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后括號里前一數字是期數,后一數字是該期頁碼)
·本刊特稿·
讀懂改革讀懂中國——析“中國之強”的密碼……………嚴書翰(2·5)
·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通往善制之路——互補系統(tǒng)論視野下中國治理制度的探索完善……………凃明君 張志明 周駿馳(1·5)
著力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現代化………宗艷霞(1·1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
歷史視野中的新時代與價值思考………劉德中(1·18)
習近平論新時代的“修齊治平”………紀德君(1·25)
譜寫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周 峰 黃維銘(2·12)
習近平關于辯證思維的重要論述研究:回顧與論析………………楊增崠 張佼佼(2·17)
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的民生建設理念及路徑探析…………王美玉 張小靜(2·2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霍秀媚(3·5)
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的深刻意蘊與時代價值……袁毓玲 梁智敏 宋君玲(3·12)
試論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實踐…………………………李 寧(3·18)
以中華文明主體性視野理解“中國道路”的內在理路……………………………趙宏宇(4·5)
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構成及其評估方法……洪志雄(4·11)
在理論傳播中如何用學術講政治研究述要……………………………熊若愚(4·18)
國家治理現代化維度下對中國共產黨
“自我革命”的審視………周 峰 耿國賓(5·5)
新發(fā)展理念與廣東沿海經濟帶建設……李杰聰(5·12)
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共識與主體自覺——以新時代廣東繼續(xù)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為例…………李仁武 麥佶妍(6·5)
唯物史觀視域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探究……………………張夢圓(6·14)
·慶祝經濟特區(qū)建立40周年·
廣東經濟特區(qū)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的歷史經驗…………………………陳雷剛(4·40)
對港澳供應基地建設與廣東經濟特區(qū)的由來……………歐陽湘(4·51)
制度變遷視角下經濟特區(qū)的深圳模式研究……………………林柳琳(5·2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中的“深圳特色”………………………肖曦夢(5·27)
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對于中國共產黨的特殊意義…………………………王 超(6·19)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視野下的“珠海實踐”………………………孫 瑩(6·27)
·黨建研究·
提升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質量研究………………………………………熊若愚(1·32)
新時代黨內監(jiān)督的政黨凈化功能:特征、實踐與邊界……………………楊云成(1·36)
西方政黨—國家范式的研究進路及其評價…………………李三虎(1·44)
比較視域下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的實踐理路——毛澤東與習近平關于作風建設重要論述之比照………………楊旭鵬(2·67)
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廣州實踐…………………………武三中(2·7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講政治的思想、策略與經驗……管仕廷 魯 鼎(3·23)
提升領導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探析…………………吳祖清 張莉彬(3·33)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概念界定及內涵芻議……覃輝銀 劉 微(4·24)
新時代非公企業(yè)黨建的制度邏輯、地方實踐與優(yōu)化路徑………………陳曉運(4·31)
中央蘇區(qū)政治宣傳工作探析…………………………………肖小華(6·32)
文化政策話語視域下中國紅色旅游政策的演進態(tài)勢研究(2004—2019)——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陳柳蓉 王 婧(6·40)
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振興的創(chuàng)新實踐及經驗啟示——以廣州市從化區(qū)為例……………鄭樹歆 陳筆琭 徐煥枝(6·56)
·粵港澳大灣區(qū)研究·
提升廣州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推動粵港澳大灣區(qū)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丁旭光(2·33)
粵港澳大灣區(qū)戰(zhàn)略下廣州建設綠色金融綜合服務體系研究……………林素絮 黃 萍 林 欣(2·39)
粵港澳城市的空間組織分析及政策啟示…………………………姚一民(2·45)
生態(tài)安全視域下粵港澳大灣區(qū)生態(tài)安全屏障建設探究……………黃克亮(4·60)
粵港澳大灣區(qū)人才集聚與空間分布格局研究………………張穎莉(4·69)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走廊的路徑研究………………王可達 馬蓉蓉(5·33)
粵港澳大灣區(qū)背景下澳門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機遇與路徑選擇………………張 穎(5·41)
·哲學研究·
“抗非精神”的時代價值及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踐行路徑………………馬蓉蓉 王可達(2·53)
