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金
(黎明職業(yè)大學圖書館,福建 泉州 362000)
“同伴教育”,又稱“朋輩教育”,目前正被廣泛運用于艾滋病預防教育、傷害防控教育、流行疾病預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高等教育等領域。20世紀70年代,同伴教育理念被引入高校圖書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圖書館、英國伯恩茅斯大學圖書館等積極運用同伴力量,探索實施同伴教育服務,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及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讀者滿意度。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具有相似年齡、背景或生理、經歷、體會、社會經濟地位及相同性別等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1]。而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則是指利用年齡相仿、知識背景及興趣愛好相近而容易相互影響、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優(yōu)勢,由圖書館員先對同伴導師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培訓,再由同伴導師主動向學生同伴傳遞圖書館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實現(xiàn)教育目標[2]。
同伴教育具有很強的參與性、適應性及易接受性特征,目前國內外圖書館主要在參考咨詢、學科服務、教參服務、學習支持服務、語言服務、信息素養(yǎng)教育和培訓、資源宣傳及閱讀推廣等業(yè)務中引入同伴的力量,提供諸如信息咨詢、信息檢索、寫作輔導、教參平臺使用指導、考試指導、課程輔助、語言訓練、特長指導、新生入館教育、講座培訓、試用數字資源及讀書月活動的宣傳推廣服務。同伴教育在校園內擁有廣泛的適用對象,圖書館擁有龐大的學生讀者群體,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空間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積極開展同伴教育服務,有助于緩解學科服務供需矛盾、拓寬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渠道、促進讀者對圖書館的了解和利用、彌合圖書館員與學生之間的鴻溝、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形象、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國外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理論研究較早,1976年,海因倫(Heinlen W F)率先介紹了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引入同伴教育理念開展參考咨詢的實踐[3]。2011年,朱利安(Julian S)在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年會上作了題為《The Power of peer mentors in library instruction》的報告,倡導圖書館開展同伴教育服務[4]。當前,國外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理論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1)可行性研究。布雷特(Breet)在對眾多高校圖書館同伴項目進行剖析的基礎上,結合加利福尼亞大學圖書館的同伴教育服務項目的實踐效果,指出訓練有素的學生也能夠非常好地做好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學工作[5]。德雷斯·羅伯茨(Deese-Roberts)則基于新墨西哥大學圖書館戰(zhàn)略同伴培訓項目研究,指出精心培訓同伴助教有助于圖書館提升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6]。貝恩(Beynen)認為同伴導師在學生同伴之間的影響力及號召力遠大于圖書館員,同伴宣傳模式的優(yōu)勢不僅體現(xiàn)在集中宣傳推廣活動中,在日常的宣傳和針對特殊群體及特定學科專業(yè)宣傳方面更具優(yōu)勢[7]。(2)服務內容研究。黑菲(Murphy)認為圖書館可通過培訓同伴導師介入學習社區(qū)活動,指導新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與寫作幫助中心合作,利用在線研究論文策劃工具幫助學生計劃、研究和撰寫論文[8]。鮑吉斯(Baugess)等認為圖書館可在小組討論、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研究咨詢等方面引入同伴理念服務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9]。
