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維
(重慶市渝北職業(yè)教育中心 重慶 401120)
機械基礎是中職學校機械大類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在機械類課程中占重要作用。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課件、網(wǎng)絡、釘釘、超星學習通等信息化手段把動畫、現(xiàn)場圖象、加工視頻等信息傳達給學生,可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機械基礎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和公式較多,如果光靠死記硬背,學生可能在考試時就會忘記,如果采用信息化手段,使用動畫、視頻等方式,使抽象變得形象具體,讓看不見的變成可見的,靜的變成動的,學生就可以有一個盡可能真實的情景,理論結合實際,進而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機械基礎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到了信息技術手段,包括課件、微課、超星學習通及釘釘?shù)?,這些信息化手段的使用,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特別是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動畫、視頻的使用,使學生能直觀掌握所學知識。信息技術有以下使用效果。
教師通過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生動、直觀的情景形象地給學生展示相關知識,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認識事物,能有效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被動教學變?yōu)橹鲃咏虒W,能夠打破傳統(tǒng)講授法的局限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比如,講解“鉸鏈四桿機構”時,教師可通過動畫、微課等形式,讓學生直觀感受什么是鉸鏈四桿機構,機構的急回特性等,以及我們生活中常用的鉸鏈四桿機構動圖,這些方法的應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從而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在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啟發(fā)思維很重要,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自覺地掌握所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放、互動的教學情景中,教師和學生共享成果,相互互動,這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講解鉸鏈四桿機構的判定條件時,通過有趣的實驗,老師先演示,剩下的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根據(jù)實驗結果歸納總結出桿長和條件,這樣學生既能掌握該知識點,也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包含多種教學手段,圖文并茂的講解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學習這些新技能,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同時,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教學中即便非常抽象的概念也能演示得活靈活現(xiàn),課堂上也可以采用問卷、知識小測試等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后教師也可以通過超星學習平臺布置任務,學生能反饋課上不懂的內容,可避免學生因害羞而不懂裝懂,這些方法的使用能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1]。
現(xiàn)在,信息化技術已成為了重要的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更多幫助和便利。以機械基礎來說,教學資源包括課件、教案、視頻、動畫、微課等,這些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能使學生更加生動、直觀地了解知識內容與重難點。在實際的機械基礎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字、圖像、音視頻信息有機地融入課件,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營造出更加生動的教學氛圍,向學生傳遞更為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課件內容展開重難點、易混淆點的講解,實現(xiàn)課堂中的良好互動。例如,講解材料的類型、熱處理的方式時,可以設置互動問答內容,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理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問題,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另外,教師在選購教材時,應選擇國規(guī)教材,同時應配備課件教案、視頻等教學資源。例如,有的教材配備了二維碼,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圖片等,能將平面圖形轉變?yōu)榱Ⅲw圖形,更加直觀地了解該物體。
搭建網(wǎng)絡教學平臺是將信息技術引入機械基礎教學中,能將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部分有機銜接起來,讓學生的學習活動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獲取更多豐富的知識。教學中,教師應制作慕課、微課等,形成網(wǎng)絡在線開放課程,在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上傳相關視頻、動畫等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課前自主學習。隨后,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強調教學重難點、易混淆點,展開學習與討論,解答學生的問題,實現(xiàn)“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課后,完成小測試、小評估等,學生對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單獨提問,這樣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中的困惑[2]。
在機械基礎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超星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上傳課件、視頻、課后小測試等,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及課后鞏固復習。同時,師生可以結合課件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中展開互動交流,全方位優(yōu)化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率。
手機已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幾乎每個同學都有手機,我們也可以依托手機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云課堂、學習通等軟件受到越來越多的師生的接受與認可。因此,在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機械基礎教學時,應充分發(fā)揮手機智能化功能的優(yōu)勢。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手機引導學生完成課堂簽到,查看班級學生出勤情況,布置學習任務與作業(yè),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學生的課后討論,及時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好課前課中課后評價,避免只有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依據(jù)的弊端,實現(xiàn)了對學生的多元評價,評價更加全面具體。同時,教師也可以使用手機將課件、視頻等上傳至教學平臺、班級微信/QQ群內,鼓勵學生互動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引導學生自學,以此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