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紫文
STEM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且它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2017年,我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正式發(fā)布了白皮書,內(nèi)容包括中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jù)學生們的興趣和需要課程設計,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提升綜合素養(yǎng),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STEM教育下師資力量匱乏,且缺少教學機制,所以,關于STEM教育在各個學科中的實際應用依舊需要我們進行探索。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STEM教育開展中小學校本課程教學,是教師們關注的主要問題。本文對STEM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學校本課程的開展策略進行了探究。
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采用的教材是教科版的中小學教材。在進行課程講解時,是通過一些自然現(xiàn)象或?qū)嶒炌瓿山虒W任務,學校也可以在STEM教育理念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fā)校本課程,或者增加一些實際性操作課程,促進對學生的綜合培養(yǎng)。
例如,在中小學階段開展3D打印校本課程,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性的全面素養(yǎng)[2]。由于很多學校缺乏配套的3D打印教材,導致學生喪失了對3D打印課程的興趣。對此,學??梢詾閷W生提供配套的3D打印教材。通過實際動手操作3D打印機打印實物,可以親身感受3D打印的神奇,從而提高學習3D打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將頭腦中的想法轉(zhuǎn)換成實際物體,獨立自主完成作品的設計、打印模型,從而提高自身能力。通過生動的教學案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加深對知識的記憶程度。
多媒體的出現(xiàn)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多媒體教室與普通教室相對比并不全在于了幾臺多媒體設備,更多的在于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次數(shù),同時為學生營造出更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自主探究與合作的課堂模式,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能更好地交流與合作。
例如,學到關于“太陽系”內(nèi)容的時候,由于小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還比較陌生,并且內(nèi)容比較抽象化,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這一部分內(nèi)容,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來放映幾組照片或者帶有文字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小太陽”這一抽象化內(nèi)容的理解。但這樣其實在無形之中將課堂變成了教師的課堂,并非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們不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這節(jié)課之中。對應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為學生們準備一些關于太陽系的文件包,讓學生觀看三維動畫,相互之間可以討論,看完之后可以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這樣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快速投入到后面的課程內(nèi)容之中。
為了促進多學科課程現(xiàn)代化建設,可以在中小學階段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開設STEM課程,這樣可以從小就豐富學生的頭腦,開拓學生的視野,確保學生掌握的課程內(nèi)容更具有時代性。此外,STEM教育有利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還能讓學生合理利用多學科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梢蚤_設多種STEM校本課程,如機器人設計、3D打印、陶藝創(chuàng)作、科學小實驗、校園電視臺等,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這些課程,開拓自身對知識的見識度?;蛘叱闪⑾嚓P社團,如機器人社團,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梢砸孕〗M合作、學科交融、任務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機器人進行探究,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STEM校本課程能培養(yǎng)出符合當前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學生,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科之間可以很好地進行交融[3]。在中小學階段合理設置STEM課程,能夠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綜合思維的意識,并積極參與STEM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我們的中小學課程也能在STEM教育的引領下,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變革,提升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zhì)的教學服務,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