目)、生理職能(4個條目),共36條目,維度分值0~100分,分值越大,則生活質量越高[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疼痛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我國膽結石發(fā)病率為7%~10%,其中膽囊結石占50%以上,且以膽固醇性結石為主[7]。膽囊結石成因復雜,因相關因素作用導致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不協(xié)調,誘發(fā)結石形成。臨床治療膽囊結石以手術切除為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術后恢復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仍有并發(fā)癥、疼痛等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及生活質量。
應用路徑化護理干預,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臨床護理劃分為術前、治療恢復期、出院前3階段,根據(jù)各階段護理需求及臨床護理要求確定干預措施,制定CNP表,據(jù)表實施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不同時間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路徑化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術前護理人員通過宣教介紹手術方案及術后癥狀,可強化患者對術后疼痛的認知,有助于其做好心理準備,能從心理角度緩解疼痛;本研究借助心理自評量表評價患者術后心理狀況,據(jù)此確定干預措施,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能避免因情緒惡化導致疼痛加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8-10];本研究分別于術后第1,3,7,10天基于VAS量表評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據(jù)評估得分確定管控措施,包括呼吸減痛法、按摩減痛法、目標轉移法,引導其逐漸放松身心,加以穴位按摩調節(jié)、分散注意力,從生理、心理方面進行干預,達到管控疼痛的目的[11-13]。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于術后開展宣教指導,包括全面宣教指導、針對宣教指導,基于圖文、影像等形式介紹了術后照護重點及技巧,能強化家屬照護意識,增強其照護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14-17];采取音樂放松療法、語言開導療法,能有效放松其身心,消除其困惑疑慮,可實現(xiàn)對心理狀態(tài)有效調節(jié);術后對患者病情實施有效監(jiān)測,并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確定干預措施,可實現(xiàn)對術后并發(fā)癥有效管控,確?;颊呖傮w健康;術后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干預,包括臥床主被動運動、早期下床活動等,基于肢體活動、穴位刺激,能增強胃腸道蠕動,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緩解腹脹不適等相關癥狀。
綜上所述,路徑化護理干預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能緩解術后疼痛,改善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