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露英 高巖 張曉裴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與面臨的挑戰(zhàn),其次提出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舉措,最后做出總結。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學;教學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創(chuàng)新與實踐舉措
引言
近年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未來中職院校要想取得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成果,就要從教學目標、方法和內容上入手,堅持從細節(jié)出發(fā),堅持精益求精,不斷細化體育教學原則和制度,只有將改革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才能為社會和國家培養(yǎng)出更高水平和質量的人才。
一、中職體育教學現(xiàn)狀與面臨的挑戰(zhàn)
(一)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設置有待進一步調整
近年來我國堅持推進教育教學制度改革,積極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來開展教學活動,但是部分中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方面有待進一步調整,盡管中職院校領導及體育教師正在逐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但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例如部分中職院校體育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以硬性指標為考核標準,根據(jù)學生能否達到硬性指標的要求來判斷其學習成果的好壞,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以及也無法進一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有待進一步豐富
目前中職院校體育課程在開展過程中面臨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的問題,部分體育課教學內容并沒有以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為出發(fā)點,而是照搬其他學校的課程安排,這雖然能夠保證教學進度的統(tǒng)一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都能夠按照預設的知識課程體系來完成教學安排,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個體差異,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自身對于不同運動形式的需求,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運動熱情和參與體育課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如果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不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的情況下就按照同一個標準來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很有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教學結果,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體育課程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創(chuàng)新
目前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方法有待進一步更新,以此來迎合學生對于多種教學形式的需要,當今學生的性格更加突出,對于新事物的求知欲也更加強烈,所以倘若教師仍然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不但不能夠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反而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所以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應當適當采用多種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豐富課程組織形式進而豐富課堂內容,利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二、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舉措
(一)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中職院校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實踐舉措之一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來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中職院校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選擇競爭與合作的教學方法,精心選擇團隊競技類體育游戲來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多種多樣的體育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引導學生有效獲取各類體育教學知識,而且還能夠敦促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實現(xiàn)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并最終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二)重新設定教學目標
隨著現(xiàn)代中職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擴展,其對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適應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院校體育教師不僅要學會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而且也要懂得設置適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只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才能夠達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目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了解班級上每一名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其運動能力、認知水平或運動基礎來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但要具備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較強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例如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分層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運動能力與水平來安排相應的課程,盡最大限度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接受到最適合他們自身的教學課程,從而達到實現(xiàn)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三)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
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因此中職院校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不斷豐富課程內容,在設定教學內容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爭取讓課程內容豐富多樣,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擅長且感興趣的運動類別。例如中職院校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所有選擇同一運動項目的學生按照愛好程度、接受能力等指標來進行分組教學,不同的小組給予不同難度或復雜程度的教學內容,運動能力較強且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給予難度系數(shù)較高和更加復雜的體育活動內容,相反運動能力較低或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設置難度系數(shù)較低且更加簡單的體育活動內容,爭取讓分組教學發(fā)揮其優(yōu)勢,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有效保持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正隨著學生對更高質量和更高水平體育教學活動的需求而不斷推進。未來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應當逐步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合理設計課程教學目標,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進行全方位考察,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習慣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王青峰.基于中職學校特點探究中職體育教學改革[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29):212-213.
[2]杜鵬.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知識文庫,2020(10):74-75.
[3]張寧川中職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探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39):196-197.
[4]呂天然.中職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目標研究[J].才智,2018(31):168+170.
作者簡介:
唐露英(1990-),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高 巖(1987-),男,漢族,吉林吉林人,本科,科員,研究方向:軟件工程。
張曉裴(1988-),女,漢族,河南周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