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次仁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進一步向前推進,教師對新課程、新理念等理論知識有了明確的認識。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伴隨著原有師生關系已不能適應時代需求,同樣急需轉變?!皫熒P系”是教師與學生教育過程中以“傳道、授業(yè)、解感”為中介而形成人與人的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怎樣才能搞好師生關系呢?現(xiàn)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如何建立;師生關系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交往的本質(zhì)屬性是主體性,交往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關系是一種民主、平等、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徑便是交往,離開了交往,師生關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皫熒g民主平等關系的建立使課堂的活力得以恢復,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中,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和權利展示自我,從而保證每個更多學生都有相對與個體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徹底打破了教師的課堂權威地位,師生之間不但有言語的溝通,還滲透者心的交融,教師與學生同時探討、反思、進步,和諧共進、教學相長。所以說,通過交往,重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建立人道、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教育要以人為本”;“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靈魂;盧梭說過“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可以看出教育首先應是有人性味的、注重人的發(fā)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使師生心靈相通,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彼越處熞钊雽W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課堂,在課間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與學生進行接觸,如與學生談心,與學生一-起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了解學生的生活,關心他們的生活疾苦,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最值得信任的知心朋友,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tài)。
三、建立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
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的要求,在新課程中出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新知識等需要師生共同探討、合作才可完成,這就形成合作互動的關系;使兒童成為教育過程的平等的參與者,師生之間經(jīng)過競爭、合作、協(xié)商與妥協(xié)達到一致,由此而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人際關系特征。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是對傳統(tǒng)的“教師優(yōu)勢文化”的師生關系的一~種突破,過去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強制你學習?!艾F(xiàn)在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從而確認了學生在新型師生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中,師生的交往方式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專制,學生不再盲從,師生之間的雙向影響、交互作用,師生都將成為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主人。
在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更新的今天,樹立新型的師生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已經(jīng)是必然的趨勢。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是客體,也是教育的主體,這已是無庸置疑的了。
因為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不同于一般的生產(chǎn)對象,他們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不同素質(zhì)、不同個性、不同特點的人;其次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他們有主觀能動性,他們有選擇接受與不接受的權利。一切教育影響都要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經(jīng)過他內(nèi)在的矛盾斗爭才能被他所接受。教師只有清楚、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地樹立新型的師生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權利。過去,我們總是認為家長、教師是絕對的權威,這主要受長久以來的封建家長制的毒害。現(xiàn)在該是擺脫這種錯誤觀念的時候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才能培養(yǎng)出有自尊心、有更多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師不應該看不起學生,對學生應態(tài)度溫和、謙遜、平等、友好,讓學生有表達自我的機會,有保留意見的空間,有發(fā)揮特點的余地。抱著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的、平等互助的態(tài)度,學生才會意識到自己是教育的主體,才會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極、被動。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老師是同樣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二.學會欣賞學生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師的成功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chuàng)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這個觀點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細細品味的。過去,作為教師,總以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為榮,總是擺著高高的架子,讓學生敬而遠之。其實,這種刻意,是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的。試想,讓學生敬畏,讓學生仰視,學生又怎會向你傾吐內(nèi)心,又怎會使你真正地了解他們。沒有了解,談何教育?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富有個性特點的個體,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閃光的地方。而這些閃光點,不是教師所恩賜的,教師僅僅是起到挖掘、培養(yǎng)、塑造的作用。
三.允許學生犯錯
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錯的時候。其實,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的犯錯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從而學得更聰明些;而整個人類,也是在不斷地犯錯、不斷地碰壁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從而獲得進步。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只有被蜜蜂蜇過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窩。
當孩子犯錯后,必要的指導、教育還是要的,但我們不要指望,經(jīng)過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錯誤了。因為"犯錯、吸取教訓、獲得進步",這本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必然過程和規(guī)律。有一點,教師應該明白,教師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學會,在犯錯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總結出避免今后犯同樣錯誤的經(jīng)驗。因為,學生的每一-次的錯誤、失敗都有可能成為他今后某一個成功的鋪墊。
總之,新型的師生觀要求教師必須放下那讓教師本身感覺沉重、讓學生畏懼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師益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楊旭.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J]. 思想政治課教學,1994(01):31-32.
[2]楊旭.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思想政治課教學?01(1994):31-32.
[3]楊旭.(1994).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思想政治課教學(01),31-32.
(作者單位:色尼區(qū)那瑪切鄉(xiāng)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