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莉 秦玉革 王凱 朱菲菲(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中醫(yī)科 上海 201619)
老年失眠癥是特指老年期的原發(fā)性失眠,是困擾老年人的常見病癥,長期的失眠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加重和誘發(fā)了老年人的軀體疾病,并伴有情緒、心理的改變[1]。西藥鎮(zhèn)靜藥物均有依賴性或撤藥綜合征,并帶來宿醉、記憶障礙以及異常精神狀態(tài)等諸多不良反應[2],而中藥在治療老年失眠癥方面具有很好的療效[3]。筆者觀察以酸棗仁湯為主方治療虛實夾雜型老年人失眠癥的臨床療效,有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中心中醫(yī)科接受診治的老年不寐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中途無患者退出治療。將122例患者按照首次就診順序所對應隨機數(shù)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61)
1.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的標準評定:(1)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徹夜難眠;(2)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癥;(3)經(jīng)各系統(tǒng)和實驗室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
1.3 分型標準 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的分型標準:(1)肝郁化火:心煩不能入睡,煩躁易怒,胸悶脅痛,頭痛面紅,目赤,口苦,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2)痰熱內擾:睡眠不安,心煩懊憹,胸悶脘痞,口苦痰多,頭暈目眩。舌紅,苔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3)陰虛火旺:心煩不寐,或時寐時醒,手足心熱,頭暈耳鳴,心悸,健忘,顴紅潮熱,口干少津,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4)心脾兩虛:多夢易醒,或朦朧不實,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華,舌淡、苔薄,脈細弱。(5)心虛膽怯:夜寐多夢易驚,心悸膽怯,舌淡、苔薄,脈弦細。(6)虛實夾雜型[5]:中醫(yī)學對失眠癥的辨證分型,根據(jù)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的原則,分為以上五型,但臨床中觀察發(fā)現(xiàn),老年人因具有臟氣衰退,氣血衰少,陰陽失濟的病因特點,病機多以虛為主,但又因生活中傷食、勞倦、憂思、暴怒等因素不可避免,故常見素體本虛,又兼或五志過極,或飲食不節(jié),或情志所傷,在“以虛為主”的基礎上,夾雜痰、熱、瘀等實邪,導致虛實夾雜為常見分型[6],如腎虛血瘀,肝郁血虛證,心脾兩虛夾瘀等[7]。
1.4 排除診斷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2)不具有合適的睡眠機會和環(huán)境等睡眠不足綜合征者;(3)短期失眠癥者;(4)有精神障礙或有其他與失眠癥狀相關的軀體疾病者;(5)治療過程中止及放棄治療者。
觀察組:根據(jù)患者不同癥狀辨證施治,主方為酸棗仁湯:酸棗仁18g,知母9g,川芎9g,茯苓9g,生甘草6g。多夢易驚者加生龍骨先煎、生牡蠣先煎各30g,珍珠母先煎30g;目赤口苦者加黃芩9g、柴胡9g、焦梔子9g、車前子布包9g;心煩惡食者加半夏9g、黃連3g、竹茹9g;口淡納呆者加黨參9g、白術9g、黃芪9g;口干津少、五心煩熱者加黃連3g、阿膠烊9g、生地黃9g、柏子仁9g。運用中藥代煎湯劑服用1月,早晚餐后各服1次,每日1劑。治療期為30d,結束治療后第6個月隨訪。
對照組:給予艾司唑侖治療,1mg/d,入睡前服用。用藥期間不得繼續(xù)使用其他鎮(zhèn)靜催眠藥物以及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治療期為30d,結束治療后第6個月隨訪。
3.1 療效評定指標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的療效標準評定:(1)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癥狀消失;(2)顯效:睡眠時間明顯延長,伴有癥狀基本消失;(3)好轉:睡眠時間延長,伴有癥狀改善;(4)無效:癥狀無改變。
3.2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61) 例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61)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愈顯率/%觀察組 14(22.95)20(32.79)22(36.06)5(8.20) 55.74*對照組 6(9.84)17(27.87)29(47.54)9(14.75) 37.71
(2)兩組隨訪期內復發(fā)情況比較 結束治療后第6個月隨訪,觀察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隨訪期內復發(fā)情況比較
失眠癥歸屬于中醫(yī)的不寐癥、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是指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形成失眠癥的原因很多,思慮勞倦、內傷心脾、陽不交陰、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擾動、心膽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響心神而導致不寐。老年人因心肝脾腎虛,或陰血不足,病機多以虛為主,又易與寒、熱、痰、瘀等實邪相合,常見虛中兼瘀、虛中兼痰、虛中兼郁、虛中兼積滯等,臨床常常病情復雜,繁雜多變,既有虛象又有實象,往往頑固難治[8]。
酸棗仁湯中酸棗仁能養(yǎng)肝安神,川芎調血,以助棗仁養(yǎng)心;茯苓化痰寧心,以助棗仁安神;知母清膽寧神。兼加辨證加減方藥,諸藥相合,對老年人常見的肝血不足等,虛實錯雜而心煩不寐者,有較好療效。
艾司唑侖是苯二氮卓類新型抗焦慮藥,有較強鎮(zhèn)靜、安眠、抗驚厥、抗焦慮作用,有較弱的中樞性肌松作用和抗膽堿作用。用于焦慮、失眠、緊張、恐懼及癲癇大、小發(fā)作,也用于術前鎮(zhèn)痛。但長期大量使用可致依賴性。久用有戒斷癥狀,應避免長期使用[9]。
本研究結果顯示,酸棗仁湯為主方經(jīng)過辨證治療的中藥組,愈顯率高于服用艾司唑侖的西藥組,且結束治療后第6個月隨訪期內復發(fā)率明顯低于西藥組??梢?,相對艾司唑侖而言,酸棗仁湯辨證治療虛實夾雜型老年人失眠癥療效可靠,安全性高,不易復發(fā),長期服用避免了依賴性和成癮性問題,對老年人失眠癥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