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玉萍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閱讀和作文是兩大難點。讀寫結合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是初中生應該重點掌握的內容,將讀和寫有機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在增加知識儲備的同時,將自己的知識輸出,更好地運用。
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讀寫結合策略的有效運用,教師應全面找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讀和寫孤立地看待和教學,缺乏將讀和寫進行有機結合的相關意識,閱讀課和寫作課往往是分開的。教師在教授閱讀文本時只讓學生讀,著力提升學生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很少涉及關于寫的活動[1],在寫作課上又只是讓學生根據(jù)某一主題進行寫作。沒有進行讀寫結合,這樣的分離式教學直接阻礙著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阻礙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都是經(jīng)過編者反復考量編訂的,這些文本都是一些非常著名的大師的作品,文章的語言特色、結構層次等都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因此,教師在閱讀課上可以帶領學生對閱讀文本中的語言風格、文章構思、寫作特點等進行分析和學習,然后要求學生仿照閱讀文本的語言特色進行寫作。這樣學生在對閱讀文本進行仿寫時就會深入地對文本進行探討和分析,透徹掌握所學文本的風格和特色[2],從而更好地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仿寫。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春》為例,這是一篇描寫春天的散文,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散發(fā)著蓬勃的生機,具有迷人的魅力。本文語言非常雋永、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節(jié)奏感強。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仔細分析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語言風格,然后讓學生進行相應的仿寫,描寫任意自己喜歡的事物。但在進行仿寫時,學生必須參照這篇文本的行文風格進行,這樣學生才會刻意模仿文學大家的寫作方式和邏輯思維,有意識地進行模仿,在仿寫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增強對文本的熟悉程度,還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學生學習的每一篇閱讀文本都有自己的主題,表達出作者的某種情感,在閱讀教學中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達的情感是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內容情感,寫出自己的讀后感。學生的個人經(jīng)歷、價值觀念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同樣一篇閱讀文本,不同的學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和觀點[3]。學習完閱讀文本之后,教師可貫徹落實讀寫結合理念,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通過學生寫出的讀后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是否到位,學生產(chǎn)生了哪些具體的觀點,可以根據(jù)學生寫出的讀后感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如果學生哪里理解不到位,可以教師可再針對性地進行補充教學。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為例,在這片文章中作者通過回憶母親的勤勞、簡譜,歌頌自己的母親,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也透露出自己將要繼續(xù)革命,為廣大中國人民謀出路的思想感情。學習完這一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讀后感,根據(jù)作者在文本中透露出的感情和文章的語言寫出自己對這篇文本內容和蘊含的思想感情的觀點和看法。學生在描寫讀后感的同時會積極思考,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文章進行擴寫或改編。在如今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對閱讀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作學生可以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樣,學生寫作的興趣可以得到很好地增強,學生愿意去寫,長此以往,學生寫作的邏輯思維能夠得到增強,寫作能力也會慢慢得到提升。
將讀寫結合策略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課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核心能力,可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