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娟
(武昌工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5)
(1)實行院校二級排課管理模式是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體現。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教學管理體制也應進行改革,其中排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這既是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學校和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舉措。因此,改革排課管理模式,建立與教學管理相適應的排課管理模式有著重要意義。
(2)實行院校二級排課管理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排課管理存在的問題。傳統的排課管理模式,課表由教務處教務管理人員集中統一編排,在排課過程中,統一調用全校的教學資源。此模式因教務處管理深度有限,導致課表編排完成后因師資、教學資源的調整等原因辦理大量調課手續(xù),極大影響了工作效率。
(1)校院排課分工明確。學校教務處作為校級層面,起到宏觀管理、全局控制、兼顧特殊的作用。主要負責組織全校排課工作,發(fā)布課表編排原則及具體要求,分配教學資源,編排公共課表,復核各開課部門排課信息,處理排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等。各教學單位作為院級層面,根據排課原則與要求,利用已分配的教學資源有針對性的編排專業(yè)課表。
(2)信息傳達高效便捷。院校二級排課管理模式中,學校教務處制定排課總體原則和具體要求,并傳達給各教學單位。對于排課工作中出現的特殊問題,各教學單位可以通過信息化的通訊工具及時向教務處反饋,確保排課信息快速準確的傳達。教務處授權各教學單位在特定時間段同時編排專業(yè)類課表,有效保證了全校排課工作的及時和高效。
(1)遵循教學計劃。教務管理人員應熟悉掌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整體內容及各種相關特性,掌握各專業(yè)教學進程安排表等。課表中各課程的學時與環(huán)節(jié)的分配,必須與教學計劃表相符,不得隨意調整,這是課程表編排的重要前提。
(2)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高校的教學資源往往比較緊張,排課人員需了解全校的各類教室及分配情況,掌握教師或特殊課程對各類教學場地的特殊使用要求。排課時要根據課程的性質及教學要求進行統籌安排,避免教學活動中不同類型的教學任務以及任課教師、教學場地間的沖突,最大化利用教學資源。
(3)以教師和學生為本。除了教學任務,教師一般都要或多或少地進行一些科研活動,另外還要參加進修,因此,排課人員需要詳細掌握每位老師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課程,盡量避免出現授課活動與科研、進修的沖突。從學生的層面考慮,要考慮課程間隔、課程均衡、場地分配等這些因素,盡量做到合理妥當。
(1)確定學期安排。確定校歷是課程表編排的第一步。校歷是制定教學計劃、教學日歷及安排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包括學年、學期、教學周次順序等內容。校歷一般由教務處負責編制,經校黨政聯席會審議通過后,方可發(fā)布。排課前確定下學期校歷,排課人員才能依據教學日歷安排課程教學時間。
(2)下達教學任務。教務處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審核各專業(yè)教學計劃,按照相關規(guī)則進行合班,形成教學任務落實表下發(fā)到各開課單位。教務處按照課程分類制定合班規(guī)則,通常的做法是同一課程(課程代碼相同的課程)按照層次(本科、???、專升本)、專業(yè)、班級順序依次合班。
(3)設置排課條件。提前做好排課數據條件設置,如排課結構表設置、排課教室分配、排課優(yōu)先級設置、排課時間設置、課表發(fā)布時間設置等。課表的編排次序一般按照先通識教育課、再學科基礎課、最后專業(yè)課的順序,以保證編排結果的合理和最優(yōu)。要優(yōu)先安排涉及專業(yè)班級多、教師數量多、使用教室多的大班課程。教學資源相對短缺或有特殊要求的課程也要考慮優(yōu)先編排。比如某些計算機課程需要在機房授課,有些還要求有外網的鏈接,對這些課程就要進行優(yōu)先考慮。
(4)安排通識課及公共選修課。通識教育課和公共選修課一般是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集體在面積較大的多媒體教室進行,一般由教務處排課人員統一編排。通識教育課和公共選修課的教學班規(guī)模大,涉及的范圍較廣,如果先排專業(yè)課程,將很難協調學生們的上課時間,所以這兩類課程的排課次序要在專業(yè)課排課之前。
