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城北小學 李 芳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多為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而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學生接觸到最多的學習技能就是最基礎的計算能力,這項能力也是在小學階段運用最為廣泛的一項能力,不可忽視。同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師也需要對以往傳統(tǒng)的計算能力教學方式加以改善和改進,改變之前單調機械化的教學模式,摒棄以往“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法,在實踐和探究中尋找突破傳統(tǒng)舊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方法和方案,牢牢把握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能力的方法,以便為他們今后的數(shù)學學習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促進其能力核心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尤其是四年級階段,小學數(shù)學的實用性大大增強,因而需要學生將所學知識大量地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去,而其中最為基本和重要的就是計算能力,因此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小學四年級的教師也逐步認識到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進行數(shù)學能力學習當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太重視實用技巧,反而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追求教學效果和實用性,讓學生在進行計算能力的奠基過程中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牢固提升,只能達到最基本的熟記,很難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掌握和靈活運用。
此外,小學四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更加會數(shù)學學科學習的提升和拓展,有時甚至很少會注意對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加以重視,認為計算能力的奠基和培養(yǎng)應當在更低年級進行,這樣的思維和邏輯就會成為學生逐步提升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阻礙,進一步動搖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能力,往深了看,甚至會影響到后續(xù)的數(shù)學學習。因此,為了在小學四年級趁熱打鐵,對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加以鞏固和提升,教師應當改變以往對四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輕視,專注于為了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做穩(wěn)定的奠基,用這樣的思維和邏輯加以引導,改善以往的教學理念,才能在根本上重視對小學四年級學生數(shù)學學科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實踐教育階段,尤其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和奠基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因此,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認知到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對提升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重要性。在這個思維邏輯框架中,首先應當思考如何切入實施策略。
通常來說,最能夠直接提升和培養(yǎng)小學四年級階段學生數(shù)學計算能力的途徑就是督促其反復練習基本功。在循序漸進和大量重復的訓練中,學生能夠很好地通過重復式練習形成大腦邏輯慣性,在下次遇到相同或者類似的數(shù)學問題時就能夠很好地通過經(jīng)驗積累獲得對問題解答的熟練度和敏感度,進而通過這一敏感度和熟練度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正所謂“熟能生巧”這一道理基本上適用于任何科目的學習和精進。此外,由于大量重復式的訓練本身比較枯燥和乏味,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不可行性,起碼是無法長期實踐下去的。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通常會以興趣為基準行事,對學習也是如此。因此,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計算能力的教學和提升最好不要以這種方式作為基本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
對于數(shù)學教學來講,最好的教師應當是“興趣”。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最常見的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就能夠被充分運用到數(shù)學計算能力教學當中。所謂的“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即依賴于大量的具體真實的生活情境對學生進行實際生活中計算能力運用的引導,通過設定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將學生帶入該情境中,增加他們對數(shù)學計算能力實用性的充分認識和理解,并在體驗式教學中提高學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和活躍度,充分激發(fā)他們對計算學習的正向認知,消除以往的疏離感和主觀疏遠性認知,進一步帶入實際生活的運用當中。這一方法的具體實踐可以引入到小組學習模式中去,通過課堂上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建立學習小組,再帶入特定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使學生的計算能力被靈活運用到實際情景中去,增加課堂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富有一定邏輯性要求的數(shù)學學科相對來說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因為在小學四年級這一年齡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是相對欠缺的。因此,借用具有一定具象化效果的道具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邏輯框架,并且進一步掌握相對枯燥的計算技巧。
具體來說,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作為課堂教學輔助工具。利用多媒體工具對抽象化的計算邏輯和數(shù)學理念進行具象化的展示和教學,這樣的方法能夠引起更多學生的共鳴,尤其是處在小學四年級階段的學生,對他們來說,學科的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門學科能否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多媒體教學方法目前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到多個階段的學生教育當中,也足以印證這個方法對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具有充足的效用。因此,為了改善以往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計算能力提升教學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將其帶入課堂教學中,化抽象為具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根本上提升計算能力教學的效果。
數(shù)學的計算能力是學科能力基礎中的基礎,因此要想對這項技能熟能生巧,本質上還是需要通過大量重復的練習和訓練,而課堂的時間往往較為有限,師生之間很難有較為有效的教學傳輸時間,更多的練習還是需要學生在課外自行大量進行。因此掌握學生的課外時間并加以利用會成為一個十分有效的提升計算基礎能力的途徑。
同時,考慮到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自制力較弱,加上課外時間大部分都被用于娛樂,因此就需要教師充分掌握利用有限的課外時間最大化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了。為了使基礎知識能夠真正滲透學生的頭腦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組成學習小組,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和督促,并加以獎賞機制,激發(fā)學生之間的競爭和合作意識,在競爭中提升對數(shù)學計算的主觀興趣,比學生自己一個人在課外進行“死記硬背”式的重復性學習更為有效。通過對計算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競爭的意識也會顯著增強。
綜上所述,在小學四年級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對于數(shù)學這門邏輯性要求極高的學科來說,他們還缺乏沉穩(wěn)認真的性格和學習態(tài)度,因此為了將這門抽象的學科更好地滲透進四年級學生的理解認知中,教師可以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和多媒體工具教學方法以更好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根本目的。此外,就計算能力本身的重要性來講,教師也應當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基礎能力的訓練、提升和培養(yǎng),并且要善于觀察學生學科興趣度的變化,及時跟進改進教學理念和實踐操作,及時有效地轉變教學思維,并且隨時保證在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計算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跟上了教學進度,不再對其忽視和輕視,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有效提升,并且從本質上達到對數(shù)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奠基和培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