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育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財貿(mào)職業(yè)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
近年來,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學生不斷增多,甚至發(fā)生了多起大學生自殺、傷人、虐待動物等影響惡劣的校園事件,造成了不小的社會影響。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困境,重拾健康生活。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想要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
高校輔導員長期工作在學生工作的一線,與學生存在更多的情感鏈接,因此做學生的心理工作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在處理學生們心理健康問題時,輔導員一方面需要保持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敏感度,能夠及時意識到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異常,及時進行干預;另一方面需要加強自身綜合素質(zhì),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不斷總結學生心理問題工作案例,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擴展輔導員的知識面和專業(yè)水平,可以解決大學生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學生的逐漸增多,輔導員的工作強度和難度也不斷加大,而且心理問題具有突發(fā)性。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有預見性,注意關注班級的特殊學生,如新生心理健康篩查有問題的學生、貧困生、家庭遭遇變故、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失戀、學業(yè)困難的學生,輔導員對這些學生要著重關注,為不同程度的同學建立起心理檔案,并及時更新完善,在平時工作中要開展有針對性的談話,盡量把一些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階段,在初期進行疏導,以免引起嚴重的后果。
近年來,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心理問題已經(jīng)成為影響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阻礙。輔導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需要重視大一學生的適應問題,往往能夠對整個大學生活起到?jīng)Q定性的影響。大一新生第一次離開父母外地求學,生活上和心理上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輔導員積極關注并提供必要的幫助,能夠順利度過適應期對大一新生至關重要,它不僅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能夠順利開始大學學習生活,更關系到新生人際關系維護和自信心建設。不少大一學生在努力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適應困難,而且沒有獲得有效的外界支持,作為輔導員,首先,需要跟這些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求助;其次,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心理支持,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足夠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小的苗頭看出實質(zhì)問題。學生工作無小事,學生心理問題更是表面上很難看出來的,需要盡可能地深入學生,多和學生接觸,抓好班級干部和寢室長兩支隊伍,布好心理監(jiān)察和安全網(wǎng)。
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心理健康已然成為威脅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班級正常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積極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且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不斷積累談心談話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一方面,在不斷地跟學生的談心談話中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尤其是學生有休學、退學想法的時候,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自我,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道路,不至于因一時沖動而結束自己的學業(yè)生涯。另一方面,在平時的生活中,教會學生適時緩解心理壓力,常做學生的心靈按摩師,積極引導學生適應周圍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處理人際關系、勇于面對挫折、冷靜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為學生提供的最好的心理援助是教會他如何“自助”,以幫助他在以后面對情緒問題和挫折的時候能夠提高抗壓能力,學會自我減壓、自我修復。
輔導員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輔導員與學生交流頻繁,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狀況,對學生動向有一定的預見性,對學生心理健康隱患能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解決。但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多時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并且與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都有很大的關聯(lián),有些甚至是誘發(fā)根源,沒有父母的參與,學生的心理問題很難得到有效和長久的紓解,在與每一位學生家長溝通接觸的時候,都能感受到他們關愛孩子又無從下手的矛盾心理,他們非常想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但往往用不對方法以至于適得其反。學校老師和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全力以赴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因此對于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可以實行家校結合,獲得父母的支持與配合,雙管齊下,共同解決,以達到最優(yōu)效果[1-3]。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落腳點在于“立德樹人”,重心是“心理”,心理健康已經(jīng)成為影響新時代衡量人才標準的重要因素。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應該受到維護,尤其是心靈受過傷害,至今仍不能釋懷的孩子,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接觸的類似孩子越多,越能激發(fā)內(nèi)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愿意看到任何一個孩子因為任何原因脫離正常學習生活的團隊,希望能用我百分的愛心和耐心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為學生心靈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