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年價值觀的變遷——基于“取名字”的文化寓意探討………………………羅飛寧 常進鋒(2·60)
·抗擊新冠肺炎專題研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公眾的心理應激反應及對策……………仇妙芹(3·42)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廣州培育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對策思考………………周權雄(3·49)
·政法研究·
科層制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中的再思考…………………李潤碩 潘信林(6·64)
特大城市垃圾分類強制性政策工具的實施及優(yōu)化研究…………劉 錦 何迎敏(6·72)
·文化研究·
雷州方言流行歌曲中的民間音樂元素………………………楊師帆(4·104)
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古村落的傳承與發(fā)展——以黃埔古港為例…………梅翠平 張婷仙 陳溢敏(4·110)
·經濟研究·
官員異質性與中國地方對外貿易增長——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思考………………………陳 和 劉效陽(3·59)
銀企高管間社會關系對信貸融資的影響……………………李沁筑 徐 洋(3·71)
關于加快推進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的調研與思考——以廣州市增城區(qū)為例……………何飛云 劉順敬 陳錫駒(3·84)
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進程中的鄉(xiāng)村振興路徑——基于“兩山”轉化的視角………段麗杰(6·80)
國際疫情蔓延形勢下廣州外貿企業(yè)經營狀況的調查分析——以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為例…………………熊 威 林佩玲(6·87)
·德國政府治理調研專題·
德國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經驗及對廣州的啟示……………王云峰(1·54)
從文化工業(yè)理論到世界品牌:德國文化建設的啟示………………溫朝霞(1·59)
德國城市更新模式及其啟示……………張 微(1·67)
·法治政府·
試論我國仲裁裁決的司法審查及其規(guī)范………吳如巧 王 睿(5·46)
人力資源培訓市場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陳雪玉(5·58)
·社會治理·
深化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思考與建議………………………畢瑞峰(2·83)
轉型期基層治理法治化的邏輯及路徑——以廣州為例……………………姚邁新(2·88)
廣州市婦聯(lián)推動婦女維權的實踐探索與啟示………劉志鵬 林 瀲(2·95)
國家政策調整與城鄉(xiāng)關系演進…………薛亞玲(3·94)
將水環(huán)境納入網格化治理的成效、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廣州市“河長3號令”的實施調研……………………王 芬 平思情(3·104)
信用的革命:區(qū)塊鏈與社會信用建設創(chuàng)新探討……刁生富 吳選紅(4·79)
發(fā)展型社會政策視角下的少子化應對思考……………………曹艷華(4·85)
疫情防控視角下社會治理共同體的表現與優(yōu)化路徑……………………吳亞慧(4·98)
論城市治理的“數據本體”及界面文化建設……………………倪 鋼(5·66)
垃圾治理的德國經驗與啟示……………宋玉蓉(5·73)
鄉(xiāng)村振興視閾下大學生志愿服務能力提升研究………蔡曉珊 黃旭欣 王 婕(5·80)
廣州完善低保對象就業(yè)服務常態(tài)化機制的對策思考…………………………韋朝烈(5·91)
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廣州社區(qū)治理的實踐探索與啟示…………………田文波(6·96)
廣州智慧城市建設中開放數據平臺數據質量的多維研究………………王 玉(6·103)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網絡輿情引導……………………李書耘(6·110)
·文化教育·
對廣州文化傳播的幾點思考……………梁鳳蓮(2·103)
歷史文化街區(qū)煥發(fā)新活力的思考——以廣州市荔灣區(qū)恩寧路為例…………………………………謝小娜(2·108)
加強中德高職教育合作背景下提升廣州職業(yè)教育水平探析………章澤武(2·115)
亞運會后廣州路牌語言景觀的符號研究…………………………李妙晴(3·111)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視角下的新聞教育發(fā)展路徑探析……………張羽舒(3·116)
對黨校教育的幾點思考…………………劉 娉(5·99)
論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抗疫中的作用……文遠竹(5·104)
廣州市高等醫(yī)學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現及對策分析……麥小菡 麥倩摯 李樹學(5·107)
·文化與教育·
廣州乞巧民俗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試論民間、學者與地方政府的相互作用…………………………………曾應楓(1·100)
嶺南地方意識的自覺與建構——以李昴英的羅浮山書寫為例……………………………蔣艷萍(1·107)
美國殘疾人教育法律保障體系建設的經驗及啟示——基于全納教育的視角…………黃 暉(1·114)
·經濟與管理·
政治關聯(lián)、CEO變更與盈余管理——基于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林柳琳(1·72)
新生代員工需求與社會工作介入勞動關系治理的邏輯路徑——珠三角勞動關系治理創(chuàng)新探索…………………曾秀蘭 華姝姝(1·86)
移動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政務新媒體保密審查研究…………陳麗冰(1·96)
·書評·
以人觀詩與以詩觀人——《觀人學與中國傳統(tǒng)詩學批評體系的建構》評介…………………………李舜臣(4·117)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讀《馬克思主義三化十二論》……………………………黃鐵苗(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