(5)核對院級課表。課表的核對工作職責歸屬教務處。各教學單位課表編排完成后,針對院(系)部門上報的課表初稿進行檢測。教師的日教學任務、周學時、課程周期是否合理,上課地點及上課時間是否沖突等,都是檢測的范圍。如有問題都應及時進行處理和調整。
(1)制定教學計劃。在進行課表編排時,學院應確定當學期執(zhí)行性教學計劃,根據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將教學及資源信息錄入教學系統。當需要調整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要遵循一定的流程規(guī)范。教學單位的主管領導需要先審核系(室)主任遞交的調整人才培養(yǎng)方案書面申請,審核通過后上交主管教學校長審批,審批通過后由教務處備案。按流程規(guī)范審批備案后的培養(yǎng)方案方可執(zhí)行。
(2)執(zhí)行教學任務。學院教學主管審定由專業(yè)系(室)主任擬定的教學任務書,教學秘書根據院(系)審核確認通過的教學任務書,生成排課系統中的學期教學任務落實表,并依此完成排課任務。教學任務落實表也應按要求報教務處備案備查。學院的副教授、教授一般承擔著更多的科研任務,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也要讓副教授、教授承擔一定的專業(yè)課程,要讓他們走到教學的第一線。
(3)安排專業(yè)課。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專業(yè)課的編排要在通識課和公選課編排完成后進行。專業(yè)課的編排有其復雜性,對準確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也很嚴格,具體可由專門的排課系統軟件進行。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在效率優(yōu)先的前提下課程表編排原則如下:
①根據時間段因時制宜各類課程。一天中各時間段教學及學習效率都會因身心狀態(tài)等主觀情況有所不同。上午人們的精力相對來說比較充沛,頭腦比較靈活、注意力也比較集中,這個時間段可以安排一些需要大量運用思維能力或者難度較大的重要的課程,比如英語、高等數學等;下午和晚上人們的身體容易疲勞倦怠、注意力不夠集中、反應較慢,這個時間段應該安排一些容易理解的公選課、體育課、實驗或實踐課等。
②根據特點屬性合理搭配各類課程。各門課程都有其獨特的屬性,或層次或專業(yè)性或類型。將非相關科目交叉排課,合理搭配各類課程可避免相近課程內容對學生記憶的混淆與干擾,也利于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比如理論課與實驗課、公選課和專業(yè)課、文經管類課程與理工科類課程,將它們搭配交叉排課,將更有效率。
③根據量化合理分布教學任務。無論是教師教學工作量還是學生學習任務,都應合理均衡分布,松弛有度才能更好促進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在編排課表的過程中既要考慮教學進度也要考慮學習時間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達到教學進度與學習質量的有效統一。課程的均衡性就是要盡量做到一周內的課程或同一門課程在一周內均衡排布,避免出現某一天課程扎堆,某一天課程稀少的情況。
(4)學院微調課表。課程表編排的最后保障措施是初排后的系統的、全面的檢查調整,以便檢驗課表編排工作的合理性。根據教學任務落實表核對初排后的課程表是否合理地落實了教學任務,如有問題及時處理確保課程表安排的合理科學。
(5)校級部門審批確定。課程表經過學院微調后要及時發(fā)布到網上,由教學秘書通知師生上網查詢,如有問題可提出合理建議,由院(系)教學管理部門討論決定是否需要修改。修改后的課程表即為定稿,由校級部門審批確定。
(6)排課實施后的調課工作。原則上在課表最終形成后不允許再進行調整,如果少部分課程根據課表運行實際需要必須調整,院(系)可申請對課表進行微調。調課應在新學期開學后的第一周內進行,且應履行嚴格審批手續(xù),經校級管理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通識教育類課程的課表一經排定不予調整。臨時調課應由教務處或教學質量監(jiān)督部門監(jiān)控,院(系)管理部門負責執(zhí)行。
二級排課管理模式是高校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模式、深化二級教學管理體制的重要方面,高校應該充分調動教學單位主動管理的積極性,探索并不斷完善二級排課管理模式,保證課表編排的合理性,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使教學工作在平穩(wěn)有序中提升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