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趣]
問:周圍的“貓奴”越來越多,有的女生在任何場合看到貓,都會一驚一乍。我也喜歡貓,對它毫無抵抗力。貓是怎么被馴化成如今這么討喜的樣子?
答:不是人類馴化了貓,而是貓馴化了人類。人類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馴化了很多動物,豬狗牛羊,但貓絕對是最特殊的存在。幾千年前,貓主動進入人類的生活,潛入人類的村莊,在村落中的垃圾和糧庫里尋找食物。它們和人類打交道的目的就是獲取食物。
為了混口飯吃,貓把人類研究得很透徹,并練就了一身討好技巧。從進化特點上講,貓洞察到人類的惻隱之心,在外形上頗費了一番功夫。貓可愛軟萌,順滑的毛皮、圓乎乎的腦袋、肉嘟嘟的雙頰、無辜的小眼神和神秘高貴的氣質,簡直是異類世界派來的人類克星。從“敵我勢力”上看,貓把人類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人類卻心甘情愿。
貓深知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內心空虛、缺乏安全感,便裝出一副人畜無害的萌樣,肆意在主人面前撒嬌。貓深諳人心之道,懂得怎么駕馭人類的感情,人類若對它親近,它只會擺出一副高冷的表情,而人類要走開的時候,它又主動來抓褲腳。貓也善用霸道總裁的伎倆,比如,當人類在忙工作或者忙其他事情時,貓會不管不顧地直接躺面前,讓人類笑著舉手投降。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騙吃騙喝騙感情。
事實上,貓根本不想搭理人類。它之所以賴在你身邊,不是喜歡你,只是釘上了你家的貓糧和魚罐頭;它陪你玩耍,討你歡心,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社交生活;它愿意跟你睡一張床,是因為它根本就不認為那是你的床,而是屬于它的,是它好心讓你睡在身邊。
你在貓眼里,只是一張長期飯票。
問:班里好多人熱衷于各種心理測試。我雖然不大相信這些,但大家都說很準。同桌幫我測試了一次,感覺結果挺符合我的性格的,從此我便入了迷。到底是什么魔力讓人們篤信心理測試進而上癮的?
答:曾經,我們鄙視路邊神算、瞎子摸象,勸說父母長輩要相信科學,可一轉臉,自己又被網絡算命、心理測試迷得神魂顛倒。小到今晚會不會做噩夢,大到來世資產能否超過馬云,只要聽到“測試”二字,不管靠不靠譜,都會條件反射地積極參加。
那些心理測試,涉及性格、命運、職業(yè)、情商、智商,內容無所不包,儼然一副“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歸我說”的架勢。最常見的測試莫過于選擇題——我瞎編,你瞎選。測試主題一般非常誘人,“一分鐘了解你下個月的運勢”“八道題揭示你內心不為人知的性格特點”等,幾分鐘的時間就能知道自己的性格、運勢、財勢,誰不想試試呢?測試結果往往籠統(tǒng)、含糊不清。話都被答案說完了,還能不信嗎?
還有一些“經久不衰”的測試,比如“你的出生年,加上你的年齡,如果等于2020……”,可以每年更新,無窮無盡。結果也都是一些含糊不清的好話,每個人都覺得是在說自己,畢竟,誰又能拒絕夸贊呢?除了簡單的文字測試,還有很多通過看圖片來測試壓力、情感等的心理測試,比如“第一眼看見的圖像,反映出你的真實狀態(tài)”“一張圖測出你的壓力程度”之類的,開篇一張圖,內容全靠編。
[知心]
問:我比較喜歡用手機查找知識點,遇到不會的題目,還可以搜視頻聽老師講解。但我媽總覺得我用手機就是在玩,她不相信手機還可以幫助學習。嘮叨久了,我真的很煩,這種不信任的感覺讓我很受挫。后來,我用手機學習的時候,索性躲起來。我媽更加較真起來,帶有諷刺意味地說:“玩手機就玩手機,不要總做樣子。”我該怎么辦?
答:大多數人對手機確實有一種刻板印象,手機和電腦仿佛就是玩物喪志的代名詞,尤其父母那輩人。你母親的焦慮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病癥”,那就是幾乎全球的家長都在為孩子過度使用手機而發(fā)愁,畢竟那么多學生打著學習的幌子,用手機打游戲,用手機為明星打榜,抑或是用手機查找答案、復制粘貼一番就草草交差。
但其實,如果自制力強,用手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聽網課,查資料,背單詞,練聽力口語……你的母親不是不相信手機可以輔助學習,而是不大信任你。如果她信任你,你拿著手機在看美劇,她也會以為你在練習口語;不信任你,哪怕你把智能手機換成老人機,她也以為你在玩俄羅斯方塊。
信任是慢慢建立的。你必須認真和母親溝通,告訴她怎么用手機查資料、背單詞等。在你需要手機輔助學習時,故意在她面前使用,其余時間一律上交。一次又一次讓她放心,讓她看到你已經成熟懂事,她就會越來越信任你。
取得父母對自己的信任,也是為人子女需要修煉的一門功課。
問:我是一名即將上初三的學生,但在這個假期我沒有好好學習,而是整天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無法自拔,一看就是一整天,以至于假期結束了,我的作業(yè)還沒完成。我該如何控制自己看電視的欲望呀?
答:和上面一個問題相反,她用手機的目的是學習,即便沒任何人監(jiān)督,也不會看劇、玩游戲。這樣自制力極強的孩子,就是常常能走向成功的類型,但大多數人達不到這種“慎獨”的狀態(tài)。那只能粗暴一點:斬斷誘惑,讓大腦變得簡單。
我讀書那會,別說智能手機,普通手機都沒有。想了解一下著名試題,只能去書店購買“黃岡試卷”“衡水考題”,而現在,借助互聯網教育,隨時隨地可以在線觀看課程,甚至還可以與老師遠程互動,通過AR技術來掌握立體圖形、萬有引力定律等復雜難題,可以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這是以前無法想象的。那個時候,我們的腦子里沒那么復雜的東西,也沒見識過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只有單純的信念:高考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機會。所有的行動都要服務于高考,連看本小說都有罪惡感。
看電視成癮,大概是因為你沒有那么強烈地渴望改變、渴望去高等院校,學習對你來說,也沒有那么重要的意義。所以,電視就成了學習的障礙,手機成了學習的障礙,任何一件事都成為學習的障礙。如果你內心沒有一個促使自己學習的信念,那就讓家長監(jiān)督,遠離電視。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反而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