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狂刀
【導(dǎo)語】
在不少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主角手中的手槍百發(fā)百中,橫掃千軍。然而,在實戰(zhàn)中,手槍可不是用來秀槍法的。作為自我防衛(wèi)武器,殺傷力和準確度對手槍來說只是錦上添花,停止力和威懾力才是絕對王道。所以,快,比什么都重要。
槍從哪里出
斜挎槍套
快槍指數(shù):★★★☆
舒適指數(shù):★★★★
斜挎槍套的外形比較傳統(tǒng),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見。它的優(yōu)點是穿脫方便,顏值高。可能因為它一直是軍官標配的緣故吧,感覺一挎上它,整個人都精神了一截。但是,這種槍套只適合指揮員及非一線戰(zhàn)斗部隊使用。身上的裝備一多,想毫無障礙地從腰間快速拔槍,幾乎是不可能的。
腰掛槍套
快槍指數(shù):★★★★
舒適指數(shù):★★★☆
在影視作品里,腰掛槍套簡直是牛仔的標配。因為牛仔要騎馬,如果把槍掛在腰側(cè),不是戳馬背,就是戳人腰,相當?shù)K事。這時候,就輪到腰掛槍套出場了。它雖然掛在腰上,卻垂在髖部,無論是騎馬,還是駕駛都很方便。當然,它的缺點也很明顯,不適合急行軍。當你跑步時,腰帶上墜個重物,是不是很難受?
腿部槍套
快槍指數(shù):★★★☆
舒適指數(shù):★★★☆
斜挎槍套不適合特戰(zhàn),腰掛槍套不適合急行軍,那特種兵怎么辦?當然要用腿部槍套!室內(nèi)作戰(zhàn)或乘車射擊時,由于空間比較狹小,常常需要半蹲或坐著,把槍裝在腿部槍套里,更容易夠到。不僅如此,這種槍套還能幫助特種兵避開身上的彈匣、急救包等作戰(zhàn)物資,流暢地完成拔槍動作。不過,腿部槍套也有缺點,那就是里面的槍容易被搶,因為它是完全暴露在身體外側(cè)的。
胸前槍套
快槍指數(shù):★★★☆
舒適指數(shù):★★★☆
既要在手能夠著的范圍內(nèi),又不容易被搶的手槍位置在哪兒呢?試試揣胸前吧,危急時刻還能當護心鏡。胸前槍套適用于一種情況:步槍突然卡殼時,快速換手槍。由于之前端著槍,手剛好舉在胸前,從胸前拔槍簡直順理成章。這種槍套的唯一缺點就是不能單獨攜帶,用不用得上,全看部隊有沒有配發(fā)帶胸前槍套的戰(zhàn)術(shù)背心。
槍往哪里指
出槍速度的快慢,除了跟槍套的位置有關(guān),也和射擊姿勢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準備好,讓我們比畫起來。
新手模式
快槍指數(shù):★★★☆
準確指數(shù):★★★★
在解放軍的射擊教材中,單臂據(jù)槍姿勢被當作標準射擊姿勢。二戰(zhàn)之前,士兵們在用手槍射擊時,幾乎只有這一種姿勢可用。單臂據(jù)槍姿勢動作舒展,學(xué)起來也容易,而且能快速提高射擊成績,更適合新手。當然,它也有缺點,那就是瞄準時間長,出槍慢。因此它更適合遠距離精準射擊,打靜態(tài)靶時很好用,速射時就放棄吧。
快槍模式
快槍指數(shù):★★★☆
準確指數(shù):★★★☆
要想出槍快,還得用韋弗式射擊姿勢,這是警匪對峙場景中常見的經(jīng)典姿勢。它是由一位名叫韋弗的副警長發(fā)明的,比起單手握槍姿勢,它更容易從槍的后坐力中恢復(fù),而且轉(zhuǎn)向靈活,因此也被解放軍稱為手槍搜索射擊。但是,韋弗式的輔助手手肘是向身體外側(cè)彎曲的,不利于隱蔽。
掩體模式
快槍指數(shù):★★★★
準確指數(shù):★★★☆
如果覺得韋弗式出槍還不夠快,可以嘗試等腰三角形射擊姿勢,也稱雙手正面據(jù)槍姿勢。它比單臂據(jù)槍更容易掌握,比韋弗式出槍更快。但遺憾的是,它沒能解決身體暴露面積大的問題,轉(zhuǎn)向也不如韋弗式方便。不過,這種姿勢非常適合在掩體后使用,當其他姿勢都施展不開時,只有它還能勉強射擊。不信看看電影,主角被打倒在地,最后還能反殺,用的大概率是這種姿勢。
近戰(zhàn)模式
快槍指數(shù):★★★☆
準確指數(shù):★★★☆
最后,讓我們來嘗試一種看上去非常專業(yè)的射擊姿勢,也就是CAR射擊姿勢。它很小眾,只適合狹小空間下的近戰(zhàn),比如室內(nèi)和車內(nèi)。使用這種姿勢時,雙臂都是彎曲的,槍離身體很近,所以能更快裝彈和排除故障,對火力的持續(xù)性有一定提升。不過,它不適合在搜索目標時用。而且,槍距離眼睛太近也不利于瞄準,準確度也會降低。
【小資料】
CAR是Center Axis Relock System“中軸線鎖定射擊系統(tǒng)”的縮寫。
【結(jié)語】
說到底,不同角色在不同戰(zhàn)場環(huán)境下,使用的射擊姿勢是完全不同的。以上講的這套技術(shù),也是在實戰(zhàn)中逐步總結(jié)出來的,不是影視作品隨便就能模仿得像的。所以,學(xué)會了據(jù)槍姿勢,挑起劇情里的刺來是不是更方便了?快去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