我國高校圖書館界關于同伴教育的理論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蔣海萍等對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同伴教育展開了初步探索,認為信息同伴教育具有很大的可行性[10]。此后,國內圖書館界學者開始從多種角度研究同伴教育。主要有3方面的研究:(1)案例研究,如陳善禮介紹了湖北工業(yè)大學圖書館在新生入館教育中引入同伴理念及所取得的成效,指出同伴教育有助于推動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主人翁意識[11]。李金芳基于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的同伴教育實踐項目,介紹了同伴培訓模式的框架、流程和構成要素,指出主題設計、激勵機制、圖示工具應用是同伴培訓的主要影響因素[12]。鄧智心基于華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在研究生信息素質教育中嵌入同伴教育模式的實踐,介紹了該館同伴教育實踐活動和同伴隊伍的構建機制,指出同伴教育模式有助于拓展研究生信息素質教育的規(guī)模、迎合研究生碎片化學習需求、促動學生信息行為的形成[13]。(2)服務研究,蔣一平等通過對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實踐歷程的系統(tǒng)梳理,總結了國外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實踐的五大經驗[14]。張海玲、柯平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研究進行了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中外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研究主要在研究階段、研究內容、研究方向等方面存在差異[15]。張海玲對我國42所“雙一流大學”的圖書館開展同伴教育服務的情況、模式、效果及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剖析,指出我國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發(fā)展緩慢,尚處在初級階段[16]。(3)構建研究,張海玲根據同伴宣傳、同伴咨詢、同伴培訓、同伴學習4種同伴教育服務模式的特點,從要素、空間和發(fā)展階段3個方面對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模式體系進行系統(tǒng)構建,并闡述了該體系的功能[2]。
國外方面,1975年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圖書館率先運用同伴教育理念,招募同伴信息顧問開展讀者咨詢服務。1996年始,新墨西哥大學圖書館開展戰(zhàn)略同伴培訓實驗項目,通過培訓圖書館助教,為讀者提供學術支持服務。1999年始,圭爾夫大學圖書館啟動同伴互助項目,為不同群體提供同伴學習服務、學習支持小組服務和寫作服務。2012年始,諾丁漢大學圖書館組建同伴宣傳小組,招募科學工程專業(yè)學生運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面向工程專業(yè)學生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國內方面,2007年,泰山醫(yī)學院組建同伴閱讀輔導小組,針對在校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杭州師范大學采用同伴教育理念,培訓高年級學生面向新生開展入館教育活動。2012年,湖北工業(yè)大學圖書館開展以新生為同伴導師的新生入館教育改革實踐,并獲得成功。2017年,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將同伴教育模式應用于信息素養(yǎng)培訓活動中,開展“朋輩風采講堂”,取得良好效果。2019年,華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在研究生教育中嵌入同伴教育模式,開展“微課堂同伴培訓”“課堂專題同伴助教活動”,深得研究生的認可和共鳴。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開展同伴教育服務的高校圖書館數量并不多,且主要局限于同伴培訓,開展同伴教育服務的經驗還不夠成熟,缺少深入的個案分析,而國外高校圖書館不乏一些成功的實踐和經驗。因此,選擇典型的國外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進行全面解析,總結其成功經驗,對于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同伴教育服務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始建于1964年,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圭爾夫(Guelph)市,享有“全加本科教育質量第一”的名譽,以寬進嚴出、高淘汰率的研究生高等教育著稱。筆者以圭爾夫大學圖書館的同伴教育服務為研究對象,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①典型性。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同伴教育起源于1999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其同伴教育服務已相對成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②影響力。圭爾夫大學圖書館的同伴教育是加拿大高校圖書館同類項目中最大的一個,在全加范圍內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本案例的數據來源于網絡調查、文獻調查,主要包括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同伴教育介紹、相關會議報道、期刊論文、統(tǒng)計數據等多種形式。
