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亞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實驗小學校教育集團 江蘇蘇州 215000)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而采用微課教學能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微課教學是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打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約束,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指導。教師要不斷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激發(fā)學生內心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潛能,更好地推進語文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無定法,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都應該不斷完善并應用于課堂。要想小學語文課堂高效進行,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首先,以趣促學,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找一些符合主題且能吸引到學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以境促學,創(chuàng)設情境,從學生的周圍環(huán)境引入,使其更容易接受,感受語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更加明白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真正實現(xiàn)變“要我學習語文”為“我要學習語文”。
微課教學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了學生上課的引導者,符合新課程改革教學觀中的教學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微課教學融入了很多身邊廣為人知、但不敢輕易嘗試的元素,如PPT、影音資源等[1]。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可在教學前進行課堂導入:開始學習這篇文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視頻,看完后請同學們踴躍回答自己的觀后感。教師利用微課,結合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呈現(xiàn)出圓明園被毀滅的相關歷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那么,這個視頻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情感呢?讓我們結合教材,進行更加全面的學習?!痹偻ㄟ^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思考、總結,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概括總結的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課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認可。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教師應適時將微課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一些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快速抓住學生的眼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學習中。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新設計,將多媒體技術與閱讀教學充分融合,幫助學生領會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操作過程和方法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教學效率更高,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在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一顆豆莢里的五粒豆》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在網(wǎng)絡上搜集一些豌豆的可愛圖片,并播放一些課本中豌豆對話的視頻。視頻與授課穿插講解,能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蛘卟シ乓恍┡c課本內容有關的動畫片段,并邀請學生在課堂親自展示。這種良好的互動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懵懂期,如果學習語文知識時遇到的疑惑不及時解決,很容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紤]到這一點,統(tǒng)編版教材中編排了很多色彩飽滿的插圖及有趣的文章,教師可采用微課教學的方式,結合多媒體技術相,指導學生去學習,培養(yǎng)他們領悟文字背后的內涵的能力[2]。以境促學,創(chuàng)設情境,從學生的周圍環(huán)境引入,能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學內容。
比如,教授《繁星》時,為了展示出繁星的美景,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師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方式:首先給學生展示繁星的圖片,在輕柔、曼妙的背景音樂伴奏下,教師用親切流暢的語言對繁星進行詳細的解說,“哪一顆星沒有光?哪一朵花沒有香?”隨著解說,學生仿佛置身在繁星的美景之中,改變了往常的教學形式,為學生體會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渲染了氣氛。在給學生講解語文知識時,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的不足,總結相關知識點,著重去學習,感受到自己技能的提升,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片、聲音、畫面等多維度的信息相結合,實現(xiàn)了微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用微課教學推進語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的路上走得更長久、更穩(wěn)定,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并增強自信心。教師應利用微課教學推進語文教育,科學地使用多媒體,學會揚長避短,緊隨時代的步伐,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