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COPD以進行性的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患者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等臨床癥狀[1]。若沒有有效的干預,COPD患者的病情會出現持續(xù)性發(fā)展,除了累及肺部,使肺功能發(fā)生進行性的減退外,還可能造成其他器官的損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的會使患者喪失勞動能力,甚至死亡[2-3]。但是氣流受限是不完全可逆的,有效的干預和治療能延緩病情進展,改善氣道阻塞的癥狀。但是COPD的病程緩慢,復發(fā)率高,臨床治療的難度較大[4]。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措施主要包括解痙平喘、化痰止咳、吸氧抗感染,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改善氣道炎癥,提高肺通氣功能,但是效果有限[5]。近年來,傳統(tǒng)中醫(yī)方法在COPD患者的治療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COPD在祖國醫(yī)學理論中證屬“喘證”“肺脹”的范疇,根據中醫(yī)辨證理論可分為痰濁壅肺、痰熱郁肺、肺腎氣虛等不同證型,其中痰熱郁肺證是常見的證型之一[6]。本次研究選擇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COPD痰熱郁肺型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痰熱郁肺型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72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58.1±4.7)歲,病程3.1~14.3年,平均病程(8.0±1.5)年。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1例、中度16例以及重度9例。研究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8.6±4.9)歲,病程3.3~14.5年,平均病程(8.3±1.7)年。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3例、中度15例以及重度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符合COPD的臨床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屬痰熱郁肺證:咳嗽氣息急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黏稠或為黃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熱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脅脹滿,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欲飲,舌苔薄黃膩,舌質紅,脈滑數;年齡18~80歲;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有支氣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存在嚴重的心腦血管以及其他肝腎疾病者;依從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治療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解痙平喘、化痰止咳、吸氧抗感染等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并采取必要的營養(yǎng)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1.2.1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桑白皮湯加減和痰熱清注射液(上海凱寶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5004)治療。桑白皮湯組方:桑白皮、紫菀、知母各20 g,陳皮以及黃芩各15 g,杏仁、清半夏、生甘草以及蘇子各10 g。對于口干舌燥、痰熱傷津者加蘆根15 g;對于痰熱內盛,不易咳出者加以魚腥草和瓜蔞各15g;對于腑氣不通,大便干結難解者加以大黃10 g。將中藥加入500 mL清水煎煮成200 mL藥液,分成兩次服用,1劑/d。痰熱清注射液的劑量為20 mL/次,將其加入質量濃度為0.05 g/mL的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進行靜脈滴注,1次/d。治療2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兩組患者在連續(xù)治療2周后,比較臨床治療效果,并統(tǒng)計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血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p(CO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末用力呼吸容積(FEV1)等肺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其中療效判定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為顯效、好轉以及無效3個等級。顯效為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體征明顯好轉;有效為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無效則為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無好轉甚至于發(fā)生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1.67%,高于對照組的72.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變化情況比較(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O2)、p(CO2)、FVC以及FEV1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O2)、FVC以及FEV1均有所上升,p(CO2)水平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
COPD是常見的肺部慢性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群。研究顯示[7],40歲以上的人群COPD的患病率達到了8.5%。COPD患者的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fā)展,可累及肺實質、氣道以及肺部血管。COPD屬于慢性炎癥性反應,呼吸道感染是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呼吸道感染,導致氣道黏膜水腫,氣道分泌物增多,氣道狹窄阻塞,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現氣喘、咳嗽、咳痰等癥狀[8]。西藥治療主要在于化痰止咳、控制感染,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治療的長期效果不明顯。COPD證屬“喘證”“肺脹”的范疇,而痰熱郁肺型COPD患者的病機主要在于痰濁內蘊而化熱、熱灼津液而煉成痰,痰與熱結,壅阻肺絡,因此患者痰液黏稠且呈黃色,伴有面赤、身熱、口渴等癥狀[9]。對于此類型患者的中醫(yī)治療宜清熱肅肺,化痰止咳,降逆平喘。桑白皮湯是由桑白皮、貝母、半夏、蘇子、杏仁、黃芩、甘草等中藥精制而成的重要方劑。其中桑白皮可宣肺理氣,黃芩和知母則具有清瀉肺熱的作用,貝母、半夏、蘇子、杏仁四者皆可降氣化痰,加以甘草能調和諸藥并養(yǎng)陰化痰,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良方[10]。桑白皮湯在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氣促等患者治療中應用效果良好。而痰熱清注射液是由黃芩、山羊角、金銀花以及連翹制成的復發(fā)制劑,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化痰的作用。西醫(yī)藥理[11]研究證實,痰熱清注射液能起到一定的抗病毒抗感染作用。本次研究對COPD痰熱郁肺型患者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予以桑白皮湯加減和痰熱清注射液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1.67%,高于對照組的72.22%,且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 與劉志為[12]的研究結論一致,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彌補西醫(yī)的不足,發(fā)揮中藥清熱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動脈血氣相關指標,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COPD痰熱郁肺型患者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能顯著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血氣相關指標,提高臨床療效,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