為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圭爾夫大學圖書館經過探索研究,選擇圖示學習理論(Phenomenographic learning theory)、學習中的學科差異理論(theories related to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learning)以及知識構建理論(Knowledge architecture theory)三大理論作為同伴教育服務設計的基礎,引領圭爾夫大學同伴教育在各種創(chuàng)新性服務項目上的開發(fā)工作[17]。其中,知識構建理論是圭爾夫大學同伴教育構建的基礎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理解和理解信息方面的積極、主動作用,進而有效地豐富知識儲備。圖示學習理論則是在對學生如何學習、處理作業(yè)和準備考試的調查基礎上,將學習劃分為表層次學習和深層次學習兩種方式,通過技能培訓、有效實踐和反思等一體化過程,倡導學生采用深層次的、系統(tǒng)性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不斷地提高自我研究意識和學習策略,掌握更多有效的學習方法。而學科差異理論則根據各學科知識的概念結構和組織、跨學科的認知技能差異、知識驗證過程以及師生對課程、目標、看法、建議的態(tài)度差異,指導圖書館員和其他工作人員開發(f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內容,以幫助學生掌握課程所要求的學習研究技能和學習方法。以上3個理論為圭爾夫大學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的開展及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圭爾夫大學圖書館的同伴教育服務(Peer Helper Program)致力于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加連貫和綜合的學習支持服務。
3.2.1學習服務(Learning Services)
為幫助學生解決經常遇到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學術表現(xiàn)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協(xié)作能力。圭爾夫大學圖書館招募優(yōu)秀學生與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建立起學習伙伴關系,提供學習指導、學習資源和信息咨詢服務,例如如何做好考試準備、如何提高注意力、如何有效地進行批判性閱讀、怎樣快速掌握演講技巧、如何提高學習自信心以及學習時間如何規(guī)劃、如何預防拖延癥等。而圖書館除了提供專門支持學習服務的空間外,還會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的變化不定期地提供相關主題的數字學習資源和印本資源。
3.2.2學習支持小組服務(Supported Learning Groups Program Services)
為了有效解決本科大一、大二學生化學、數學等課程成績不合格率與中途退課率逐年攀升的突出問題,促進學生學業(yè)取得顯著進步,圭爾夫大學圖書館因此專門設立了一個學習支持小組:選拔成績優(yōu)秀的高年級本科生組建課程輔導小組團隊,面向希望提高課程成績的學生提供學習輔導服務。圖書館免費提供學生深入探討課程內容的場所,對同伴導師定期進行講解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等方面的培訓,定期組織同伴導師舉行小組學習討論會。而經過培訓的同伴導師則需要根據被輔導學生成員的困難和問題做有針對性的輔導,并提供多種、有效的方法幫助被輔導學生研讀、理解課程材料和課程內容。
3.2.3寫作服務(Writing Services)
寫作服務主要面向英語非母語的學生、希望提高寫作技能的學生以及面對寫作新體裁,在批判性和分析性方面有困難的學生。圭爾夫大學圖書館組織英語為母語的學生與英語非母語的學生結成伙伴關系,每周輔導1次,每次2小時,以提高被輔導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招聘高年級學生擔任寫作伙伴,通過面對面、電子郵件、電話、在線聊天等方式對需要寫作幫助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解決語法和文化差異上的問題,掌握學術論文、實驗報告、文獻綜述等寫作規(guī)范和方法。
3.3.1空間和環(huán)境支持
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行為、情感和學習效果具有重大影響。圭爾夫大學非常重視同伴教育服務的空間和環(huán)境,將麥克勞林圖書館一樓辟為數字化學習共享空間,包括資源區(qū)、IT咨詢臺、計算機實驗室、打印站、小組學習室、研討室、寫作室、語言學習室、辦公室及小吃飲料服務區(qū),并配置相關的設備、技術和軟件。這些空間支持著不同任務和學習目的,為學生有效地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交流和研究環(huán)境,而不同空間的使用細則不同,讀者在了解后可根據實際需要免費預約使用。
3.3.2人力資源保障
圭爾夫大學擁有200多名來自不同學院的學生同伴導師,他們利用業(yè)余時間為同齡者提供學習和科研服務[18]。學生同伴導師的招募、培訓均由圖書館同伴輔導項目中心負責。通過訪問圭爾夫大學網上發(fā)布的學生同伴導師招聘信息獲知,學習服務部、學習支持部和寫作服務中心3個部門的崗位職責和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學術能力、團體工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及時間管理幾個方面的考核。例如,學習服務部主要考核應聘同伴導師者能否勝任從事與學術有關的專題研討會和專案項目工作,是否具備自主學習技巧、策略意識、良好的表達能力和團隊精神;學習支持部主要從團體工作經驗、學術能力、溝通技巧及時間管理能力方面進行考核;寫作服務部則考察應聘者是否擁有充裕的時間和熱情以提供一對一的寫作輔導,是否需具有優(yōu)秀的寫作能力、良好的溝通和人際關系技巧及跨學科的廣泛興趣[19]。招募到優(yōu)秀的學生同伴導師后,圭爾夫大學圖書館會對他們進行定期培訓,培訓范圍包括工作技巧、溝通協(xié)調能力、計算機技術能力等方面,培訓課件會在圖書館官網、學校網站和各種交流平臺中發(fā)布,同伴導師可自行瀏覽下載。
圭爾夫大學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在知識構建理論、圖示學習理論、學科差異理論的指導下,針對本科生、研究生、國際生及特長生的特點,深入挖掘學生現(xiàn)實需求,設計、拓展了豐富多樣的服務內容。通過提供學習、寫作、研究“一站式”服務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特別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術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對于國內來說,高校圖書館應當進行觀念革新,改變傳統(tǒng)的“圖書館是借閱圖書”的觀念,積極探索、開展同伴教育服務,用理論指引實踐,深入分析本校學科專業(yè)及學生的構成和特點,通過多種調查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淺層次需求和深層次需求,進而整合升級已有的服務內容或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
圭爾夫大學圖書館的同伴教育服務,針對性強,特色鮮明,極具前瞻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向新生提供學習服務、IT服務;向國際生提供英語非母語課程服務、向研究生提供論文寫作服務;向特長生提供訓練指導服務、向殘障學生提供無障礙服務、向中途退課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確保每個到圖書館的學生都能獲得必要的學習幫助。而目前對于國內高校圖書館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項目,尚沒有指導性的實踐指南。各館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在評估自我實力和學生需求后,明確目標,再確定具體的服務內容。這往往需要考慮學校的支持與否、學校規(guī)模和學生特點、資金來源、物理空間、人員配置等多種因素。
同伴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圭爾夫大學圖書館成立同伴輔導中心,設立聯(lián)合主任、中心管理小組和指導委員會。其中,聯(lián)合主任負責同伴教育服務項目的統(tǒng)籌管理和協(xié)調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提供政策和策略指導;中心管理小組負責定期進行項目更新及學生的招聘、培訓與管理。此外,為保證同伴服務項目的有效運行和長遠發(fā)展,同伴輔導中心還確定了服務使命,制定了周詳的年度工作安排、招聘制度、培訓制度、管理制度和測評制度,對每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制定出具體的流程和規(guī)范。國內圖書館在開展同伴教育服務過程中,也需要考慮構建系統(tǒng)周全的管理體制,需要注意在項目實行過程中,制定長遠周密的規(guī)劃和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選拔優(yōu)秀的同伴導師,為同伴導師提供專業(yè)的培訓,并注重服務效果的監(jiān)測與評估,評估措施可從研討會和課堂評價、評論卡、討論組、會議參與率、成績衡量、調查數據以及學期末的質量反饋等方面展開,確保同伴教育服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為實現(xiàn)同伴教育服務的使命,可以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專門技能、服務和資源,支持并促進學生的學習、寫作與研究,支持學校實現(xiàn)構建一個以學習為中心、以科學研究為重點的高等教育機構的戰(zhàn)略目標。圭爾夫大學圖書館深刻地意識到同伴教育服務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眾多協(xié)作伙伴的合作和努力,因此圭爾夫大學圖書館非常注重跨部門的合作與交流,主動與學習教育支持中心、學生事務中心及計算和通訊服務中心就服務內容的開發(fā)設計、學生同伴導師的日常管理、服務效果評價、網絡調查及數據分析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集成多方資源、技術和智慧,優(yōu)勢互補,相互配合,有效地促進了同伴教育服務的開展。對于我國高校圖書館而言,應在校內外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獨特優(yōu)勢,創(chuàng)建廣泛的學習環(huán)境,與合作伙伴有效溝通、深度合作,探索可行的合作方案,提高圖書館為學生提供更廣泛服務的能力和學術影響力。
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圖書館同伴教育服務使命清晰明確,指導理論鮮明有特色,項目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管理運作科學規(guī)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國高校圖書館可借鑒其經驗,結合各館實際,積極開展同伴教育服務本土化探索,創(chuàng)新圖書館服務,進而推動我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